战舰科普:兰利号航空母舰

兰利号(英文:USS Langley,CVL-27)为第六艘独立级轻航空母舰,从1943年至1947年在美国海军服役。1951年移交给法国海军,改名为拉法叶号(La Fayette,R96),并服役至1963年。


历史
美国
舰名 兰利号(USS CVL-27)
舰名出处 Samuel P. Langley
建造者 纽约造船厂
动工日 1942年4月11日
下水日 1943年5月22日
服役日 1943年8月31日
退役日 1947年3月22日
更名 兰利号(美国)→拉法叶号(法国)
重新归类 CV→CVL,1943年7月15日
除籍日 1963年3月20日
荣誉和奖项 9枚战星(兰利号)
结局 1964年在巴尔的摩拆解
历史
法国
舰名 拉法叶号(R96)
舰名出处 拉法耶特侯爵
服役日 1951年6月2日
退役日 1963年3月20日
荣誉和奖项 战功十字勋章
技术数据
舰级 独立级轻航空母舰
排水量 11,000吨
全长 189.7米(622.5英尺)
全宽 21.8米(71.5英尺)(吃水线),33.3米(109.2英尺)(全长)
吃水 7.9米(26英尺)
动力来源 涡轮机产生100,000匹轴马力,四轴推进
速度 31.5节
乘员 1569人
武器装备 26门40毫米机炮,22门20毫米机炮
装甲 舷侧5英寸,机库甲板2英寸,指挥塔0.5英寸
舰载机 30-45架
飞行设施 2具升降梯
历史
兰利号(CVL-27)时代
兰利号是以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法戈号(USS Fargo,CL-85)的舰体改装而成。原名王冠点(USS Crown Point),为纪念被日军击沉的水上飞机供应舰兰利号(AV-3),遂于1942年11月13日改名为兰利号,“王冠点”则由CV-32继承。原始分类为舰队航空母舰,编号为CV-27,1943年7月15日舰级重分类时改称为小型航空母舰(small aircraft carrier,一般称为轻航空母舰),改编号为CVL-27。兰利号于1943年5月22日下水,由罗斯福总统——的特别助理哈利·霍普金斯(Harry L. Hopkins)——的第三任妻子路易丝·霍普金斯(Louise M. Hopkins)掷瓶。8月31日服役,首任舰长为威廉·迪伦(William M. “Gotch” Dillon)上校。
经过在加勒比海地区的试航后,兰利号于12月6日离开费城,并于次年1月19日抵达珍珠港。兰利号被编入第58特遣舰队(Task Force 58),并立即参与马绍尔群岛战役(又称为燧发枪行动,Operation Flintlock)。兰利号上的飞行大队从1944年1月29日到2月6日负责攻击沃杰(Wotje)与马洛拉普(Maloelap)的日军机场,以支援美军在瓜加林岛(Kwajalein)的登陆行动。接着再从2月10日至28日,支援并掩护艾尼威托克(Eniwetok)的登陆行动,并攻击马里亚纳群岛。经过短暂的休息保养之后,兰利号随TF 58从3月30日至4月1日,广泛地攻击了加罗林群岛上的日军基地。4月21日至24日,兰利号前往新几内亚以支援联军攻击荷兰地亚,并攻击了特鲁克岛。
6月7日,兰利号从马约罗环礁(Majuro Atoll)出发,参与马里亚纳群岛行动。行动中,兰利号上的飞行大队除了参与对塞班岛与泰尼安岛(Tinian)的攻击外,也参与了菲律宾海之役。8月29日,兰利号离开艾尼威托克,与TF 38(海尔赛已于8月份接管舰队指挥权,第五舰队改称第三舰队)于9月15日至20日一同攻击了培里留(Peleliu)与菲律宾,10月份参与了的对冲绳岛、吕宋与台湾的攻击,以及雷伊泰登陆行动。在10月24日至25日的莱特湾之役中,兰利号参与了对栗田健男的中央部队(西布延之役)与小泽治三郎的北方部队(恩干诺角之役)的攻击。11月份,兰利号持续支援美军攻击菲律宾的行动,直到12月1日,该舰才回到乌利西环礁(Ulithi Atoll)整补。
1945年1月,兰利号随TF 38进入南中国海,支援仁牙因湾战役,并攻击了台湾,中南半岛与中国沿海的日军基地。2月10日到3月18日,接着从3月23日到5月11日,该舰则分别攻击了东京与琉球,以及支援冲绳岛的登陆行动。兰利号结束冲绳岛行动后,就回到旧金山进行整修,8月8日回到珍珠港,并在当地直到日本投降。战后,她完成两次“魔毯行动”以载运太平洋战区的美军返回美国,11月15日起,又进行两次类似的任务,以载运美国驻欧洲的陆军部队返美。1946年5月31日,兰利号被编进大西洋后备舰队(Atlantic Reserve Fleet)的费城群(Philadelphia Group),然后在1947年2月11日除役。
拉法叶号(R96)时代
透过“共同防御法案”,兰利号经启封与整修工程后,于1951年6月2日移交给法国海军,舰名与编号分别改为拉法叶号与R96,首任舰长为亨利·胡西恩(Henri Ruyssen)上校。在北约共同防御计划中,法国海军需要组成3个反潜船团,航空母舰则是这个船团的核心战力。
拉法叶号服役后搭载的舰载机单位为法国海军第12海军航空队(F6F地狱猫战斗机)与法国海军第4海军航空队(TBM-3E复仇者式轰炸机),1952年5月至6月布署在地中海,11月被派遣到美国运输购得的海盗式战斗机。1953年初授命派往远东地区支援越南地区的战事,接替阿罗芒什号航空母舰的任务。拉法叶号在1953年4月至6月间于越南作战,搭载的舰载机部队为第12海军航空队与法国海军第9海军航空队,因此有短暂时间运作过SB2C-5地狱俯冲式轰炸机。
1954年中,拉法叶号入坞执行现代化工程。在进行短暂的训练任务后又搭载第12海军航空队返回中南半岛,并在1955年4月至5月支援法国撤军越南。撤军任务结束后,拉法叶号短暂停留土伦军港,舰载机队也更换为第15海军航空队(F4U-7海盗式战斗机),并在1956年2月至5月再度进行远东布署任务。
1956年11月,拉法叶号搭载第15海军航空队与一部分第14海军航空队战机参与了苏伊士运河战争,拉法叶号的舰载机在33天的战斗任务中出击了94架次,损失了1架战机。
1958年7月至1959年6月,拉法叶号航舰在土伦军港船坞进行大修。回归战斗序列后,在1959年12月马尔帕塞拱坝溃堤事故与1960年3月1960年阿加迪尔地震派遣作为临时救灾后勤基地与指挥基地运用。1961年春季,拉法叶号在西非进行战斗布署任务,1962年阿尔及利亚撤退时,拉法叶号参与了撤退任务。
拉法叶号于1963年3月20日开回美国费城,并在同一天除籍,次年在巴尔的摩拆解。拉法叶号的总航行哩程为490,000海里,在法国海军服务期间的航行里程为290,000海里,进行过19,805次舰载机降落。
结束了,福利

点个赞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