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否只能癔症式的追求?

2023-07-02 11:08 作者:非现象的拟态章鱼  | 我要投稿

我的“使命感”快要结束了,也就身体不得不刺痛的时候能暂时的觉醒一下,不过觉不觉醒什么的,也完全不用上升到重不重要的程度划分之上。 悬置、观看这段话是否似乎像是迟暮老人在说灵与肉的总结? 用来解释世界的工具有很多种,很多具体领域都在将其具像化,这都没问题,重点是描述的那个“物”他肯定是存有的,至少能被感知。换言之,他得“存有”。创造一切条件得让他存有,如果不存有的话我们要如何进行创造?我们始终是有具体形态的(我从来不倾向强调单一事物)形而上的一切的前提都得是先有点什么东西,这是积极的。当然可以继续怀疑“如何证明你的感知不是一场骗局”抑或是“骗”“感知”这些语言又能进行多少次推翻重来?这是否都是人这一主体被动接受了什么,所必将需要的,“清晰的定义”。如果不清晰就没有自信面对模糊的生活?生存性。盲人和近视,需要工具辅助。我们需要让眼睛和视野进行连接,缺一不可。缺失任何一个都无法构成所谓的能被感知到的一切。 时代在进步,有多少同学已经察觉到各种著作和思想家们仿佛都是在进行效仿和复读。我们已经感到不满足了,甚至只能玩起分析与文字游戏,但这是否都只是“0至100”的描述,都只能用不同的工具来重复🔁描述同一个进程。我根本不想带有任何傲慢,也没有任何情绪,只是事实层面上感到哀叹。 人有没有自由意志?可以有,也可以无,可以认为被动接受,也可以认为不需要接受,可以消极可以积极。这真的重要吗?所有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规则有那么重要吗?所有观点的前提是什么呢(我无恶意,我不维护)你可以自由定义,这是人这一身份对主体性而言最大的幸福了。不承受痛苦就活不下去?这是本能,但本能也可以克服。事实上,生活的周遭已经发生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了,步骤和方法用对总不会偏离预测结果太多。 我认为止步不前是不明智的,各种领域都是如此。 关于思想,如果“说人话”的话,哪还有解读空间了呢?意识的能动一开始的感知怎么可能是具体的细化后的工程,他只能先是模糊的,暧昧不清的,等待被诠释的吧?不然细化是相对什么而存在的?不先感知不先模糊哪给你细化的机会呢。真的好矛盾啊,思想实验需要细化,细化了又感到终结,思想家或许真的很癔症式?(我阅读也有限,不敢把话说太绝对)。换言之,是否只要不是应用到具体领域的,纯粹理论研究都是如此?真不能把什么东西太过当真啊,都要悬置起来完善。联系起来再拆分。思想方面的还是自创概念和语言体系(虽然极有可能也是参考了别的学科的表达方式)来解释自己才好?尽管这看上去像个人沉醉,但这不重要,主要是这样对自己来说更易于讲的清楚吧。不然总是用所谓大众那些语言体系来描述,太难了,或者说大量的细化本就是拖累了抽象干净的结构天赋。一直追求下去才是理论研究吧,应用现实那又是一回事了(没有绝对实现的概率?)。 一些随想。

是否只能癔症式的追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