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后人钓鱼奇遇记(普通动物学科普故事)第三集
(书接上回,遇见了东方喜鹊和蜻蜓们的太公后人依然在钓鱼,保持专心的他终于等到了自己手臂上骨骼肌肌丝的滑动,因为鱼上钩了)随着太公后人五指型附肢的运动和两种肌丝带来相互滑动的收缩舒张,一条鲤鱼的触须鼻孔,还有骨质的鳃盖板露出了水面,最后露出水面的是上下叶对称的正尾,尾椎骨上翘。这是红褐鲤,也称之为普通鲤鱼。钓鱼人手持住它没有骨鳞,圆鳞和栉鳞这些较为原始硬骨鱼的鳞片的身体,将它放进身边水桶以此使得水流经过鳃的方向和血流方向多多呈现逆流交换,这个没有鳃间隔的家伙也得以让自己有着动脉球的心脏得以跳动,自己的鳃丝也能鲜红而不是紫黑。这鲤鱼的鳔借韦伯器也可以在内耳和鳔之间传导声音。
同时钓鱼人也开始准备等待下一个同为鲤形目或者其他目的上钩者。也不寻思着华枝睾吸虫这种恼人的寄生虫的囊蚴已经从水中自由的尾蚴变过来藏在一些水池中鲤科鱼类的体内,准备搬家到最终宿主—或是人或是猫猫狗狗的胆囊胆管里面。毕竟钓鱼人也不是好吃生鱼片的人,他深知这种经口感染的吸虫纲动物是怕高温的。这些神经和感觉器官趋向于退化且运动机能也退化不行的家伙,倒是吸附器可以帮助他们用以固着在寄主组织上。
还是来看看独立生活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吧。钓鱼人耳朵里面的三块听小骨还是感知到了中华蟾蜍的存在。这种颌弓和脑颅骨为自接式连结的陆生四足脊椎动物的老类群(其实也不老,三叠纪时候早期的蛙类出现,而且其他陆生也是自接式),到底是生殖发育离不开水,成年之后也是具有着富于腺体且裸露的皮肤—虽然皮肤可以直接呼吸容许空气和水分的渗透,但也报名中华蟾蜍,北方狭口蛙这样的两栖动物到底是对陆生有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也只能在比较近水的潮湿地区分布。
中华蟾蜍这种肺部内壁仅有烧熟褶皱呼吸表面积不大的动物,到底还是没能在陆地生态位上斗过那些在胚胎外羊膜腔和胚外体腔的照顾下完成胚胎发育的羊膜动物。此时另外一种羊膜动物走过水塘,这是苍鹭。曾经在消化管后端发生突起形成尿囊呼吸和排泄下生长的苍鹭胚胎,早已羽翼丰满。倚靠胸小肌和胸大肌的发达用于扬起和扇动翅膀,它锋利的角质喙是不少小型脊椎动物的噩梦—甚至淹死过黄鼬。不知有多少麦穗鱼,白条鱼,黄颡鱼,花背蟾蜍,中国林蛙,甚至黑线姬鼠这样的小动物,都在这只苍鹭面前停止了体循环肺循环(针对四足类)之后化为苍鹭腺胃和肌胃内的小分子。吃剩下的部分更是从苍鹭直肠子里面出去化为了分解者可以分解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钓鱼人的自脊椎动物祖先传承五亿多年的眼睛也没有溜号,还在想鲇形目鲤形目什么时候来,也不用自己的喉部的声带发声。但是就在这时,身后的水桶却因为鱼鳍和体侧肌肉运动而不安分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