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每天需要多少时间学习?


前言
大家好,我是陈老师
自考五年到最终考研上岸,现在在读全日制学硕二年级。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纠正大家的一个误区:
抛开效率和方法,只以学习时间谈自考通过率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
小王是办公室白领,备考时间充足,学习半小时,玩手机三个半小时,美其名曰:“我今天学了四个小时”
小李是996社畜,每天两小时备考时间,备考期间手机关机,专注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
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考试,谁通过的可能性更大些?
所有同学都会不假思索的告诉我小李通过的可能性大,因为他学习态度端正,自然效率就高。
再举个例子:
小明每天四小时的备考时间,每天计划无条理,天只盯着书本看的津津有味,笔却懒得动-下。
小红同样四小时的备考时间,周计划、月计划都安排的妥妥当当。-遍看书一边整理笔记最后刷题巩固。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考试,谁通过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是小红!
我不否认时间对于考试的通过确实最为直接,但效率和方滇的更为重要。
不仅是自考,凡天下之考试,皆是如此。
要不然考研有人每天学12个小时,最终却依然难逃炮灰厄运?
又或者我们上学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学霸们从来环上辅导班,游戏还打的比谁都6 ,结果考试人家还是名列前茅?
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自考生大多已经参加工作,备考时间大大折扣。
很多人都担心每天最多只有两个小时的备考时间,到底能不能通过考试?
我信誓旦旦的告诉大家一-当然可以。
本篇回答绝对会让你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少走弯路,但是你也要答应我两个前提条件:
确保能够坚持,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古人云: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看似少的可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汇聚起来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方能“金石可镂”。
确保你的学习时间不要太短。如果你只想在考前十天或者一周才想起来学习,那么我只能说此问题无解,望听天由命。
我当年自考是边工作边备考的,但我的这份差事并不清闲。
我的工作被“车轮化”,每天到家倒头就睡, 睡醒之后匆忙穿衣 上班
每天东颠西跑,时常加班为伴,休息日就是一种奢侈。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高尔基的-句名言”我趴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
没错,“我呆在休息日里 ,就像饥火烧肠的人躺在酒池肉林里”
同样这个工作也使我见识了人生百态。
没错,我想你应该已经猜到了, 就是销售。
不善言辞,没有业绩的我不敢想象我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所以我想通过自考做出改变。
但我精打细算,去掉吃饭、 通勤、洗衣时间等等,每天的学习时间最多只有两个小时。
也正是每天这两个小时给我了前进的力量。
学习方法:
我制定的计划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现在分享给大家 :
备考前(主要针对于新考生而言) :
这一阶段,我们要搜集关于自考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可以从你们省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打自考办电话,等等渠道了解。
参考官网的考试计划,规划自己该考什么科目, 什么时候能考完,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的。
然后购买资料,教材,真题等等。也可以找考过的同学取取经,或者和一起自考的同学交流交流,心里要有个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个过程看似繁琐,实际上当你考过一次之后自然就轻车熟路了。
第一步,教材是百题之源,先把教材看一遍。
1.先把教材买来。我发现很多同学不买教材,只买一些过关宝典啥的题库。学习是一个“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不看教材怎么可能会真正学会呢?
2.制定适当的计划。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然后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比如我这本书多久看完。(当然这个过程非必要,如果你之前从来没有制定计划的习惯可以跳过此步,只需要大概清楚自己多久看完这本书就可以了)
3.这个过程不用精读,把书大概的看一遍,了解一个整体的框架即可。 当时我的进度是5天一本,如果你备考的是四科,那么请尽快开始。
第二步,整理知识点,形成体系
1.重新过一遍教材。读完一章就列一个本章的框架。重要知识点简要的列出来。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我已经放在了这篇文章的最后,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
2.明确并整理考试题型。我们的教材一般会有一个考核大纲 , 一般里边会有识记、领会、应用这些。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一般识记对应选择填空题;领会对应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则一般会对应论述或者案例分析题。根据课本的大纲找到这些整理下来。
3.翻一翻那些辅导资料,比如过关宝典之类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整理出自己的专属笔记。
4.理工类科目的同学多看网课。对于-些考理 工类科目的同学,比如高数、化学、物理等,一定要看网课,自己闭门造车很难学会。另外需要提醒大家,关于这些科目,没必要刻意去找自考的网课,首先是比较难找到,其次质量可能没那么好。你就在哔哩哔哩或者中国和大学MOOC上找大学的网课就可以了,讲的不会差别很大。
这一轮复习结束不要求知识点烂熟于心,只要在心里有框架、分支。
第三步分析题型,刷题背诵
1.找到真题,还不知道怎么找真题的同学请私信我。拿出近5年的10套真题,打印的最好了,能把题型归类。然后按照真题考频分出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章节。
2.分析真题中各题型的占比情况。比如马原史纲等选择题占分高,那我们就首先攻克选择题,比如一些专业课简答题占分比较高,我们则首先攻克简答题。
3.对真题要进行认真研究,量找出他们的命题规律。主要依据名词解释、简答题这两个部分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准备 十套真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各有50个左右,把他们归纳到一块看看书中哪个章节出现的题最多, 这个章节大概率就是重点章节。
至于连续几年都出现的题目也有可能是今年的重点;上一次考过的题这一次还有可能考。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把真题吃透。
4.这一步开始我们最好开始背诵啦。 背诵的内容可以是真题、自己记的笔记、或者其他教辅资料。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滚动重复着记忆。必须不能中断。背诵任务量会逐渐加大,不要怕,坚持下去。
刚开始背诵是很崩溃的,背完之后很快就忘了, 感觉像是白背了一样 ,想要放弃。
相信大家在背诵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很正常,要注意自我调节。
其实你背的东西在以后都能想起来,人的记忆规律就是这样,不可能一次就完全记住的。
第四步考前最后冲刺,背就完了!
1.拿出你的笔记或者过关宝典,或者真题狂背。一直重复背就可以了,背诵是一个有生到熟的过程,一开始背的可能会慢些,后来你会越来越快的。
2.背诵真题时,填空、名词解释和简答毋庸置疑需要背诵的准确,不过论述则是需要逻辑清晰,理清思路。
3.专业课的考试,尤其是文科专业课,就是一场写字速度的比拼。 字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分数,一手漂亮的字更是会让你在文科专业课的考试中吃到甜头。
4.对于理工类科目的同学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举一反三。 学会一道题后一定要对这一类题型有所掌握!这很重要。当然如果你已经尽力了,实在学不会,那也死记硬背起来吧!万一就背中了一道大题呢!
只要稳扎稳打经过这几轮复习,肯定能考过的。
学习技巧一:二八原则
我亲测有效的二八定律,在考试中的应用!
由于我从小关注商业,看过一些商业书籍。了解一些商业上的现象。二八定律一直被我奉为经典。
主要意思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 ,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我是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前也没想过二八定律和考试有毛线关系。
有一次,我报了四门课程,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按照计划,我铁定是复习不完。但是我都安排好了,如果不能通过,我可能会推迟半年毕业。
记得那次复习现当代文学史,前三十年的文学史还好,比较熟悉,都是鲁迅茅盾这些大佬。
但50年代以后,那些作家作品就很陌生了,感觉很乱没有头绪,完全记不住。后来想了想,放弃这部分如何?
我找出了近七八年的十几套真题,把真题按章节分门别类,用word文档整理了出来。
经过统计,我发现了命题规律:重点的内容出大题,重点的知识反复考,锺点的内容这几年一直都是非重点,命题率极低。
这时我想到了二八定律。是不是百分之八十的分数,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重点中呢?
我花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在大部分非重章节中,不如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占大部分分数的重点章节中。
我恍然大悟。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把现当代文学史的前三十年当作重点,投入80%的时间;的章节投入20%的时间。
结果考试的时候,大多数大题都是出自这前30年,而且是这30年中的重点内容。
注意:
1、此方法可能适用于文科专业课复习,理科我不敢说 ,因为我不是很懂。
2、此方法针对复习时间特别紧张、只想通过考试的同学,如果时间充足,还是脚踏实地,能学到更多知识。
3、那80%的非重点内容可以不复习吗?我的建议是花20%的时间复习,只复习理面的重点,在考场上要能编出一些东西,咱们文科,有字儿就有分。
其实咱们自学考试 ,考的知识都非常基础,都是一门学科的常识性知识。
只要把20%的重点内容学好,考试的时候把得分点写上,剩下不会的编上一些话就行。妥妥的60分以上。实在不行,报个网络助学加分,考43分就ok ,就是这么简单!
学习技巧二:思维导图
正如我上述所讲,而见自考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背。
你的背诵程度如何,可能直接关乎到你的考试成绩 ,
但我们自考生大多都是上班族,本来学习时间就大打折扣,再去花费大量时间背诵谈何容易?
我猜,你肯定是这种人。
看到不认识的字词,就想:啊,一个不认识的字而已,跳过去也无所谓;
看到一段读起来有复杂的好,就想:瞎! -个句子而已,跳过去无伤大雅。
在这种心态下,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没有任何“便利”, 反而不理解的字词、段落。宛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
另外,你一定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容易做一些“无用功”
比如在记笔记时:浪费80%的时间抄写下无法帮助回忆的文字;
浪费80%的时间重读没有必要抄写下来的文字;
浪费80%的时间在笔记本上收寻帮助记忆的“关键词”。
我们在学习中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大脑"整理信息”与“截取信息”的能力很弱。
同时,上述两点也正是我们常常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最终得到的效果却不怎么理想的原因!
其实我也和大家-样,在当时也被这两个“坏习惯”吊打,后来为了克服这两个“恒古难题”, 我找到了一个亲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一思维导图。
说到思维导图,那它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
1.导图创始人把一本节简化成10页笔记
英国教育学家Tony Buzan曾把100页左右的笔记简化到只有10页的关键词,经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个思考工具与笔记技巧。
如今连苹果公司的高管们也经常使用并公开推广,目的就是让人知道:只要你会抓重点,多庞杂的内容,你都可以简化它。
2.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天,妈妈说:“你去超市买菜吧 ,记得买香蕉,牛奶,鸡蛋,酸奶,苹果,橘子,土豆,胡萝卜,黄油,牛肉,甘蔗"
如果你没有在手机上做任何记录,直接就去了超市,回来时妈妈肯定会说:“这么大了,买个菜咋还能买不全呢?"
但是,如果我们在大脑里默认形成一一个这样的框架,我们极大概率不会漏掉任何一件。

所以,当我们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势来分类, -切就变得皆有可能。
我们的学习本就是一个:输入-→整理- +记忆-→输出的过程。-直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能力也在这个过程精进!
思维导图正是培养你学习能力的最佳工具。它能把你脑中的智慧,以清晰的脉络呈现思维的一-种图形;
它能引领思考做到"化繁为简”;
它能引领思考做到“去芜存菁”;
它更能让你发挥想象力与个人独有的创意,让你在学习上更能旁征博引。
思维导图的神奇不言而喻一-简化内容- 理清思路- 达成目的。
那我们呢应该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呢?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一点:网上思维导图的软件,手机版、电脑版层出不穷,但是我真的不建议用这些方法来做思维导图, 我建议手动绘制。
1.用电脑绘制时,我们较难提取到准确的关键句,很容易照抄大篇段落,浪费大量时间。
2.手绘一遍对知识点的记忆又加固一层!而且自己亲手“画”出来的东西,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给自考生备考的一些建议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要一上来就埋头复习,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复习流程和思路。
2、不用等报名后才开始复习,可以参考往年的考试计划,规划自己的学习科目。越早起步,胜算越大。
3、文科专业就是理解背诵,没有捷径,请通过踏实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4、第一遍背诵是艰难的,背了就忘,会打击你的自信。记住,这是正常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知识就是在一次次煎熬中累计起来的 ,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
5、拖延症是自考备考的大忌。临时抱佛脚不一定管用.
6、英语零基础的同学,请先狂背-个月单词,没有一定词汇 作为基础,很难去学语法和做阅读。
7、用滚动的方式背单词。复习的单词比新词更重要。每天大量重复。
8、英语零基础的同学,暂时可以不用买英语二教材。因为买了你也看不懂,都是全英文。
9、学习的总时间是你坐在凳子上的时间,这里面有多少时间是在走神,玩手机等等,去除这些 ,剩下的才是你真正的学习时间。
10、别陷入"智力上的懒惰”,学习时要过脑子 ,不要抄了一本笔记,却不知道如何利用。
11.有个别的科目,年安排的考试场次很少。要把这些科目挑出来,做好规划,重要,不然后悔。
12、不论是哪门课,都要重视真题。以真题为导向不会错哒。
13、一直以为考场上可以喝水上厕所,了才知道我们那里不能,傻掉了。
14、单词书认真背一本儿足够。
15、关于数学,我无话可说,因为我没有。但我劝你好好学,学会了 ,你就牛。
16、唯有坚持一字能让你笑到最后。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