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俄乌关系,不知道这些怎么行?

不期而遇,大家晚上好。相信你对俄乌冲突定有耳闻,不得不惊叹俄国的军事实力。那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俄国的那些重要历史事件吧!
目录
01
历史时期与人物02
重要时间点03
中俄关系04
俄国改革05
练习
一、历史时期与人物

二、重要时间点
备注:根据人民版必修和人教版选修整理。
柴可夫斯基(1840-1893)被誉为旋律大师,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三P147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中,《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艺术史上最完美的一部长篇小说。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三P147
俄国画家列宾以其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三P149
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三P129
1870年,列宁出生。选4-P85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选3-P6
1895年,列宁在日内瓦会晤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选4-P85
1900年,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为建党做理论宣传。选4-P85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一P146
1917年3月8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一P148、149
1917年7月,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一P149
1917年11月6日-7日,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一P149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选3P14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二P131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二P132
1922年,苏联成立。二P134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二P135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二P136
1932年,苏联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二P136
1933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二P136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建立。二P136
1937年,苏联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二P136
1939年8月,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选3P56
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选3P66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逆转,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选3P69
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选3P73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选6P112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选3P74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选3P74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晤。选3P74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选3P74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一P155
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一P155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一P156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一P155
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一P157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二P143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苏双方宣布关系实现正常化。一P95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一P165
1993年,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一P166
2000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一P166
三、中俄关系
①沙皇俄国原是欧洲东部的内陆国家,与中国本土并不接壤。沙俄自清代以来,通过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等霸占了中国的一些领土。
②1949年10月2日,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③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④友好国际贸易伙伴。
四、近代史上的改革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原因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中俄国失败,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
(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3.目的:巩固沙皇统治(根本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增强国家实力。
4.主要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经济上: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历史意义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的专制统治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②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1)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1917年7月,前线的俄军惨败,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2. 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
3.领导: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
4.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5.结果: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主席。
6.意义
(1)对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此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2)对世界革命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对世界: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现实,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4)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不满和反抗。
2.主要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3)商业: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意义
(1)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④苏联的建设成就
1.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2.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建设成就
(1)工业化
①概况: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②评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⑤美苏冷战
1.时间:1947—1991年.
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3.苏联的措施:为对抗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⑥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20世纪50年代(1953年开始)。
(2)主要内容
①农业(改革重点):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
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结果: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时间:1964年开始。
(2)改革重点:重工业
(3)结果:改革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开始。
(2)主要内容
①经济上: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②政治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4)影响
①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⑦苏联解体
1.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2)历史原因:苏联改革和政策上的失误。
(3)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4)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2.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4.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五、练习题
(2019.4•浙江高考•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1月……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故①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故②错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故③错误;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017.11•浙江高考•34)【加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
【考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第一小问探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一战引发俄国革命,俄国革命成功使得俄国退出一战,列宁探索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首先在最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二小问理由,结合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得出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斗争树立了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答案】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6分)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