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下场最惨的战神,为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成为皇权弃子

2022-10-10 11:50 作者:鉴史可明智  | 我要投稿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初八,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当朝大将军、凉国公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等人,打算在二月十五这一天,趁朱元璋到郊外籍田之际发动政变。

消息一出,整个大明朝堂都为之震惊。

蓝玉是当朝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凉国公,为大明平定北元立下了不世之功,为何突然想要谋反?

向来眼睛里不揉一点沙子的朱元璋,立即派皇太孙朱允炆与吏部尚书詹徽主审此案。

但是面对指控,蓝玉坚决否认,说自己没有半点谋反之心,实在是冤枉之极。

而且他还说出许多官员的姓名,表示这些人都可以为其证明清白。

詹徽见状便大声呵斥蓝玉:速速老实交代你自己的问题!不要白白牵连其它人。

蓝玉早已习惯在朝中飞扬跋扈,虽然眼下虎落平阳,但也受不得詹徽这般斥责,索性一横心,当众高喊:“你詹徽便是我的同党!”

朱允炆随即将此事上奏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不但认定蓝玉“承认”了自己谋反一事,而且还供出了一批“同党”。

于是当即下令,将蓝玉打入大牢,他在供词中提到的所有人等,以及明确供认是“同党”的詹徽也一并打入大牢。

两天之后,朱元璋下令处决蓝玉。

按大明律例谋反大罪应当凌迟处死,但是朱元璋考虑到蓝玉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又和自己是儿女亲家,于是“心软了”,最终将凌迟处死改为“剥皮实草”(死后将皮剥下来,再用草填充进去以示众人),然后对蓝玉全部家产抄没,并夷灭三族。

一代名将蓝玉,就这样在短短三天之内身死业销、灰飞烟灭。

但是蓝玉案还远远没有结束,朱玩璋又下令严查与蓝玉有往来的各色人等,凡与蓝玉交往过密或是有较多书信往来的官员,一概视为蓝玉同党。

经过大范围的追查,包括武靖王傅友德、宋国功冯胜、定远侯王弼等人在内的大批开国功勋被判定为“蓝玉同谋”或被杀、或赐死,前后共有一万五千余人被诛连。

一时之间,大明朝堂血流成河。

随后,朱元璋又派人将蓝玉及其同党的种种罪行编制成一册《逆臣录》以诏告天下。

这便是明初震惊朝野的泼天巨案——蓝玉案。

一位功名赫赫、在朝中地位超然的朝廷勋贵,被冠以谋反大罪。

未经调查,没有实证,仅有锦衣卫指挥蒋瓛的一面之词,便被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处决,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极其少见。

而因此受到牵连的人员之多、范围之广、理由之牵强更让人惊诧。

虽然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拿手好戏,但是蓝玉从被朱元璋极度宽容到被斩草除根,覆灭之快仍然让人难以理解。

这背后到底有何隐情呢?

我们先来看看蓝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纵观蓝玉一生,他的身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种标签。

论身份,他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

而常遇春之女是大明朝第一代太子朱标的太子妃,所以蓝玉还是大明王朝未来的国舅爷。

另外,蓝玉的女儿还嫁给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所以他和当朝皇上朱元璋是儿女亲家。

论能力,他有勇有谋、能征善战,在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他是那个时期整个大明朝最出色的将领。

就算放在整个明朝270多年的历史之中,他也有资格挤身于整个大明王朝最顶尖的武将序列之中。

论功绩,他在元末明初那段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岁月里就开始跟随姐夫常遇春南征北战。

到了洪武初年,随着徐达、常遇春等名将渐渐凋零,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扛起整个大明军力,南征西番,北灭北元,堪称“大明霍去病”。

所以说,无论是从身份地位,还是能力功绩,蓝玉在大明朝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在明初“后徐达时期”,他的表现堪称一代战神。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召集十五万大军开始第二次北征沙漠,而蓝玉则是这次北征的明军先锋官,这次是蓝玉的第一次北征。

他在蒙古克鲁伦河与北元中书左丞相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相遇,蓝玉奋勇当先,一举击败了王保保。

一个月后,蓝玉连夜追击,在蒙古土剌河,再次击败了王保保。

但是不久之后,蓝玉和徐达所率的明军中了王保保的埋伏,损伤惨重,最后不得不彻回中原。

蓝玉的第一次本征虽然没有取得彪炳的战绩,但是他的表现十分出色,朱元璋和朝廷文武官员心中,已经注意到他的表现。

此时的蓝玉,已经不再需要“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这个身份的加持了。

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又亲自带兵攻占兴和,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西蕃叛乱,蓝玉与大将沐英联袂远征,第二年,蓝玉率军取得大胜,“拓地数千里,俘男女二万、杂畜二十余万”,朱元璋大喜,将他封为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 ,先后攻克昆明、大理等地,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等人,彻底肃清了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

战后评功,蓝玉功劳最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从此蓝玉有了双重皇亲国戚的身份。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拜蓝玉为征虏左副将军,随主帅冯胜再次北征北元。

蓝玉趁雪夜奔袭庆州,兵不血刃的拿下庆州城,随后挥师进至金山,北元大将纳哈出迫于明军威压率众归降,明朝东北侧翼的最大威胁得以解除。

而真正使蓝玉名震天下的,还是明军的第七次北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再次召集了十五万大军,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再次远征北元。

当蓝玉得知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驻扎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蓝玉当机立断,率大军向捕鱼儿海挺进。

但是由庆州至捕鱼儿海,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要穿越茫茫的沙漠和戈壁,不但后勤补给难以保障,而且十分容易迷路,但是蓝玉克服重重困难,率军抵达捕鱼儿海。

北元皇帝虽然早就得知蓝玉率军北伐,但是他以为在茫茫大漠之中,明军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绝不会深入大漠,待到明军粮尽水绝之时,自己便反守为攻,所以放松了警惕。

而蓝玉则在到达捕鱼儿海之后,命令大军“穴地而居,毋见烟火”,先将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

然后找准时机,趁大风扬沙、白天如昼的时刻,率军突袭元军大营。

毫无防备的元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顷刻之间便被明军冲的七零八落。

明军则越战越勇,北元太尉蛮子等北元大臣悉数被杀,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被俘虏。

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仅率数十骑逃走,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虽然没有追上,但又追获了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等人。

捕鱼儿海一战,明军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嫔妃公主等内眷100多人,王公贵族大臣3000余人以及男女部众七万七千余人。

缴获了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更是缴获了元朝上百年的传国印玺以及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北元势力被摧毁殆尽,再也无力威胁中原。

捷报奏传至京,朱元璋龙颜大悦,赐诏奖励慰劳征北大军,并将蓝玉比作汉之卫青、唐之李靖。

经此一战,蓝玉正式坐实了自己大明第一战神的地位,正式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但是此时的蓝玉,已经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本就有些嚣张跋扈的他,在立下如此大功这下,彻底的飘了,接连犯了两件足可以杀头的大错。

捕鱼儿海之战后,蓝玉见俘获的北元王妃姿色出众,竟然一时“性”起,将这名王妃强行霸占了,而这个王妃性格却十分刚烈,事后因不堪受辱自缢而亡。

按照大明律例,所有战利品包括女人,必须交由朝廷处理。

而朱元璋对北元的国策,也是剿抚并重,所以在出征之前朱元璋曾明令要善待俘虏。

而蓝玉的这种行为,必定会激起北元降兵和在逃势力的极大怨气。

而蓝玉作为明军统帅,却因为色迷心窍,做出此等即违背律例,又违背国策的事情。

但是此时的蓝玉自恃有大功在身,丝毫不以为意,在大军班师回朝的路上,又犯下了第二个大错。

当蓝玉率大军回程经过喜峰关时天色已晚,守关士兵要求其出示相关证明才可入关。

这个要求其实毫不过份,因为在夜色中守关士兵无法分辨城下军队到底是明军还是元军假扮闯关。

但是在骄横的蓝玉却认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不世之功,皇帝都要给我三分面子,你一个小小的守关将领,不让你跪拜迎接就不错了,还居然想让老子出具通关证明?

于是蓝玉勃然大怒,竟然纵兵毁关,强行破门而入。

这两件大错,让朱元璋十分愤怒,于是将原本打算封赏蓝玉的“梁国公”称号改成了“凉国公”。

“梁”、“凉”虽是一字之差,但寓意却从“国之栋梁”变成“凉薄”之意。

而且朱元璋又命人将蓝玉的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对蓝玉警示之心不言而喻。

但是蓝玉确没有任何收敛,反而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三年之后,蓝玉因平定了西蕃罕东之地,朱元璋再晋其为太子太傅。

但是蓝玉却觉的这个封赏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功绩,竟然公然当着宣旨官员的面反问:“难道我的功劳还不配做个太师吗?”

要知道此时是1391年,就在一年之前,朱元璋将位极人臣的开国功臣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弑杀开国功臣的大幕已经拉开。

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已经人人自危,而蓝玉如此会意妄为,无异于自寻死路。

更何况蓝玉无视纲常,目无法纪已经是满朝皆知。

早在1381年随傅友德远征云南时,蓝玉便利用军队勾结盐商、以贩卖私盐而敛财牟利,还纵容家奴抢占民田为非作歹。

朱元璋曾因此事派御史到府质问蓝玉,没想到蓝玉直接在府中将御史暴打了一通赶出门去。

而且在蓝玉升任大将军之后,他个人势力逐步扩大,他豢养了数千义子、家奴。

每次出征归来,他总是自己拟好对下属的封赏名单量直接交由朝廷,几乎将皇权和朝廷其它官员视为无物。

如此的狂悖无礼,肆意妄为,若换作其他人,早就死无全尸了。

然而一向以心狠手辣、杀伐果决著称的朱元璋,对其所作所为却是视而不见,不但没有施以重罚,就连简单的惩诫都没有,好像蓝玉真的拥有“免死金牌”一般。

但是仅仅在两年之后,朱元璋却突然对蓝玉出手,在仅凭锦衣卫指挥蒋瓛举报、并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朱元璋就以谋反之罪将其处死。

蓝玉是真的打算谋反吗?

在《明史》和朱元璋召示蓝玉谋反的《逆臣录》中,记载了蓝玉谋反的“动机”。

据称蓝玉是嫌自己得到的封赏太少,心中不满,而且曾经向朱元璋上奏过几件事朱元璋没有应允,所以觉的皇上对他有所怀疑。

再加上他的亲家靖宁侯叶升因牵扯胡惟庸案被杀,蓝玉担心牵扯到自己,所以这才打算谋反。

而且蓝玉领兵多年,手下又有义子家丁无数,有谋反的能力,再加上朱元璋已近暮年,皇太孙朱允炆又是刚刚上位毫无根基。

这一切就构成了蓝玉计划谋反的主观、客观条件。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所有这些关于蓝玉谋反的事情,都是欲加之罪。

蓝玉手握重兵多、豢养家兵多年,嫌自己的封赏过小也是两年之前的事了,为何之前朱元璋能睁一只睁毕一只眼,现在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大罪?

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虽然因涉胡惟庸案被处死,但是胡惟庸案毕竟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要是想牵扯蓝玉入内,朱元璋早就在蓝玉强暴北元王妃、纵兵毁关时借机将他拿下了,何必要等到此时?

所以说,虽然按照蓝玉之前的所做所为,被杀一点也不冤枉,但是这个“谋反”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的确不合适。

那为何此前蓝玉能够肆无忌惮,如今却会被狠辣无情的诛杀呢?

这一切,都与大明朝在1892年发生的一件大事有关,在那年的5月17日,当朝太子朱标因病去逝。

古往今来,朱标可以称得上是最受皇帝器重的太子了。

朱标是朱元璋与他一生挚爱马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是正宗的嫡长子。

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酣战中的朱元璋听到长子出生的消息,高兴的跑到附近牛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元璋早早的就将朱标视为自己的继承人,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的时候,朱标便被立为世子,当时朱标只有10岁。

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13岁的朱标随即就被立为太子。

为了加强对朱标的培养,朱元璋几乎将朝中所有有名望、有才能的人,全部推到朱标身边。

他让左丞相李善长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任太子少傅,开平王常遇春任太子少保,再加上冯胜、李伯升等二十几人,组建了一支超级豪华的“太子天团”。

在朱标二十二岁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一切朝政都要先经朱标处理之后再上奏给他,而且还让朱标每天都要召见朝臣。

也就是说,在朱标二十二岁的时候,几乎就替代皇帝处理朝政了。

为了能让朱标顺利承袭皇位,朱元璋对朝中胡惟庸、李善长等功臣宿将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

凡是能对朱标构成一点威胁的人全部被清除,这虽然十分惨忍,但足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标的良苦用心。

而只要是对朱标继承皇位有利的人,朱元璋则都进行了最大可能的保留。

而蓝玉,则是满朝之中最坚定的太子党,没有之一。

蓝玉是朱标老婆的亲舅舅,而且和朱标私交很好,忠诚度毋庸置疑。

一旦朱标继承皇位,蓝玉必定会坚决维护朱标。

而蓝玉也有这个实力,他是当朝第一名将,有他保驾,朱标的皇位大可以高枕无忧。

为了让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可以顺利登上皇位,为了让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可以平稳延续,朱元璋对蓝玉的肆意妄为视而不见。

甚至蓝玉犯了贩卖私盐、纵兵叩关这些国法难容的大罪,朱元璋也可以置之不理。

所以说,朱标才是蓝玉最大的“免死金牌”。

但是这一切在1392年五月时彻底发生了改变,被朱元璋寄予全部希望太子朱标突患疾病逝世。

朱元璋实在是对自己的嫡长子太过疼爱,朱标死后,他没有考虑让其他成年的儿子继承皇位,而是下旨将朱标之子、年仅十五岁的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殚精竭虑的培养了朱标二十几年,又费尽心机的扫平了所有可能妨碍朱标登基的障碍,目的就是想让皇位能够顺利传袭。

而如今继承人变成了年龄尚幼、毫无威信的朱允炆,朱元璋如何能够安心?

特别是手握重兵却又桀骜不驯的蓝玉,在朱元璋心中由最理想的保驾护航者立即就变成了最危险的人物了。

于是朱元璋不得不再把清洗功臣的把戏又重演了一遍,彻底将蓝玉铲除,好为皇孙朱允炆永绝后患。

关于蓝玉案,很多人认为是朱元璋嗜杀成性,蓝玉即然是朱标的坚定拥护者,当然就有可能会像拥护朱标一样来拥护朱允炆。

朱元璋完全不必以怀疑的心理来诛杀这样一位朝廷重臣。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朱元璋杀掉蓝玉,还是有道理的。

朱标生前共有五个儿子,按出生日期排序: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朱雄英与朱允熥都是由常遇春的女儿、蓝玉的外甥女元妃常氏所生。

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是由继妃吕氏所生。

由于常氏是正妃,所以朱雄英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

但是朱雄英在八岁时就去世了。朱雄英死后,常氏的二儿子朱允熥顺利晋升为嫡长子。

但是常氏在生下朱允熥后不久便去世了,吕氏则升为正妃,因此朱允炆也因此升格为朱标名义上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

此时朱标的儿子中真正和蓝玉有血缘关系的只有朱圣熥一人。

而朱圣熥本来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因母亲去世,被朱允炆钻了“空子”,从而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

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无法无天的蓝玉在朱元璋去世之后,会继续听命于朱允炆呢?

以蓝玉的性情和实力,发动一场政变将自己的表外孙朱圣熥推上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对蓝玉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整个蓝玉案,连带诛杀超过15000余人,淮西勋贵、开国将领几乎被屠戮殆尽。

自此开始,朱元璋将皇权、军权全部收归中央,彻底为朱允炆登基继位铺平了道路。

只是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自己龙驭宾天之后,刚登基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就着手实施削藩。

最终燕王朱棣被逼无奈,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而此时朱允炆的身边,哪里还有像蓝玉这样能争善战的将领,双方经过四年的征战,最终朱棣率军杀入南京,夺得皇位。

有意思的是,在朱标在世时,蓝玉就觉察出朱棣的不臣之心并多次提醒过朱标。

而如果蓝玉不死,以他的军事能力也足可以对抗朱棣。

不杀蓝玉他可能会插手皇位更替,而杀了蓝玉又没人为新皇保驾,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出了问题,朱允炆的确不适合做皇帝。



下场最惨的战神,为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成为皇权弃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