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恕我直言,“360+哪吒”并没有太多想象空间!

2021-05-12 16:03 作者:电动小飒  | 我要投稿

近日,业内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互联网企业360投资哪吒汽车的消息。



互联网汽车捆绑汽车企业并非什么新鲜事。前有阿里牵手上汽,腾讯牵手长安,后有华为牵手极狐、塞力斯。

 

相较而言,“360+哪吒”的组合要弱的多。二者在各自领域都属于二流梯队,PC互联网领域有BAT,移动互联网领域有后起之秀TMD。360除了当年的“3Q大战”和其创始人周鸿祎的个人标签,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存在感并不高。

 

哪吒汽车也是一样,尽管已经成立了7年,但存在感非常低,和同时期的“蔚小理”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传统车企转型的新生品牌,极狐、广汽埃安,岚图都频频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消费者视线,哪吒汽车却始终难以出圈,除了业内人士,外界知之甚少。

 

那么,这两个二流品牌加在一起,能碰撞出什么新的火花吗?

 

小飒对此持怀疑态度。

 

360投资哪吒或有妥协之意

 

“蔚来、小鹏、理想都上市了,所以我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很小。”周鸿祎言外之意,看中哪吒汽车,是因为可选的余地不多。

 

周鸿祎表示,哪吒汽车更像是创业团队,“传统车厂可能不需要我,我也更愿意选择创业公司”。

 

面对外界提问,360为何选择哪吒汽车时,周鸿祎给出如上回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很周鸿祎”。



他把汽车制造商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层,造车公司最多时达到了300多家;

第二阶层,没有量产车,但已经融资成功的车企,所剩无几;

第三阶层,可以实现车型量产交付的公司,寥寥无几;

第四阶层,销量超过1万台的公司,凤毛麟角,只有6家。

 

周鸿祎说话向来直言不讳,也不喜欢绕弯子,事实确实如他所言。

 

现阶段,“蔚小理”早已经被其他资本站位,后来者已经没有空间;传统车企转型的极狐、广汽埃安、岚图,背靠各自大集团的资源,自然也不会轻易引入外部资本。

 

剩下的只有像高合、云度、哪吒等相对二线的造车新势力。360要捆绑车企,可以说是“矮子里头拔将军”,多少有些无奈之举。

 

换一个角度看。从360而言,它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的积累也未必能够得着一线造车新势力的咖位。

 

不同于阿里、腾讯等早早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安营扎寨。即便是后入场的小米,也早在8年前就已经开始积累智能汽车相关的专利,这时候官宣更像是筹谋多年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而360可以说是零积累进场,赤膊上阵。

 

更让人担忧的是,360在智能硬件领域还有失败的前车之鉴。外界可能并不知道,当初周鸿祎也是雄心勃勃的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结果却落地一地鸡毛,草草收场。

 

甚至当时有传言称,360当时准备收购锤子手机强行续命,然而由于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和周鸿祎均为个性鲜明的“老大”,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最终作罢。

 

试想,汽车的复杂程度远比手机要难上千百倍,而且资金需求量和产品开发周期都不在一个量级上,360在手机市场都没能掀起太大的浪,在汽车领域又能留给外界多少期待呢?

 

成立4年,哪吒汽车还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

 

再来看哪吒汽车。


从成立时间来看,哪吒汽车成立于2014年,到现在也有近7年的时间,和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一个级别,时间并不短。但是在目前一种造车新势力中只能算是二线梯队。

 


从车型布局来看,哪吒汽车目前在售车型仅有哪吒V和哪吒UPro两款车型。其实产品布局并不能说明什么,小鹏目前也只有两款车型,第三款车型P5今年底才能量产交付,理想更是只有一款车型打天下。

 

重要的还是产品力。哪吒的症结在于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提到蔚来,标签是智能互联科技和服务;提到小鹏,立马想到其硬刚特斯拉的NGP自动驾驶系统;提到理想,没有里程焦虑的新能源汽车。

 

甚至提到传统车企转型的品牌,也是各种黑科技玩的风生水起。广汽埃安的1000km续航电池,5分钟快充技术;岚图的“三不电池”安全技术;极狐和华为合作的自动驾驶技术更是在上海车展之前,结结实实秀了一把肌肉。

 

相较而言,没有资本和资源青睐的哪吒汽车略显寒酸。能拿出来吹嘘的也就所谓的“哨兵模式”、“透明A柱”等的东西。

 

前者市场场景太少,大部分情况下用不着;后者华而不实,实际使用体验并不好,画面模糊,延迟等情况时有发生。营销噱头的成本居多。

 

三电技术上更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基本都是供应商给什么用什么,甚至连自己简单优化的能力都不具备。

小飒评测6、7万元的小车怎么选,哪吒V还是欧拉黑猫?视频号      

关于哪吒U Pro,小飒过几天会单独出一期测评报告。

 

正是因为没有硬实力加持,导致哪咤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只能和燃油车比性价比,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大写的尴尬。

 

乘联会数据显示,哪吒V今年一季度销量仅7284辆,月均销量2千多台,甚至不及宏光MINIEV的零头。成立7年,还是这个成绩确实值得反思。目前就真的只能说是勉强苟活。

 


综合看来,“360+哪吒”的组合,双方多少都有无奈妥协的成分在。360手握资金,想要抓住大趋势,进入汽车领域,但自己造车又没有硬件基础,捆绑车企,能够选择的伙伴并不多;哪吒汽车也是一样,虽然缺钱,但是没背景,没技术,很难获得资本青睐,碰到360也算是泥石流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二者的结合更像是大龄未婚男女,凑合过日子的感觉。

 

既然这样,你们觉得它们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恕我直言,“360+哪吒”并没有太多想象空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