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工作发展

2023-07-13 14:45 作者:社工鸠鸟  | 我要投稿

新部委相关视频早就做好了但因为涉及时事无法发布,给大家分享一下王思斌老师的一篇文章。后续有时间可能会从初级考试的内容开始逐步讲解。

PS:!!重要提示,所有dy、vx等平台上关于社会工作者考证相关信息切勿轻信,社工是社会工作者非社区工作者,网上甚至很多地市都会有自己的考前辅导班,确实有兴趣的可免费学习,一定!一定不要交钱学习考试!!!



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中央组建社会工作部再一次提出怎样理解“社会工作”的问题,而厘清这一概念,制定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工作政策,对于推动党的工作、发展社会工作事业、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大社会工作”框架下对 “社会工作”有多角度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从加强与经济建设相对应的社会建设角度出发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创新社会体制,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之后又提出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这是社会治理的思路,是社会建设思路的延续,更是治国理政思路的创新。

       从专业服务角度,政府主管部门、教育和实务界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上述几个角度总的目标是一致的。

       基于上述不同视角,我国对社会工作的概念范畴就有了多样化的理解,既是“社会领域的”工作,又是“社会性的”工作:前者是指在社会领域工作、对社会领域的工作或为社会领域的工作;后者是指一般面对广大社会的“社会性”,还是为困弱群体进行专业服务的“社会性”。这里还可以有多种视角上的交叉。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工作不同于经济性的、牟利性的工作,它是以对人的关怀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性”的工作,是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对社会有益的“社会性”工作。

         从我国当下分清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语境看,“社会”还有政府外或体制外的含义,如“社会力量”的概念。这样,党的“社会工作”还包括党对政府之外的、社会领域的、有关治国理政方面的某些工作。

       从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角度看,社会工作指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工作,这里又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其中专业的、面对困弱群体的社会服务属于专业社会工作。过去十多年,专业社会工作的较快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亮丽风景线,也成为当今我国推进“大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

虽然在“大社会工作”框架下,社会工作并不是指专业社会工作,但是基于现实和目标,专业社会工作和有一定专业性的社会服务却是十分重要的。

       过去十多年,社会工作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党政主导下发挥解难题、惠民生、暖民心的作用,通过专业社会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解决某些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对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是有效的。

        基于上述背景,为了更好地推进“大社会工作”的发展,大力和高质量发展好专业社会工作是一个理性选择。

        由于“大社会工作”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在强调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社会工作的专业性。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人、服务人的工作。帮助人、服务人既可以用直接服务的方法,又可以用间接服务、政策服务、行为倡导等方法。其目的是增强服务对象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配合度,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在这些方面,提高服务和治理的专业性不应被忽视。

       专业性是社会工作所具有的、反映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专业方法和专业成效的程度的概念。虽然专业性(程度)并不是衡量社会工作优劣的唯一指标,但是在需要运用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境况下,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恰适把握和运用,则会成为影响工作成效的关键。

       在“大社会工作”领域倡导和提升专业性,还可以提升各类社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起发展阶梯,增强社会工作队伍的活力,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工作的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有较高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大社会工作”队伍的组建和发展应该认真对待这支队伍的专业性提升。


社会工作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