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认识考研-北大软微金融科技考研复试知识点】股利相关论

2023-02-15 11:12 作者:新认识考研  | 我要投稿

(1)理论的提出

       股利相关论认为,股利支付不是可有可无的,是非常必要的,具有策略性。换句话说,股利相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具体股利支付政策的选择对于股票市价、公司资本结构以及股东财富的实现都有重要影响,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密切相关。

(2)理论分支

①偏好低股利政策(考虑税收、发行成本情况下)

a.公司不应通过发行股票来发放股利。当股利需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企业选择发行股票为股利发放筹资时,企业仍然能收到相当于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的现金,但是,股利却不能全部流回给业主,业主仅能得到税后净股利。因此,在有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不应通过发行股票来发放股利。股票的直接发行成本会加剧这一影响。发行新股筹集资金时必须向投资银行支付费用。因而,企业发行新股筹集的净现金流入量小于发行成本。由于股利降低将减少新股的发行规模,且股利增加会导致股价下跌,因此有人赞同低股利政策。

b.公司倾向于减少股利而寻求更为有效的资金使用渠道。在现实世界中,影响股利和资本利得是否完全替代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税负。一般而言,资本利得所得税税率低于普通股所得税税率;此外,现金股利在发放时就要征税,而资本利得税可递延到资本利得实现(即股票售出)时才征收。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股利收入的实际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所以,许多投资者愿意少支付股利而以较多的保留盈余再投资,以期提高股票价格,将股利转化为资本利得。

c.尽管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使得发放股利不利,但这尚不足以诱导公司取消所有的股利。只有当资金的其他使用途径成本很低时,公司经理才应当尽量避免发放股利。

 

②偏好高股利政策

a.投资者股利偏好论(“一鸟在手论”)。这种理论认为,在股利收入与股票价格上涨产生资本利得之间,投资者更倾向于前者。因为股利是现实的有把握的收益,而股票价格的上升与下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股利收入相比风险更大。因此,投资者更愿意购买能支付较高股利的公司股票。此外还有两种对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的解释:一种理论认为投资者偏好现期收入,因为出售低股利股票将发生佣金和其他交易费用,而投资高股利股票则不会发生这些直接现金费用。此外,出售股票要耗费股东的时间,这些都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高股利的证券;另一种理论是行为金融的观点。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如果缺乏自我控制,投资者就有可能股票卖的太多,留给以后年份的股票就较少。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投资于发放股利的股票,并且严格遵守永远不消耗本金的原则。这暗示行为金融学家反对股票回购。

b.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是当前用以解释支付股利的主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中,股利支付可以减少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高额代理成本,即可以减少管理层可控制的自由现金流,进而减少其浪费、贪污的可能。因此,高股利政策可以作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策略。

c.财务信号论(信息传播论)。信息内涵效应是指股票价格随股利信号而上涨的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股利实际上给投资者传播了关于企业收益情况的信息,这一信息自然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上,因此,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是相关的。如果某一公司改变了长期以来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这就等于给投资者传递了企业收益情况发生变化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股利提高可能给投资者传递公司创造未来现金流能力增强的信息,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上涨;反之,股利下降可能给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变坏的信息,该公司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

根据信号理论,提高股利能够提高股价,但不能无限提高股利,因为提高股利是有成本的,即公司会放弃一些盈利项目。当现金流量一定时,提高股利只能通过缩减资本支出来获得,因此管理层会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制定股利政策。出于股东利益考虑,管理层时时都要权衡当前与未来的股票价格,这就是股利信号的实质。

③Lintner 股利政策模型(股利平滑化)

Lintner 通过观察认为,股利政策取决于两个参数:目标股利支付率 t 和现期股利对目标值的调整率s。股利变化按照下列模型进行:

Lintner 模型意味着,当公司开始进入困境时,股利支付率会提高;当公司达到繁荣期时,股利支付率会下降。股利变化小于利润变化,也就是说,公司尽量使股利平滑化。


【新认识考研-北大软微金融科技考研复试知识点】股利相关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