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4.25 王充

2023-05-23 09:24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5、王充(27—约97)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i]人。出身“细族孤门”。青年时,“家贫无书,常到洛阳市肆,阅所卖书”[ii]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历任州县小吏,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一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iii]“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iv]天地万物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不存在有意志的造物主。他认为“灾异”是自然现象,和人事无关。他说:“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v]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vi]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严重地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在认识论上,承认感官经验是知识的基础。他说:“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vii]认为某种判断和预见,不是凭空臆测的,而是通过对事情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来的。他还认为,人们得到某种知识,“须经耳目以定情实”,而先获得感性的认识。如果不同外界事物接触,就是“圣贤”也“不能知”。所以他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知有也。”[viii]他也注意到思维的作用,指出,光靠感官认识事物是“耳目论”,是片面的,必须在“耳目论”基础上,再进行“心意议”,进行理性思维活动。并强调事实效验,认为“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ix]即如果缺乏事实根据,经不起事实检验,不论话说得多么动听,也不能令人置信。在历史观上,他反对崇古非今论,也反对用人君道德教化解释历史的唯心史观,但他不了解社会的本质,企图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把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等同起来,把历史发展必然性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从而陷入宿命论。著作有《论衡》等。


注:

[i] 今属浙江。

[ii] 《汉书·王充传》。

[iii] 《论衡·齐世》。

[iv] 《论衡·自然》。

[v] 《论衡·谴告》。

[vi] 《论衡·论死》。

[vii] 《论衡·实知》。

[viii] 《论衡·论死》。

[ix] 《论衡·知实》。

《哲学小辞典》4.25 王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