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章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第一节 阶级对抗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

2023-07-15 18:09 作者:HIP10826  | 我要投稿

       社会政治生活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如何认识这种斗争的起源、性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出了指导性的线索,即阶级理论。它使人们在各种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基础,许多政治现象可以从这个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

第一节 阶级对抗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


一、阶级是分析政治的钥匙

       国家是社会产生阶级以后的产物,阶级是任何国家构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阶级是政治学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是政治学研究的最初出发点。如同经济学研究把商品作为最初出发点一样,研究政治学要从对阶级的探究开始。阶级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地位相当于劳动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不掌握科学的阶级理论,就不可能抓住复杂的政治现象的实质,政治学研究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阶级、阶级差别及阶级对抗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特定的生产方式及由其决定的物质关系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大贡献就是透过纷纭复杂的政治表象,抓住政治斗争的经济利益本质,即不是就政治论政治,而是从经济社会的深层本质去透视政治。而实现这种衔接和转换的基本概念就是阶级。无论是从经济因素考察政治,还是对阶级现象进行分析,马克思都不是首创。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奴隶社会,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就论及了不同的经济地位、社会阶层对人们政体选择偏好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到此为止。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他不可能揭示政治的经济背景,国家的阶级本质。在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大卫·李嘉图等)最早分析了阶级及阶级斗争现象,空想社会主义者更是站在无产者的立场上对阶级对立的无情现实和基于其上的不合理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然而他们都有根本的缺陷。前者的局限在于他们基于本阶级的立场,只是从分配这一表象去区分阶级;而后者则把变革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寄托于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探索却表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随着近代化的到来,透视政治的视角也在发生转移,这时,经济力量的上升已经使得经济社会现实成为决定政治表象的本质,使得作为经济与政治之间基本环节的阶级成为分析纷纭复杂的政治矛盾的基本范畴。要认识政治,首先要分析阶级;要指明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必须着力从现实社会的对立的阶级中去寻找。以前的思想家在他们的探索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了这一历史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历史本身还没有展示到能够使人有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情况下,他们的努力只能为即将出现的科学的解释做铺垫。而马克思的贡献,正在于给这一前人提出的时代性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科学答案。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言:“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这一概括不仅揭示了马克思的阶级论同前人思想的继承和根本区别,而且表明:阶级的存在首先是一种历史事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次它不过是分析这一阶段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方法,是进行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理论家的贡献仅在于揭示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政治家的成功也不过是有效利用历史本身的对抗力量。历史发展到近代,生产的社会化使得阶级对抗日益简单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对抗结束其历史使命,阶级本身走向消亡的第一步。所有这一演变都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换为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对阶级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剖析,既非出自基于某种原则或逻辑的抽象理论,又非出自什么善良的愿望或道德的祈求,而是根植于社会发展本身的客观现实和要求。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充分意识到了阶级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重要性。1914年7月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2】后来,斯大林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中讲: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页。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7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策略基础”。【3】毛泽东也把阶级分析方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强调用这样的方法,透过复杂的政治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清敌友、辨明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确定斗争的合理步骤等。无论是“基本线索”、“策略基础”,还是“根本方法”,都表明阶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人们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政治的含义,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即在存在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4】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由政治的本质决定的。政治既然受经济活动的制约,那么,人们在生产中主要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形成的阶级关系就必然会集中地反映到政治中来。生产中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立关系,不可避免地以政治上的压迫和被压迫、统治和被统治来体现。这样,就不能把阶级社会、尤其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政治像一般的社会管理那样来看待,而是必须看到这种政治的阶级属性和阶级本质。忽略阶级属性而抽象地考察政治,尤其是停留于具体政治形式的异同分析,既抓不住根本,也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的一而,但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制的命题。政治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涵盖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所有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列宁指出:“什么是政治?(1)无产阶级先锋队对它的群众。(2)无产阶级对农民。(3)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5】不仅阶级之间,而且阶级内部也存在政治。政治的本质由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决定。只有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主要阶级之间的对抗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政治的本质也才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几千年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正是阶级对立不断演变的历史,因而,政治的本质始终体现在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同时存在的政治的其他方面,也都服从于或受制于这一本质。但政治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只是存在于阶级对抗的社会,在阶级产生之前或消亡之后,人类都需要管理意义上的政治,因而,在不存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就不能再把政治与阶级斗争划等号,尤其是不能为了“政治”而人为地制造没有现实基础的“阶级阵线”与“阶级斗争”。实际上,即使在私有制社会,也应该科学地理解这个命题,全面地认识政治,既抓住它反映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斗争方向的一而;又要合理地运用它有效调动和协




【3】《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21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0页。

【5】《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14页。





调各方面力量、艺术地运用各种斗争手段的一面。否则,不是容易迷失方向,便是造成自我孤立。

三、阶级斗争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

       只要有阶级存在,便必定存在不同的经济利益,利益的不同是矛盾的根源,利益的对抗是冲突的前提。而政治正是社会矛盾与冲突集中表演的场所。因而,在阶级社会,阶级对抗是政治斗争的根源,而政治斗争则是阶级对抗发展的必然。在阶级斗争的各种形式中,政治斗争是最高级的形式,起着决定全局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6】这句话在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不同的解释。恩格斯对此作了解释,他说:“被压迫阶级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变成政治的斗争,变成首先是反对这一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斗争。”【7】列宁也说:““共产党宣言'已经确立了一个从那时起就成了一种起码常识的真理: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只有转向政治斗争,才能脱离萌芽状态和幼年时期,才能算是阶级的运动。”【8】他们的论述揭示了:

       第一,阶级之间的利益之争不可避免地要诉之于政治权力的争夺。在阶级对立存在的社会,统治阶级要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既得利益,被统治阶级要解除自身的枷锁赢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解放,如果没有政治斗争的胜利,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即使在阶级对抗相对缓和或阶级矛盾不太突出的时候,一个阶级要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要实现本阶级的种种愿望,都必须采取适度的政治斗争的形式,在不断进行着利益组合和调整的政治、历史过程中,争得一个持续呈现的有利结果,或者维持一个与其政治力量相应的利益常数。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没有一个抽象的原则或超人的力量来主持公道,为人间的各个阶级和不同力量提供利益或保障。基本的现实只是:不同的阶级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利益的竞争和力量的较量,政治权力是这种较量的焦点,政治斗争的结果决定着各阶级目前的命运,而不同的命运又推动着他们以不同的方向开始新一轮的政治较量,政局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历史断面,反映着各阶级之间政治斗争的一个暂时结果。只要阶级存在,就必然存在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任何阶级斗争,最终都要上升为政治斗争。

       第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政治斗争只是这一过程的趋向或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0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9页。

【8】《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2页。



结果。阶级的形成首先是一种经济事实,在一些人被确定为某个阶级时,他们未必就产生了作为同一阶级的普遍意识。这时,面对个别的、具体的对手,他们可能本能地做出压制或反抗的行为。这种不同阶级成员之间自发的对抗,还没有上升到阶级的高度,虽然自始就普遍地出现,天然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却不是有充分的政治意义。像近代早期手工工场里的工人出于对工场主的仇恨而砸毁机器、烧掉工场等消极抵抗形式,均属此类。“只有当每个工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一员,都认识到他每天同个别老板和个别官吏进行小的斗争就是在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政府的时候,他们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工人同业主的任何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政治斗争,那就错了。这句话应当这样理解: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随着这个斗争逐渐成为阶级斗争而必然成为政治斗争。”【9】列宁这段话更明确地揭示了阶级斗争从萌发到成熟,以至上升到政治斗争高度的过程。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个别到阶级性质的斗争,其区别并不在于范围的大小和剧烈程度,而在于主体的意识。一旦与直接对手的对抗是一种社会性的、普遍的阶级对抗时,利用组织起来的力量进行阶级性的反抗,并把这种反抗的矛头对准剥削者的政治统治,便成为一种必然。而这种觉醒的过程,以及伴随这种觉醒而展示的阶级斗争的萌生、演变和成熟,在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无产阶级身上才充分体现出来。也正因此,关于阶级、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成熟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19世纪中期,才由马克思最先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第三,阶级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政治斗争是其基本的核心。阶级斗争必然发展成为政治斗争,决不意味着阶级斗争只有或只能采用政治斗争一种形式。在阶级社会,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全方位的。最基本的对抗产生于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因而经济领域的斗争贯穿阶级斗争的始终。在阶级斗争还未上升为政治斗争的时候,经济斗争就已大量存在,而且是阶级斗争的最普遍形式。当阶级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从而政治斗争成为阶级斗争的主帅时,必要的经济斗争,做为广大被压迫群众最熟悉、最直接、最能够看到利益的斗争形式,是阶级的中坚团结本阶级群众的必要手段和特定情况下保证政治斗争目标实现的策略工具。但在阶级斗争已经发展到政治斗争的阶段时,仍旧囿于最原始、最直接的经济斗争方式,蝇蝇苟苟于眼前微利,就会失去斗争的根本方向,不自觉地服务于敌对的阶级。现实的对抗必然产生观念的对立,因而,从阶级产生那一天起,阶级之间的




【9】《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1~192页。



思想斗争就开始萌发。在漫长的阶级对抗的历史中,居于优势地位的统治阶级占据着思想上的垄断权,他们的观念和价值得以系统地阐述和强制地推广,而被统治、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在思想斗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观念和意识,始终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只有在斗争异常剧烈的时候,他们的要求才火花式地爆发。而到近代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物质文明的发展、阶级对抗的简单化、阶级意识的成熟等,催发了反映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家的产生,这时思想斗争才真正上升到了理论和路线的高度,开始指导斗争的方向。无论何时,阶级内部都不可能一般齐整,阶级意识的产生总有先有后,阶级成员的能力有强有弱,于是,在与敌对阶级进行思想斗争的同时,在内部进行意识开发、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斗争都十分必要。但是任何思想的力量,如果不能化为现实的力量,不以现实的力量在现实中肯定自己,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虚幻的“力量”,或者至多是一个潜在的力量。思想斗争必须和政治斗争结合,以政治斗争的胜利为基本轴心来展开,它才具有现实意义。总之,现代阶级斗争的三种最基本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任何一个阶级要在这场斗争中巩固或实现自己的利益,都必须紧扣政治这一核心,首先夺得政治斗争的胜利,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政治斗争在阶级斗争中占有特殊地位。

       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阶级斗争,必然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有目标和有组织。对于统治者来说,维护政权是基本目标,国家作为暴力工具是它所依凭的基本组织。而被统治者则把夺取政权作为目标,把以此目标为准则的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或暴力力量作为其进行反抗的组织。到近代,随着阶级对立的简单化和阶级斗争的现代化,阶级的目标都得到了各自理论的详尽阐述,而阶级斗争的组织化则采取了政党的形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多地是在其政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时,除了客观条件的作用外,政党的素质,政党领导的正误,往往成为政治斗争成效的关键。而现代政治学的研究,也正遵循着阶级——政党——国家的顺序展开。



第三章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第一节 阶级对抗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