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时代
可以看到的是,芯片目前迭代带来的单核性能提升其实是比较小的,比如各大厂商大多将多核性能作为宣传的点。我们很有可能会经历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这个处理器是比较强力的,但是最后发现,它的强力仅仅体现在多开应用上,而对于单一应用的体验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提升。
能够给我们全新而较好的体验的,或者是大的处理器工艺变革,或者是全新而合理的架构处理。我们不禁要问了,处理器工艺的变革还能来几次?
算力的时代不仅仅是指算力带来了巨大的用途与收益,更代表着对于算力的需求要上升了。
我们其实并未对全球算力需求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不过很有可能带来全新变革的两个领域,一个是传感器,一个是并行计算的统一架构。
我对算力需求的增长一直抱有信心,只是算力的增长确确实实和用户隐私的保护有冲突,至少在我们这个阶段是这样的,我们感受不到隐私信息加上算力带来的便捷。举些不成熟的例子。如果有一个全球温度精细信息的收集网络,能够收集全球每一个平方米的温度。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算力处理,我们便能得到太多的信息:每个区域的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作息、人员流动、甚至于对个体的路径跟踪,这些东西似乎太过于敏感了,但是这样子也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如果多种传感器组合在一起,配以算力的话,我们便能达到一种智能形态;而现在的AI其实需要的是一种广义的传感器,网上的嗅探器可以认为是,再广泛一些,最高层次的传感器是人。如果人在传感器这个地位被取代,其实就是变相地说明AI的奇点来了。
因此我们会有之前的发问,处理器工艺的变革还能来几次?
算力需求增长永远不会停息,除非AI这一类的科技被切断。但是我个人认为很难阻止。
而处理器工艺的变革,至少在我的视野里,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能够超越经典计算机前,我们快难以取得突破了。当然,如果有的话或许更好。
到了那个时候,算力的需求增长或许又偏偏那么的快,快到不允许超级计算机单打独斗了。
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会有人来探讨一个人的算力和机器算力的等价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