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那么多,为什么要选择西湖龙井?
使用主体、年份、规格、编号、防伪信息……操作堪比人民币,事实上,它是为西湖龙井量身打造的茶叶“身份证”。两个多月前,随着《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往鱼龙混杂的“西湖龙井”茶叶市场,或将因这层刮刮乐般的防伪标识,被广大茶友重新认知。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叶品类繁多,为何要帮西湖龙井自证身份呢?
其实,龙井茶并非西湖独有,其地理标志法定产区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和台州4市18个县,甚至在浙江之外,也有部分城市少量种植。西湖龙井是龙井茶中极品,分一级产区、二级产区:前者主要包含以“狮、虎、龙、云、梅”为代表的山头和村寨;后者主要有龙坞镇、留下镇、周浦镇和转塘镇。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西湖龙井品质极佳、声名显赫,被有些茶商觊觎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正宗的西湖龙井为了自保,不得不想方设法“自证身份”,以保障当地茶农的利益,保护杭州西湖龙井金字招牌,不辜负每一份爱茶人的心意和选择。
话说回来,中国茶那么多,为何要选择西湖龙井呢?
我们把时间轴拨回到1200多年前的大唐,茶人陆羽挥毫蘸墨,写下“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其后200余年,到了北宋,龙井茶区已初具规模,并迎来常驻辩才和尚——这位懂生活的法师与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坡居士、杭州知府赵抃一起品茗论道,获封“龙井三贤”;再然后,元人虞伯生“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喝出了龙井茶的新境界;到了明万历年间,《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引领了后人探求“豆花香”之风气;最有趣的是乾隆皇帝,他一生六下江南,就有四次亲临西湖龙井茶区,品茗赋诗,不亦乐乎;到了近代,“龙井问茶”光荣入列新西湖十景,可谓实至名归。
茶文化历史悠久,又有名人背书,西湖龙井这是交了什么好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品位俱佳的“大先生”们啊!
因其色绿?其香郁?其味甘?其形美?我们且以“香郁”为例,一探究竟。
《中国茶密码》中,把对茶香的感知分为气体部分的“闻”和水汽部分的“品”两个方面:
“气体部分,包括从干茶中散发出的香气,以及从新泡的茶汤中发出的香气,这种香主要靠‘闻’来感知;而水汽部分,包括吞咽茶汤时在鼻腔散发的水,以及吞咽茶汤后留在嘴里的余香,这一类茶香主要靠‘品’来感知。”
据说,特级西湖龙井茶香鲜嫩清高,茶友们更是喝出了清香、嫩香、花香、栗香、炒黄豆香等六种香气,其中奥妙,非亲品不能得也。“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茶人一个“品”字,品出了闹中取静、浮云遮眼,品出了云卷云舒、天时地利……袅袅茶香中,氤氲着人生大智慧。
人在草木间。我们与西湖龙井的相遇,其实早在自然的茶树上、在西湖的空气中就已有缘,然后,随着节气的指针拨向清明、谷雨,当一颗颗嫩芽被轻柔采下,经历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十大手法后浴火重生,这珍贵的春天的味道,终将与每一个你再次相遇——“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不如深嗅一口,吃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