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朋友易得,知己难求。知己何方,不知何寻

2022-09-01 22:18 作者:思考就是创造  | 我要投稿

      盛世大唐,长安城的灯火通明令人如痴如醉,这样的氛围是没人会注意在长安城还有一个落寞的乐师。他便是董庭兰,大唐的乐师。此刻,他正与几名西域的乐师坐在一起,吹奏筚篥。

曲罢,他平静地拿了赏钱就离开了。夜渐入深,万家灯火熄灭,月光洒在长安街上,董庭兰推开家门,径直走向琴室,取出其中的古琴,轻抚琴弦,悠远的琴音回荡开来,其中伴随凄凉之意。

       董庭兰自幼在读书方面便没有多大天赋,可是对于古琴有着非凡的喜好。当时拜古琴大师陈怀谷为师,真正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步。可惜后来欣赏古琴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热爱胡舞胡乐后,当时的风气后倒向了筚篥,古琴走向了末路。

身为乐师的他一身傲骨,仍然坚持去弹奏古琴,现实却将他击倒的很彻底,身无分文的他沦落为要乞讨去。或许是从现实中悟到了,他开始放下古琴,用起了筚篥,成为了名满长安的筚篥乐师。

表面上看董庭兰只是一个被现实所打败的普通人而已。可是他的内心对于古琴的执着依然没有改变,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拿出古琴弹奏一曲,期望找到自己的知心人。

那夜,他又拿起了古琴,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此情此景,他忽然觉得只有一曲才能倾诉他的情怀,那就是《胡笳十八拍》。蔡文姬,这个一生命途多舛的女子也同样和他都有着共同的痛苦,或许董庭兰只有借着这样的方式才能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曲罢,正要收琴的时候,董庭兰忽然听到了扣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一身着锦衣的人站在门外,身边还跟着仆人。那人自报姓名:在下房琯。董庭兰自然是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他退后几步小心行礼,不敢怠慢。房琯却说只是来听琴的,这让董庭兰都愣住了。竟然还有人爱听古琴?激动的董庭兰当即又弹奏了一曲,那夜,董庭兰被房琯请为门客。

董庭兰与房琯一见如故,时常彻夜长谈,董庭兰终于找到了现实中的知音,高兴坏了。房琯后来又带他见了许多懂琴之人,其中就有高适。当长安满是筚篥的时候,房琯给了他一个古琴的天地,他此生再没有遗憾。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被叛军占领,玄宗也仓皇而逃。房琯觉得,天下兴亡之际,他应该伴随君王左右。那天,他来到琴室,却没有进去,只是看着里面一人一琴的画面,仿佛想要将之永久定格。片刻后,他终究还是没有进去,只是吩咐人照顾好董庭兰后就转身离开。


追上玄宗的房琯后来因为唐玄宗感念其忠心,封他为宰相。后来李亨登基,房琯直言谏言,反而得到了李亨的重用。后来房琯请求率兵收复长安,可是后来一次次的惨败令他陷入困境。有人弹劾他他不在意,可是弹劾董庭兰他就忍不了。他为此向皇帝求情,没想到的是这一求情还让他的宰相一职也被罢免。

董庭兰知道是因为自己才连累了房琯,为了房琯,他只有离开,自此,他始终没有再见房琯。那年冬天,两个爱琴之人相遇,董庭兰在睢阳遇到了高适。同是经历了战乱、离别,他们百感交集。高适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了,此刻连酒钱都付不起,遭遇比董庭兰还惨。夜里,他们诉说着各自的经历,董庭兰不禁取出古琴,一曲《胡笳十八拍》凄婉响彻两人的心底。

人有悲欢离合,又到了分别的时候了,大家都尽可能地微笑着送别对方。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卷着冰雪呼啸,大雁南去。高适转身看着董庭兰,他的身影更加单薄,高适轻声安慰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庭兰目光深邃地看着远方,真的还有知己吗?他又会在何方呢?他又踏上了漫长了远行,漂泊无依,不知归处。天下之大,何处是家?朋友虽多,却再没有第二个房琯!




朋友易得,知己难求。知己何方,不知何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