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口气看完贾谊,怀才不遇的战略天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2023-04-05 00:23 作者:聪明的一xiu哥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完贾谊

他是皇帝身边移动的百科全书,“推恩令”的原创作者,少年成名,却只活了33个年头,他是天赋型的战略选手,写的文章连毛主席都大力推崇,本期让我们一口气看完贾谊的一生。

公元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河南洛阳,在这样一个各方面发展都还不错的城市中长大,起点就比很多农村孩子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小贾的老师还是荀子的学生张苍,小时候的贾谊对书籍就表现出了超出寻常孩子的兴趣程度,小小年纪就已经出书了,《道德论》、《道术》就是他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这搁现在互联网时代估计全国人民都已经认识他了,在那时贾谊也是凭借着不凡的实力,让方圆十八里内的人都知道了自己这个小神童的存在,但俗话说一个人要想走得远,除了勤奋努力,朋友圈也很重要,而贾谊这匹千里马此时也正缺一个可以赏识他的伯乐。

公元前182年,18岁的贾谊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河南郡守吴公,吴公何许人也?那可是当时KPI排全国第一的人,想来也是个能力不凡的人,别的不说,他看人的眼光确实准,吴公在听说贾谊的事迹后,马上就把offer寄到了贾谊的家门口,之后,在贾谊的辅助下,河南郡的政绩才有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吴公心想:此等人才做我的助理是不是有点屈才了?于是在吴领导的热情举荐下,贾谊成功跻身公务员圈层,成为了汉文帝身边最年轻的博士。博士这个岗位直白点说就是皇帝身边移动的百科全书,负责整理文书和皇帝的咨询工作,但当时能够出任这个岗位的都是读了几十年书,德高望重的老头,在别人看来,贾谊这20才出头的愣头小子能当上博士肯定是走了后门的,但这些质疑声很快就被贾谊的实力碾压在脚底了,别看贾谊是博士团中年龄最小的,但他的本领可不容忽视,毕竟咱不能给老领导丢脸呀,每次皇帝下诏令让大家一块讨论,在别的老头博士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贾谊就开始吧啦吧啦一顿输出,说的还都是文帝想知道的,皇帝一高兴,升职加薪什么的肯定是不在话下。

这不,一年时间不到,贾谊就从600石的博士连跳好几级成为了1000石的太中大夫,要不说这小子能耐呢,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贾谊看皇帝如此提拔自个儿,自然是相当感动的。于是就有了只要皇帝有需要,我贾谊哪怕上刀山下火海都不会退缩的觉悟。

于是在升职后没多久,就给皇帝交上去一份《论定制度兴礼乐疏》,重新设计了一整套的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汉文帝在皇帝的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呢,下头官员更是没顺明白,怎么可能现在改革得罪那帮老狐狸呢,于是并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不过贾谊的这套方法却被有眼光的汉武帝给用上了。

公元前178年,23岁的贾谊又写了一篇《论积贮疏》呈给皇帝,建议皇帝重农抑商,加强农业的发展。刘恒一看觉得贾谊这次的建议可行性还挺强的,于是便着手开干了。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农业经济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有了这一次的成功,贾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又开始捣鼓起新的东西来了,这不,很快贾谊又向皇帝建议将各诸侯都打包送回自己的封地,削弱各方势力。

不得不说这条建议真是说到汉文帝心坎上了,他也老早看这帮一直占用着京中资源的诸侯们不爽了,心想:这贾谊真是朕的最强嘴替啊,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展开这项工作,汉文帝便寻思着提拔小贾担任公卿一职,要知道贾谊的这项建议可是涉及到不少人的利益,这怎么行呢?这小子整天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哄皇帝开心就算了,这回竟然把主意打到这帮“功臣头上”,贾谊这算是把朝廷里的元老都给得罪光了,于是引来了各路诸侯的围攻。大家一起上书谈何贾谊,说他年纪轻轻,屁事不懂,就想着揽权搞事情,至于真的懂不懂已经不重要了,只是迫于压力,汉文帝也无路可选,只能先牺牲一下贾谊了,王勃《滕王阁序》中写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长沙,担任长沙王的老师,途中经过汨罗江,滔滔不绝的江水勾起了贾谊对屈原的强烈怀念之情,于是便有了这首《吊屈原赋》: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译文-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宫城家会戏,四岁长沙,测温屈原兮自沉汨罗。张福剑履剑不可久,惜皆苦,先生独离此旧习。也借机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愤懑(men)之情,这种无力感大概只有屈原才能够明白吧。不过贾谊虽在千里之外,但还是非常关注朝廷内的动静。在得知汉文帝把曾经弹劾过自己的周勃关进大牢后,他还写了一封信,提倡皇帝要以礼对待臣子才对,小贾同学的格局确实大,这样千里传信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公元前173年,文帝终于找到借口把贾谊召了回来,一见面就拉着小贾的手问鬼神之事,这一问着实不在贾谊的意料之中,不过他还是非常认真的回答了皇帝的所有问题。然而,回朝后的贾谊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被派去给文帝的小儿子梁王当老师,多少有点屈才了吧,唐代诗人李商隐还为此事创作了一首绝句《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以此来讽刺文帝的大材小用,但贾谊呢,仍是一心扑在汉王朝的形势上,他了解到朝廷和地方、匈奴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影响汉王朝安定的一大隐患,于是他再次上书《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奏章,建议文帝可以将大的诸侯国分成几个小国,这样地方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但这篇奏疏并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没想到同样成就了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咱们的毛主席对于贾谊的这篇《治安策》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说:“《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也不知道这汉文帝怎么就看不上了,后来,奏疏石沉大海的次数太多了,贾谊也渐渐的将重心转到了梁王的身上,但可惜,意外又发生了,公元前169年,梁王刘揖骑马入朝时不幸坠马身亡,贾谊觉得是自己这个当老师的没有照顾好学生,于是便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才33岁,一代天赋型政治明星就此陨落。纵观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不可估量的财产。王安石曾赞颂他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chi)万公卿。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连毛主席都认为贾谊的谋略堪比百万雄兵:少年倜(ti)傥(tang)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译文-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乃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最终壮志难酬真是让人觉得悲哀。胸有锦绣文章,治国策略好像统军韬略。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建立众多诸侯国。如此杰出的人物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赏识,他的高洁大义反而被君王猜忌。古往今来无数人痛惜贾谊的遭遇,徒然地说贾谊是步了屈原的后尘。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贾谊生在了汉武帝刘彻的时代,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呢?

一口气看完贾谊,怀才不遇的战略天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