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猜疑的分别

怀疑,是在提出一个有效的疑问,而猜疑是在提出一个无效的疑问。怀疑的疑问,再一开始提出时就已经从方法论上预知存在证明或证伪的途径,已经基于精准的定义和界定,确定了某种可以给这疑问一个是与非是的明确结论的测试方法、证据组合。它所需要做的,只是需要投入资源去完成这个实验设计或者搜寻、检验证据。也就是说,怀疑的有效性,在于提出疑问时同时知道这个疑问指向的命题不但具有可证伪性,而且其证伪手段具有足够的经济性,为怀疑者所能负担。而猜疑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反——问题本身早已确定没有可证伪性或者其证伪方法早已被确知无法负担。这意味着猜疑在逻辑上或者在实践上不可能通过被证实或证伪而被解决。人要善于怀疑,而善于怀疑的核心要素根本不是放纵自己的恐惧想象。怀疑作为一门艺术,它的起点是对自己的恐惧的理性态度,能敏锐的看到哪些恐惧存在经济而有效的调查路线,而哪些并没有这样的方案,从而把精力投入到对前者的解决中去,而对后者则果断的放下和搁置。它非常类似扫雷游戏,首先把精力投入到存在完备证据可以排除或确定的问题上,它们的解决往往不但可以通过不断的揭示新的可靠结论从而在事实上照亮你原本没有头绪的问题,还能通过不断的提升你考虑问题的技能来让你的洞察力足以发现前所未有的方法。
这是唯一可行的路线,绝不能颠倒过来处理。这是一条命运的分界线。精于怀疑的艺术而蔑视猜疑的人接近真理的速度远非倒行逆施的人所能比拟。后者因为毫无猜疑有效性的观念,也没有对无效的猜疑的本能的厌恶和反感,于是总是不自觉的成为自己恐惧的奴隶,从而被事实无效的猜疑浪费掉大量的精神发育的机会,错过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通过有效的怀疑积累起来的既有思维资产、也没有借此获得的思维技巧,就会造成客观的愚蠢。一旦被以这样的劣势状态抛入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往往会因为竞争常常失利,进一步的陷入恐惧之中,进而更深、更常态的被猜疑的恶习紧紧的抓住。这些远超你算力能力的猜疑会用低质量的焦虑淹没你,诱使你用“宁可信其有”的“默认策略”去补足洞察力的缺陷。这是一种“超防御”策略,的确可以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但它是有巨大的代价的。一直这样“超防御”,最后就会把自己关在小笼子里,连气也喘不过来。分清有效的怀疑和无效的猜疑,专注在前者上,学会厌恶和无视后者,这对你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这是不容选择的,不要有任何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