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综合能力 第一章 考点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考点一 社会工作的倡导
社会工作的倡导包括对政府行为的倡导和对服务对象行为的倡导,前者可以称为政策倡导,后者可以称为社会倡导,社会倡导属于直接服务。
考点二 司法社会工作
司法社会工作是在司法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广义的司法社会工作包括在司法、禁毒、调解、信访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狭义的司法社会工作包括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审前调查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是司法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及边缘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方面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其目的是提升上述人员的自我机能,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最终达到预防犯罪、回归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的综合目标。在司法社会工作中,矫正服务占据重要地位。
考点三 减贫社会工作
减贫社会工作也称反贫困社会工作或缓贫社会工作、扶贫社会工作等,是以减少贫困为目的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参与反贫困行动,与其他方面的人员和贫困群体一起,缓解、减少乃至使贫困群体脱离贫困的行动。在减贫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贫困群体一起,评估贫困群体的贫困状况、生存环境、基本需要和可用资源,扶志增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贫困群体的经济收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群体彻底走出贫困状态。贫困现象是复杂的,其致贫原因也复杂多样,因此减贫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
考点四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解决与社区居民基本生活相关的公共问题、促进社区和谐与社区发展的专业社会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主要分为城市社会工作和农村(乡村)社会工作。
考点五 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1.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
最初,社会工作关心的主要是贫困群体,特别是极度贫困和处于严重困境中的老人、残疾人、孤儿。后来社会工作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其他遭遇生活困难而不能自拔的人群,如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青少年学生、在婚姻家庭方面陷入困境的人等。面对有需要的群体是对原来社会工作范围的拓展,这里的“有需要”是针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而言的。不管是何人,只要他们的正常生活遇到困难而难以正常进行,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就有责任为其提供服务。
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工作除了关注社会问题,还特别关注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包括人际和谐、群际和谐、层际和谐、族际和谐等。社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介入层面:
(1)通过向贫困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帮扶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有助于社会整合。
(2)通过促进和完善社会政策从整体上改善贫弱群体的生存状况,进而促进社会认同。
(3)促进共享发展成果,使各社会群体的正常需要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
(4)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促进居民参与,解决公众关切和困境群体的问题,实现服务型治理,促进生活共同体建设。
(5)通过促进社会心理建设和文化建设,建设相互关怀的社会,促进社会团结。
3.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
结合我国实际,社会工作的新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就业促进工作。社会工作介入就业服务可以在如下方面有所作为:协同就业困难的求职者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帮助其明确自己的要求以实现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良好衔接,对求职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就业政策辅导,与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用人机构建立联系,促进双方互相了解和接纳。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服务对象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2)减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介入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就是减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协助受灾群众面对困难,树立理性对待灾害的态度,发挥自身能力,链接社会资源,支持受灾群众,从而使他们尽快走出灾害阴影、重建家园。我国社会工作者从社会力量支持、社会资本建立等角度介入救灾和灾后重建,已成为救灾减灾的重要力量。
(3)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是促进人的精神健康的社会工作,除了进行心理健康宣传之外,其主要任务是帮助精神抑郁者、严重精神障碍者走向正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精神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4)发展性社会工作。发展性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待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要关注人和社区的发展,关注社会福利服务与促进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性社会工作是对纯粹福利性社会服务的反思,它在强调社会福利优先的前提下注重社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