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七(内分泌系统)

2022-01-25 17:17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内分泌系统由大量的内分泌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有三种分布形式:1)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器官称作内分泌腺,如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2)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群,如胰岛、睾丸间质细胞、卵巢的黄体。3)广泛散在分布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的内分泌细胞,统称作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1. 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结构特征

结缔组织被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腺细胞排列成索条状、网状、团状或围成滤泡;没有导管。

2. 了解激素的分泌方式

最经典的内分泌方式是激素被释放入血液循环;

旁分泌(通过细胞外液短距离作用邻近细胞);

自分泌;

神经分泌。

3. 掌握两类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根据化学性质,激素可以分为含氮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和类固醇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质内,单纯扩散,不形成被膜颗粒)两类。

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超微结构特点与蛋白质分泌细胞结构类似,即细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被膜颗粒和板层状嵴线粒体。起源自内外胚层。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和肾上腺髓质细胞。

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并含有较多的脂滴。起源自中胚层。包括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黄体细胞。

4. 掌握甲状腺的组织结构,滤泡上皮的结构和功能,滤泡旁细胞的分布和功能。

1) 组织结构 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结缔组织被膜伸入实质将实质分成若干小叶。间质由结缔组织被膜组成,实质由甲状腺滤泡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组成。

2) 单层立方上皮,有里面有微绒毛,围成甲状腺滤泡,内充满嗜酸性的胶质(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具有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T3 、T4)。T4又称甲状腺素。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的激素异常时,出现各种内分泌相关疾病。如呆小症,甲亢,粘液性水肿。

3) 分布在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HE染色时,胞质较淡,镀银染色可见胞质内有嗜银颗粒具有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降钙素(降血钙,一方面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钙盐沉积于类骨质;另一方面减少胃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分泌颗粒含有生长抑素(抑制降钙素和T4分泌)

5. 掌握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上下两对,位于甲状腺左、右侧叶的背面,扁椭圆形,棕黄色。

      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内腺细胞(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排列成索条状,间质中含有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

1)主细胞 数量多,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HE 染色胞质着色浅,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合成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升血钙,一方面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骨盐溶解;另一方面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吸收钙离子)。

2)嗜酸性细胞 数量少,单个或成群存在于主细胞之间,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小染色深。

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电镜下为线粒体)。

6. 掌握肾上腺的分部,皮质各带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髓质嗜铬细胞的结构与分泌激素

位于肾上方,左月右三角。结缔组织被膜,少量结缔组织伴随血管和神经伸入实质。实质由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前者来自中胚层,分泌类固醇激素;后者来自内外胚层,分泌含氮激素。

1) 分部 皮质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2) 皮质各带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球状带 位于被膜下方,皮质外层,细胞呈团状排列,细胞较小。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钠离子及排除钾离子,同时刺激胃黏膜唾液腺和汗腺吸收钠离子。

束状带 位于球状带的深层,最厚,细胞呈索条状排列,细胞较大,着色浅,细胞质含有大量脂滴。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和皮质酮。可以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转变成糖以及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网状带 位于皮质最深层,与髓质相邻,细胞排列成索状并互相连接成网,细胞较小,胞质嗜酸性。主要产生雄激素,少量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男女吃糖)


三条带细胞间均是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有个规律,细胞大,核大浅染;细胞小,核小深染。

3) 主要由排列成索条状或团状髓质细胞构成。嗜铬细胞胞体大,呈多边形。电镜下嗜铬细胞具有分泌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根据颗粒中所含物质不同,嗜铬细胞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肾上腺素细胞,颗粒内含肾上腺素(加快心率,扩张血管),数量多占比80%;另一种是去甲肾上腺素细胞,颗粒内含去甲肾上腺素(减慢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受交感神经调控。

7. 掌握垂体形态与分部,腺垂体的结构特征与分部,远侧部各类细胞结构和功能。

1) 形态与分部 卵圆形小体,结缔组织被膜。

       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前者分为远侧部(最大,前叶)、结节部(围在漏斗周围)、中间部(位于神经部和远侧部之间);后者分为神经部和漏斗(正中隆起和漏斗柄)。神经部和中间部合称作后叶。

2) 腺垂体的结构特征与分部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分部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

3) 远侧部各类细胞结构和功能

根据HE染色可将细胞分为三类,电镜下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含氮激素的结构特点。

■ 嗜酸性细胞 数量较多,40%,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

1)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和代谢,尤可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分泌过盛:儿童 巨人症

成人 肢端肥大症 

分泌不足:儿童垂体侏儒症 

还可以促进蛋白质、脂质和糖代谢。

2)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 嗜碱性细胞 数量少,10%,细胞大小不等,呈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滤泡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肾上腺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和精子发生)和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 嫌色细胞 数量多,50%。可能是脱颗粒的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或是它们的前体细胞。

8.腺垂体和下丘脑的关系

1.直接联系:下丘脑神经垂体系

2.间接联系:垂体门脉系统

a.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

b.释放抑制激素

抑制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

8. 神经垂体的结构特征及与下丘脑的关系

1) 结构特征

无髓神经纤维

■ 为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等处的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

■ 赫林体(嗜酸性团块,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沿神经纤维流向神经垂体,分泌颗粒的聚集使轴突内可见局部膨大)

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

■ 有支持营养作用,并可能调节激素的释放。

2)是贮存和释放下丘脑所形成的激素的部位;

与下丘脑是一体,两者形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七(内分泌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