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中日战争(第九期)

2023-07-30 16:59 作者:七年大乱战  | 我要投稿

浙赣会战

(一)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率领的美国特别飞行中队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从由第16特混舰队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中国浙江的衢州等地机场降落。这次突然轰炸引起日本朝野和本土陆、海军的极大震惊,对该国的空防能力产生怀疑:16架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居然能在大白天在日本的主要城市上空飞来飞去,1架都不被击落,开始感到本土已不安全。日本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当日即决定摧毁中国浙赣线上的空军基地和前进机场。1942年4月21日日本大本营通知中国派遣军准备浙江作战,当时第13军已经下达定于4月25日开始的第19号作战命令,因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向杉山元建议:“目前19号作战已准备完毕,一旦中止将造成统帅上的困难,仍望按原计划执行。”22日杉山元答复说:“根据全面形势,必须立即摧毁浙江机场群。为此,立即中止第13军的第19号作战,迅速转入摧毁机场群作战。”4月30日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621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尽快开始作战,主要是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利用该地区轰炸帝国本土之企图。使用兵力以第13军的主力和从第11军及华北方面军抽调的部分部队组成,以4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畑俊六和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对大本营的作战企图及兵力部署颇有意见,认为破坏机场后再撤回来,很快即可修复利用,而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的也太消极。于是决定改变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大使用兵力,扩大作战规模:“以歼灭第三战区之敌为主要目的,占领飞行基地为次要目的。以约8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以第13军使用58个大队从杭州方面向东部第三战区进攻;以第11军使用27个大队“攻击西部第三战区军,以策应第13军(6月中旬华北方面又将2个大队增调给第13军,总计使用兵力达87个大队,约为大本营原定方案的两倍)。”虽然派遣军没有足以固守预定占领区的兵力,但为了使该地区的机场群不再为中国空军使用,要固守新占领的金华地区,并在该地附近部署部分打击兵力,以便随时可以发动新的进攻。又由于作战地区并不仅限于浙江省,远至江西省,甚至企图打通浙赣线,作战名称也从原定的‘浙江作战’改为‘浙赣作战’”。

(二)1942年4月下旬军事委员会发现第三战区当面日军自本月中旬以来调动极为频繁,判断日军有可能向金华、兰溪、衢州地区发动进攻,于是从第九战区调第74军、第26军两个主力军及装备精良的预备第5师加强第三战区,作为其机动部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命副长官上官云相进驻淳安,指挥驻钱塘江北岸各部队;命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指挥钱塘江南岸各部队及金华、兰溪守军。后又根据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另行组建第25集团军,以李觉为总司令,进驻缙云,指挥浙南各军。第三战区还根据掌握的敌情制订一个预计在金华地区与日军决战的保卫金、兰、衢的作战指导方案, 军事委员会5月17日复电,不同意第三战区在金华地区决战的方针,指示应在衢州地区决战。复电说:“务将王耀武军(第74军)、丁治磐军(第26军)、王铁汉军(第49军)三军集结衢州附近,切勿控置于金、兰一带被敌逐次消耗。我军方针决在衢州附近决战,不可变更。”第三战区依照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于5月22日重新制定保卫衢州作战的指导方案,并立即实施(此时日军已开始进攻)。1942年5月14日至17日展开在奉化、上虞、绍兴、萧山、富阳的日军第13军第一线部队先后发起进攻,其主攻方向在浙赣路东段。日军第70师团于5月14日夜从奉化、溪口地区开始行动,经尖山镇、安文镇向永康方向进攻;第22师团于5月15日晨从上虞沿曹娥江南下,经三界、嵊县向东阳方向进攻;河野旅团于5月15日傍晚从绍兴经枫桥镇向义乌方向进攻;第15师团于5月15日夜从萧山附近渡过浦阳江,沿西岸南下经诸暨向浦江方向进攻;第116师团指挥原田旅团于5月16日晨从富阳西北方沿富阳江西岸向建德方向进攻;第33师团于5月17日14时从富阳出发,在第116师团后方前进。各路日军在进攻途中遭到守军暂9军冯圣法、第88军何绍周和预5师等部队不同程度的节节抵抗,至17日分别进至大市聚、长乐、诸暨以东和以西及新登附近地区。第13军侦知在安华街、长乐、义乌间集结有第三战区有力兵团,判断第三战区的企图为守卫金华和兰溪,遂决定将进攻重点仍保持在左翼,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长乐、义乌附近的中国军队。于18日凌晨1时下达甲第73号作战命令,命令下达后当日晨泽田茂率军战斗指挥所人员乘大型机艇从杭州溯浦阳江向临浦前进,在义桥附近触雷导致机艇沉没,指挥所人员死伤数十人,指挥所遂停留于义桥。

(三)当日中午侦知当面守军暂9军等开始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于17时又补充下达指示,令第15师团、第70师团、河野旅团向金华以东地区追击;令第22师团进出武义东北,切断守军退路。战斗至1942年5月24日守军暂9军在长乐、东阳附近各既设阵地,第88军在安华、义乌及浦江各既设阵地给予日军以一定的打击,后分别向东(阳)永(康)公路两侧和金华以北地区转进,对进攻日军实施侧击、伏击,进行牵制;守军预5师在兰溪、芝厦南北之线以坚强的阻击战迟滞日军后向建德东南转移。日军第70师团由永康转向西北,进至孝顺以西地区;第22师团于21日占东阳,22日占永康,后向西转进至武义西北;河野旅团进至金华东南;第15师团于22日占孝顺,后进至孝顺以西地区。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金华、兰溪外围地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1942年5月24日日第13军发现金华城内有大火,又根据飞行队及各部队的报告,判断金华附近守军已开始撤退。为迫使其进行决战,第13军决定将进攻重点移至右翼,以一部兵力进攻金、兰,以主力向衢州追击。同日第10集团军王敬久判断当面日军将以主力由岭下朱、孝顺、曹宅及浦江、兰溪大道进攻金、兰,另各以有力部队从武义、汤溪大道及兰江以西地区直趋汤溪、龙游,企图切断金、兰后方联络线,当即令暂9军转至东阳、永康、金华公路两侧地区侧击牵制日军。第40师方日英兼程由更楼镇(今建德新安江西南)开龙游、湖镇间地区,统一指挥暂13师在汤溪、龙游一带占领阵地,对东警戒,新30师由集团军直接掌握。第88军速派有力部队占领金华江北岸,掩护金、兰后方。此时第79师段霖茂、第63师赵锡田已归第88军统一指挥,该军军长何绍周已抵金华北山指挥,集团军总部亦移到龙游三叠岩。25日日军第22师团进至古方,26日逼近汤溪,与第40师、暂13师展开激战。日军第116师团攻占寿昌后与第32师团并列继续南下,26日其先头部队已进到衢江北岸的航埠附近。第40师及暂第13师被迫向龙游转进,经苦战后龙游被日军攻陷,金、兰后方已受到严重威胁。第10集团军已令第40师转至大洲镇防守,暂13师转至灵山镇防守,掩护集团军右翼安全。在日军第22师团后跟进的小菌江旅团(由华北方面军第26师团及第37师团各3个步兵大队组成,24日到达诸暨)已进至武义附近。

(四)日军第70师团及第22师团、河野旅团一部在20余架飞机掩护下于25日拂晓开始向第79师外围阵地进攻,并以一部向竹马馆迂回,进攻第79师右侧背。26日全线竟日激战,日机数十架在阵地上空轮番轰炸,并在金华东关附近投掷喷嚏性毒气弹多枚,掩护其步兵冲击,至黄昏时守军第79师防守外围阵地的第235团和挺进第1纵队被迫向金华西北阵地转移。27日至28日战况愈趋激烈,日机在城垣上空轮番轰炸,守军核心阵地工事全被摧毁。为挽救败局,第79师曾从王牌、项牌右侧向日军实施反击,亦未奏效。日军于28日晨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第79师官兵与日军激战达4小时之久,终因阵地大部落入日军之手且伤亡过重,只得于黄昏向北山、大盘山突围,金华遂被日军攻占。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在飞机30余架掩护下于25日拂晓向百坎尖、高圣尖、石廓山之线守军第63师外围阵地展开进攻,第63师官兵坚强抵抗。26日沿兰江东岸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一部协同正面日军围攻兰溪城,27日竟日猛攻,第63师外围阵地全被攻占,兰溪城陷入混战。28日守军第63师不得已陆续向城东白石塘一带突围,于是兰溪被日军攻占。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于28日上午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1942年5月29日日军进攻金、兰的第70师团留守金、兰,第15师团向龙游地区前进;第13军其他各师团已进至龙游南北之线集结,准备进攻衢州。中国第88军指挥的第79师、第63师及新21师、挺进第1纵队亦均已到达预定地域,继续以侧击、伏击遮断日军增援及补给路线,策应衢州战斗,原在汤溪、龙游地区防守的暂第13师及第40师分别转移至灵山镇、大洲镇附近。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已移至福建建阳,在崇安境内武夷山上的武夷宫设立战区指挥所。第三战区第88军的第63师等部在金华、兰溪一带抗击日军时战区对衢州地区的防务在原计划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令第10集团军王敬久指挥第86军莫与硕、第49军王铁汉、第74军王耀武担任衢州及其以南地区的作战,指挥所位于后溪街;令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指挥第25军、第26军担任衢州以北地区的作战,指挥所位于常山。

(五)其作战方针是:以1个军固守衢州,诱敌胶着于衢州外围,尔后以4个军实施南北夹击,包围日军而歼灭之。以上5个军在5月底以前均已先后到达预定的地区,进行战备。1942年5月30日日军第13军侦知第三战区在衢州附近集结兵力,判断第三战区军企图进行顽强抵抗,于是设想将第15师团转移到衢江南岸地区,保持重点于左翼,由衢州两侧地区突破并分割敌阵地,一举歼敌于战场。同时将小菌江旅团对丽水方面的作战推迟到衢州进攻战以后再开始,而将该旅团调至龙游附近以防备北方的第26军及南方号称精锐部队的第74军的侧击,据此设想时第13军于1942年5月30日在金华指挥所下达甲字第103号作战命令。1942年6月1日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规定的进攻出发地位,第13军战斗指挥所也由金华推进至龙游。1942年6月2日第13军令小菌江旅团派出1个支队进至灵山镇附近,对南方警戒,掩护军的左翼侧;令第70师团以一部兵力担任龙游警备,并确保至金华的后方交通线。与此同时其他第一线各部队均派出一部兵力驱逐守军的警戒部队及攻击守军的前进阵地,至当日晚相继进至守军主阵地带前沿阵地之前。1942年6月3日拂晓日军第32师团、第116师团在衢江以北,河野旅团、第15师团、第22师团在衢江以南对衢州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负责衢州城郊防守的第86军兵力部署为:第67师附第16师的第46团主力及1个独立炮兵团防守衢州城东南樟树潭、西伯陇及飞机场等处据点群阵地;第16师(欠第64团)附1个山炮营防守衢州城西北茂坞、九里山一带据点群阵地;第16师第46团第2营防守衢州城核心阵地;第86军军部及直属队位于衢州城内南部。衢江以南守军第一线的第58师、第40师及第67师分别与日军第22师团、第15师团及河野旅团激战终日,第58师撤至黄坛口一带,第40师及第67师先后撤至乌溪江西岸防守。至傍晚时日军各部队均进至乌溪江东岸,其第15师团一部突进至乌溪江西岸,迫使第40师再退至棠埭坞。衢江以北守军第16师茂坞、孔家山等处阵地全被日军第32师团攻占,部队大部溃散及伤亡,师长曹振铎率残部退入城中与其第64团会合。日军第32师团一部进抵距衢州城北门仅2公里、衢江北岸龚家埠一带,其主力继续进攻石梁市附近阵地,守军第105师退至西镇。

(六)负责固守衢州城郊的第86军军长莫与硕见形势严峻,竟以收容第16师溃散部队为借口擅离职守,出城向江山方向逃去,军直属部队亦大多随之离去(本会战后莫与硕和其参谋长胡炎被判有期徒刑5年,曹振铎亦以作战不力而被撤职),衢州防守战斗由副军长陈颐鼎接替指挥。第三战区认为衢州主力战斗已经开始、决战时机成熟,于当日晚下令各部转移攻势。日军第11军为策应第13军在浙江的作战,于5月31日夜从南昌附近渡过抚河,向第三战区西部第100军防线发动进攻。1942年6月3日当日军第13军开始对衢州发动总攻时第11军占领进贤,并逼近临川。军事委员会决定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于4日电令第三战区:“避免在衢州决战。”第三战区遵令部署。由于3日夜降大雨导致江水暴涨,至4日晨衢江以南日军除第15师团徒步部队已徒涉至乌溪江西岸外其余部队全被阻于东岸。4日晚第22师团一部徒步部队亦进至西岸,河野旅团少数步兵曾在铁路桥(已炸毁)处以橡皮舟潜渡乌溪江,但在守军第67师阻击、反击下已渡者全被歼灭。衢江以北日军第32师团于傍晚进至东镇(衢州西南9公里)附近,一部渡至常山港南岸,切断衢州至常山的联络线,第116师团进至衢江北岸附近。守军各军根据第三战区的命令均在进行反击的准备,第74军一部在向北推进途中与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主力遭遇,发生激战。由于接到“避免决战”的命令,第74军主动撤至黄坛口以南山地防守。第40师在日军第15师团一部攻击下退至江山港北岸,改归第49军指挥,第105师与日军第32师团激战后撤至常山港南岸招贤附近防守。1942年6月5日日军第15师团在航空兵掩护下集中兵力猛攻衢州南郊阵地,激战至午后突破六马桥阵地,守军第67师退守衢州南关、日军第22师团一个联队渡过乌溪江,于傍晚进至江山港南岸,其主力仍在陆续渡江中、日军第32师团当日攻占西镇,进至常山港以南地区,此时衢州城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当日下午泽田茂得到情报:后溪街附近有中国军队有力部队集结。为支援及保障第15师团攻破衢州,令第15师团攻占衢州城,令第32师团和第22师团分别向后溪街和江山方向进攻。1942年6月6日又下大雨,双方冒雨激战。日军河野旅团于拂晓后通过刚刚修好的临时铁路桥,进至乌溪江以西,立即向衢州城西及城北门逼进。第15师团主力从铁路附近猛攻南门及南城墙,其一部兵力与河野旅团一部于8时许攻占衢州飞机场及航空学校。

(七)第三战区根据当时敌情及军事委员会指示精神,对6月4日下达的“避免在衢州决战”的命令又下达部队转移的补充指示。衢州城外各军接到战区指示后交互掩护,逐渐脱离接触,向指定的位置转移。城内守军因通信器材已全被日军的飞机、大炮所击毁,与战区及集团军均失去联系,仍依托城防工事继续苦战。血战至晚日军第15师团攻占南门及新开门,河野旅团攻占东北门、北门及西北角城墙。此时船民齐大年从信安江游水进入城中,带来王敬久关于守军向枫林港突围的指示。副军长、第67师师长陈颐鼎与第16师师长曹振铎商议后以第64团第2营担任掩护,丢弃重伤员及一切重武器、骡马车辆等,利用夜暗天雨突围西撤。在第64团第2营官兵英勇顽强的抗击下已经占领城门及城墙的日军始终未能进入城内,亦未能阻止住突围的部队。激战至7日拂晓第64团团长谢士炎率领第2营残部100余人从东门突围,绕道向清明镇转进,衢州为日军占领。第三战区按军事委员参谋长封裔忠的会意图,避免在衢州决战,保存军力,机动打击敌人,逐步向衢州以西铁路两侧地区转进。日军第13军于1942年6月6日即将攻占衢州城时下达甲第114号追击命令,但由于连续大雨导致江河泛滥,衢州附近平原尽被水淹没,日军龙游前进机场停放的飞机中3架被水冲走,其余机舱进水,均已不能使用。加以各师团的重武器及车辆等仍被阻于乌溪江北岸,而刚刚修好的临时铁路桥又被冲毁,因而日军第13军决定暂缓实施追击,于攻占衢州的当天中午下达甲第115号命令,令第15师团及河野旅团在衢州附近集结,待命行动;令第116师团准备渡过衢江担任衢州附近的警备,并将原配属第116师团的原田旅团改归军部直辖;命第32师团(已进至江山以东地区)及第22师团(已进至前河街以东地区)暂停追击,在原地集结待命。1942年6月9日雨已停止,水位下降。日军第13军得到第32师团的报告说常山已无中国军队主力部队,仅以小部队已于中午占领常山,泽田茂遂决定继续追击。1942年6月10日第三战区令第10集团军在江山地区、第32集团军在玉山地区组织防御,令第25集团军的第88军、暂第9军担任敌后的袭扰及破坏交通线的任务。

(八)在各集团军调整部署之际日军第22师团首先发动追击,沿江山港南岸及铁路两侧向西急进,第32师团及第15师团亦于11日开始西进。日军沿途仅遇第74军第57师余程万的轻微抵抗,即于11日中午占领江山,第32师团、第15师团亦相继进至江山附近,守军向江山以南地区转移。第三战区为了掩护由浙赣入闽的通道和控制浙赣路中段,防止日军打通浙赣线,决定集中兵力防守峡口、广丰、上饶地区,于11日再次调整部署。1942年6月12日第三战区各部队尚未调整完毕,日军即发起进攻,当日中午第32师团占领玉山。1942年6月13日第三战区各部队仍在按照命令向指定位置转移之中,当晚日军第32师团进至沙溪(守军第19师尚未到达),第15师团在江山以西的坛石市集结待命,第22师团进至广丰以北地区。1942年6月14日日第22、第32师团继续西进。当日晨第22师团未遇大的抵抗即占领广丰,守军暂13师的1个团退向信江南岸,日军乘势向西急进。中午前后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又占领原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上饶,此时日军第13军战斗指挥所、第1飞行团战斗指挥所均已推进至衢州,衢州机场经修复已可使用,第15师团新任师团长山内正文开始指挥作战。守军第26军的第41师在信江南岸占领阵地上击退跟踪追击的日军,将其阻止于信江北岸。日军第22师团在八都附近击退第32师的阻击后亦进至信江以东地区,此时第19师刚刚到达铅山以东的江村附近。日军占领上饶后为确保已占领地区,暂取守势。第13军于15日9时命令各部队分别固守下列地区,并担任交通线的警备任务:河野旅团,江山附近;第32师团,玉山附近;第22师团,广信附近;第15师团,广丰附近。当日傍晚各师团已在指定位置集结,另外第116师团除部分兵力在龙游附近外,主力正向衢州附近集结,小菌江旅团准备16日从龙游附近出发向丽水前进。1942年6月15日第三战区遵照军事委员参谋长封裔忠指挥,14日命其乘敌深入分散、积极反攻歼敌的电令,下达反攻的命令。1942年6月16日日军第15师团接替第22师团到达广丰地区后发现第74军及第49军阵地就在广丰以南不远的棋盘山东西之线,严重威胁其侧后方的安全,遂于当日向第74军与第49军接合部附近的尖山、五峰山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7日经反复争夺后第74军终于击退日军的进攻,但第105师的黄毛山、徐茅岭阵地被日军攻占,该师退守信江西岸。

(九)1942年6月18日清晨日军第15师团再次向第74军阵地进攻,其多次冲击均被击退。战斗至16时第74军按照战区规定的时间首先出击,转为反攻,18时攻占徐家山、庙山底,日军退至王家坂、杉溪之线。19日拂晓第49军亦发起反攻,第74军又攻占王家坂及杉溪。1942年6月20日日军第15师团集中兵力在第1飞行团直接支援下实施反击,经过21、22日两天激烈战斗后日军攻占七都、五峰山、虎头背等地,第74军、第49军退至此线之南,再次转为守势。第32集团军于1942年6月20日发起反攻,第26军向北推进至信江南岸,以第44师一部渡信江进攻日军,一度击退三江桥、象鼻山的日军,但当日军21日开始反击时该部即撤回南岸,23日以后上饶地区中、日两军除不时有小的战斗外基本上形成对峙态势。日军第11军为策应第13军的浙江作战,自5月上旬起即令各参战部队开始向南昌集中。同时令第6师团主力在岳阳方面积极进行佯攻,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掩护其主力集中。第3师团、第34师团及第40师团、第68师团、第6师团各一部于1942年5月31日在南昌以南地区展开,完成进攻准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率其战斗指挥所于同日到达南昌,下令于当夜开始攻击。第三战区防守浙赣路西段的为第100军刘广济(欠第63师,附第147师),军部位于鹰潭。防守进贤地区的为该军第75师,师部位于进贤以东的将军岭,防守抚河以西市汊街地区的为第九战区所属江西保安第9团。日军于31日22时开始行动,分3路进攻进贤及临川。第34师团从谢埠附近乘工兵舟秘密渡过抚河后沿浙赣路东进,守军第75师第223团一触即溃,日军于3日拂晓占领进贤。日军第3师团从沙埠潭附近渡过沙埠潭河,在抚河及沙埠河之间南下于2日拂晓进至三江口附近,再渡过抚河,沿东岸南进,于3日午到达临川以北的云山。今井支队及井手支队从万舍街附近并列南下,击退当面的保安第1团和第9团后分别到达集贤峰及三江口,3日下午到达临川以西的展坪以北高地。4日晨第3师团由云山向临川进攻,当日击退保安团守备部队及赶来增援的第79军一部兵力,占领临川。此时第九战区策应第三战区的第79军主力已进至宜黄水西岸地区,迫近临川。

(十)阿南惟畿急令第34师团由进贤南下,与第3师团等向临川以西第九战区的第79军等部进攻,而以第34师团步兵团团长岩永汪率所部3个步兵大队组成的岩永支队(归军部直接指挥)继续沿浙赣路向东进攻。岩永支队于5日击退第75师后占领将军岭,6日傍晚以一部兵力袭占东乡。第75师集中兵力组织反击,7日收复东乡。9日第75师的第225团在东乡以东王尾山、马子岭之线阻击东进日军,经战斗后日军进至白塔河西岸,守军炸毁铁路桥,与日军隔河对峙。11日岩永支队强渡白塔河,攻占邓家埠(今余江县城)。此时浙赣路中段日军攻占常山、江山,玉山、上饶一带,兵力空虚,第三战区已将第100军的第19师调去沙溪、铅山,防守鹰潭地区的部队主要为第147师。日军岩永支队攻占邓家埠的当日日军第3师团等部正在南城(建昌)与第九战区第79军激战中,阿南惟畿认为南城于12日即可攻下,遂决定在攻占南城后将军主力转用于浙赣路方面。11日晚下达命令,命第34师团于12日从抚州(临川)附近出发,再次调往浙赣线方面,攻击正面之敌,策应第13军,岩永支队归还34师团原建制。同时命第3师团截至15日在金溪附近集结,准备对鹰潭方面作战。日军第34师团根据军的命令部署岩永支队从邓家埠方向进攻鹰潭,配属师团的独立步兵第61大队(古东支队)由金溪进攻鹰潭。师团主力12日由临川出发,向鹰潭、贵溪之间前进。1942年6月15日日军第34师团在第29独立飞行队密切配合下分路进攻鹰潭,守军第100军在日军步、炮、航空兵联合猛攻下失去控制、陷于混乱,16日晨纷纷溃退,日军于当日占领鹰潭,第100军军部退至贵溪东南约35公里的文坊收容部队。1942年6月18日日军大本营指示:“中国派遣军司令官根据需要可实施南昌以东浙赣线全线作战。”中国派遣军于6月24日命令第13、第11两军各以部分兵力于6月30日开始行动,共同配合,实施打通浙赣线作战,至此日军大本营原来预定的由第13军主攻、第11军仅仅策应的浙江作战正式发展为第13军和第11军东西对进、夹击第三战区、打通浙赣路的“浙赣会战”。第13军于25日命令第22师团进攻横峰,与第11军的进攻相配合打通浙赣线,歼灭沿线残敌,摧毁敌军设施,第11军则令第34师团完成这一任务。

(十一)日军第22师团编成谷津支队于1942年6月30日晨从上饶附近出发,沿浙赣路西进。第34师团的岩永支队于1942年6月30日从贵溪附近出发。2个支队沿途仅遇轻微抵抗,于1942年7月1日10时许在横峰会合,完成打通浙赣线的任务。1942年7月5日这2个支队同时撤离横峰,分别返回上饶和贵溪。日军开始向浙赣路东段发动进攻后中国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第11军有在浙赣线西段发动进攻以策应其第13军作战的可能,1942年5月16日令第九战区将第79军夏楚中、第4军欧震从湖南东调至抚河、赣江间地区,以加强赣东方面的守备力量,但薛岳并未立即执行。当日军第11军在谢埠、沙埠潭等进攻出发地位展开时军事委员会于1942年5月31日拂晓直接电令第79军:“着该军克日兼程驰往临川,参加赣东会战。”并令暂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该军于当日13时以暂6师为第一梯队,由株洲出发,经萍乡、宜春、分宜、清江向临川急进,军主力亦随暂6师后分2个梯队跟进。当时第58军防守丰城及拖船埠至樟树镇间地区,第79军在第58军掩护下渡过赣江。1942年6月3日下午暂6师经杜家园进至展坪,与日军今井支队遭遇,经激战后阻止住日军的进攻,双方相峙于展坪附近。此时第79军主力已进至新干,遂在暂6师掩护下冒雨向临川急进。迄4日夜第98师的先头部队第294团从上顿渡过宜黄水,进入临川城西部,与突入临川城东部的日军第3师团进行激烈巷战。战斗至5日拂晓日军在6架飞机直接支援下向第294团发动猛攻,该团因伤亡过众,而主力又未到达,被迫退至城南七里店一带防守。此时第79军军部及第98师主力已到达龙骨渡附近,第194师到达东馆附近。日军第13军发现第九战区的第79军等部已进至临川地区,为解除右侧翼威胁,立即令第34师团主力在进贤转向南进,企图从新余西渡过抚河,与刚到南昌的竹原支队及第3师团等在抚河以西地区围歼第79军。1942年6月6日日军第3师团及今井支队分别从临川、桐源向展坪暂6师阵地及第98师长里店阵地进攻;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从三江口、仙姑山并列向水口庙、杜家园等第4军新编第11师阵地进攻。激战终日第98师退守秋溪,暂6师及新11师被日军包围。暂6师伤亡惨重,残部于当夜突围去乐安,新11师于7日晚方突围至港头嘴、潘桥一带。

(十二)1942年6月7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宜黄、崇仁,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进至崇仁以北地区,抚河西岸形势严峻,第79军遂令第194师退守南城;第98师退守梨溪。1942年6月9日日军第3师团从宜黄向梨溪第79军进攻,第79军向南城转移,日军跟踪追击。1942年6月10日第79军军长夏楚中令第194师附江西保安第2团固守南城,军部及第98师撤至南城西南约30公里的里塔圩附近,暂6师突围后仅余1000余人,亦从乐安再撤至南丰。日军第3师团分两路由西、南两个方向包围南城,展开猛攻,激战至11日晚日军已迫近城垣,一部日军向城东迂回,其先头分队与位于东门外第194师指挥所的警戒分队战斗。第149师师长郭礼伯竟放弃指挥,率领特务连向东逃走,守城各团发现师长及指挥所已带头逃走后便各自突围退走。但防守北门外的第582团突围后在睹江西岸又被日军包围,仅少数官兵泅水脱险,大部牺牲。南城于1942年6月12日晨为日军占领,第79军转移至洋墩、硝石一带集结整顿。日军攻占南城后认为在抚河以西打击第79军夏楚中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命第34师团向临川以东集结,准备转用于浙赣路方面,同时令第3师团进至南城以东的金溪地区。临川、南城以及宜黄、崇仁、三江口等各要点的据守部队仅有今井、竹原及井手支队,抚河以西地区日军兵力十分薄弱。第九战区见日军主力东移,东调的第4军亦已于13日到达新干一带,遂决定以第4军欧震担任主攻,第58军孙渡在第4军左翼担任助攻,向崇仁、宜黄及临川等地实施反攻;第4军以第59师、第90师为第一线部队,第102师为预备队,从新干东南向崇仁、宜黄进攻;第58军以新10师、新11师从樟树镇以南向临川进攻;第79军因损耗过大,战斗力微弱,仅以一部兵力实施佯动,牵制南城日军。1942年6月14日第4军及第58军开始行动,经过15、16日两天战斗后第4军先后收复崇仁、宜黄,第58军先头部队进至三桥、高坪之线,第79军一部向北推进至洪门街附近。日军第11军见第九战区在抚河以西发动反攻,遂决定再次向抚河以西发动攻势,企图捕捉并歼灭新到来的第4军。从1942年6月19日开始命今井支队在临川附近,第3师团在浒湾附近,竹原支队在南城附近,分别秘密集结兵力,待机进攻。1942年6月20日第4军及第58军均已先后进出至长冈、上顿渡、展坪、桐源、五虎山、三角山、大臣岭之线,但由于当面日军阵地坚固、火力猛烈,多次攻击均无进展。

(十三)后侦知日军在浒湾附近积极架设军桥,南城日军又向梨溪方向行动,第九战区判断南城、浒湾之敌企图击第4军之侧后,遂电告第4军并指示其要稳扎稳打、万勿疏忽。第4军接电后于24日夜除令右翼第59师留一部兵力于东馆以北对浒湾警戒外,主力向西转移,在油顿圩、神岭山之线转为守势。日军乘第4军调整部署之机于25日夜发动进攻:第3师团由浒湾渡过抚河,击退守军第59师警戒部队后向南突进;今井支队由临川沿宜黄水南进,击退第90师部队后攻占秋溪等地;竹原支队由南城向西突进,击退第102师一部后向宜黄前进。迄至27日三部日军分别进至油顿圩、神岭山东北侧地区、龙骨渡以北地区和李三阪附近,第4军为避免被包围,于28日夜匆匆西撤,29日凌晨转移至以宜黄附近地区组织防御。日军乘第4军立足未稳于29日晨在航空兵支援下发动猛攻,激战至下午日军突破第4军防线,占领谭坊、棠阴等处阵地,第4军已陷于被围歼的危境。第九战区急令第4军向宜黄以南乐安附近山地突围,战斗至30日第4军各师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分别突围,到达凤冈圩、崇二都、崇五都各附近地区,突围途中迭遭日军连续截击,伤亡惨重,日军再次占领宜黄、崇仁。在第4军被围攻期间第九战区曾令第58军及第79军向日军实施侧击,以策应、支援第4军。该两军虽曾派出一部兵力进行佯动,但并不积极,亦未向日军实施有力的攻击。日军击溃第4军后于7月初在崇仁集结整顿,此时日军第11军司令官已换为冢田攻,他准备以第3师团竹原支队及井手支队围攻退至秀才埠南北之线的第58军。1942年7月4日晚日军第3师团从崇仁附近出发,向杜家园、秀才埠的新10师进攻。5日拂晓日军竹原支队从马鞍坪附近出发,经富水河谷向樟树进攻。5日13时井手支队从三江口出发,向大臣岭、白马寨进攻,以切断第58军的退路。今井支队则于4日由宜黄出发,向南城前进。第九战区得知日军向第58军发动围攻后薛岳立即以电话令第58军向富水西岸荷湖圩西南山地撤退,6日凌晨第58军在日军紧逼的情况下相互掩护,逐次向富水西岸转移。新11师在转移途中遭日军第3师团的截击,苦战3小时后方脱离战场。至7日凌晨第58军新11师、新10师先后转移至磨盘山、荷湖圩、狮子山附近,脱离日军包围圈,日军竹原支队占领樟树。

(十四)日军在给予第58军以沉重打击后认为在临川地区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第11军遂开始作撤回原驻地的准备。1942年7月8日今井支队放弃南城,向临川集结。第3师团也逐渐向临川集结,竹原支队集结于衿山,井手支队集结于三江口。当日军北撤时第58军及保安纵队等当即发动追击,但蒋介石以为敌已开始向南昌撤退,为整理战力,乃命停止攻击。第九战区遵令,集结部队,任日军安全退走。1942年7月18日和1942年7月20日第3师团一部和今井支队撤向南昌,1942年7月25日第3师团留塘支队(1个大队)在临川掩护,主力撤向南昌。1942年8月22日塘支队放弃临川,撤回南昌。24日松山支队(即井手支队)放弃三江口,撤回南昌,至此临川地区的战斗结束。丽水建有机场,是中国东南地区的重要空军基地之一,早在会战开始前日本大本营就指示此次会战预定以地面兵力攻占的中国主要航空基地之一是丽水,原计划使用小菌江混成旅团完成这一任务。小菌江旅团是由“华北方面军”第37师团(驻运城)和第26师团(驻大同)抽调部队组成的,以第26步兵团团长小菌江邦雄任支队长,所属部队总计约5000人。5月中旬到达杭州,23日进至诸暨。6月15日第13军命令小菌江旅团攻克丽水后准备进攻温州,时负责防守温州、丽水等浙东南地区的为第25集团军的暂9军的5个师(第88军2个师临时归其指挥)。日军小菌江旅团根据空中侦察的情况,决定避开有中国军队防守的经缙云至丽水的公路,由武义附近进入南方山地,从小路进袭丽水。1942年6月22日日军小菌江旅团从武义以两个纵队分由苦竹、桐琴市循山区小路南进,主力右纵队在岭下场击退保安第4团一部抵抗后当日进至安凤附近的溪下村。23日因北路险阻,须以工兵开路,故全天20小时仅前进6公里。当晚在太平汛与由丽水北上迎击的保安第3团1个大队遭遇,稍一接触,该大队即退回丽水。日军留1个大队于太平汛,主力于24日傍晚进至丽水,保安第3团退守瓯江南岸,小菌江旅团右纵队占领丽水。日军左纵队由桐琴市南下,在麻田击退保安第4团1个连的抵抗后于当晚进至马源以南的一个山村,发现有大批鸡、鸭、猪、油等物资,误以桐油炸鸡肉,食后全队中毒,上吐下泻,完全丧失行动能力。

(十五)36小时之后方与旅团恢复联系,在留置于太平汛大队的接应下于25日到达丽水。在日军小菌江旅团开始从武义南进时第25集团军曾令暂9军以暂32师从倍磊街向永康及桐琴市急进,以丽水保安第3团派1个大队北上,南北夹击日军。但保安大队一触即溃,而暂32师直至日军已占领丽水后还未追上日军。日军小菌江旅团攻占丽水后立即着手准备进攻温州,由于沿途没有有力的部队防守,仅赖地方自卫队阻击,所以日军进展极为顺利。1942年7月11日小菌江旅团的两个纵队分别进至白塔地、郭溪附近,遭到暂33师第1团第2营的阻击。此时日海军陆战队100余人亦在瓯江口以南的寺前街一带强行登陆,击退防守的第2营部队之一部,向温州急进。防守温州城的仅有暂33师师部及第1团(欠第1、第2营)兵力薄弱、寡不敌众,于当日下午向瞿溪以西山地转移,温州遂为日军占领。1942年7月12日位于飞龙江口附近海面上的日本海军部队遭到陆上火力的袭击,向小菌江旅团求援,小菌江旅团派出一部兵力组成瑞安支队向瑞安进攻。该支队在白象市击溃暂33师第1团第1营的伏击,继续前进,于13日晨进至瑞安,又击退当地自卫大队,于下午占领瑞安。小菌江旅团从丽水向温州进攻时第70师团按照第13军的命令将奈良支队派至丽水接防,奈良支队是从“华北方面军”第41师团(驻德州)抽调部队组成的,以步兵第237联队联队长奈良正彦任支队长,该支队于1942年7月8日到达丽水。日军攻占温州后暂33师立即反攻瑞安,并不断袭扰温州。1942年7月21日新30师及暂32师协同保安第3、第4团进攻丽水外围的碧湖镇,对丽水已产生威胁。1942年7月23日第88军从敌后经壶镇、缙云转至赤石附近,与防守松阳、遂昌地区的暂9军会合,已对丽水、龙游构成严重威胁。1942年7月25日第13军令其刚刚集结于龙游的原田旅团(配属独立第88大队)及丽水的奈良支队分由龙游、丽水对进,合击松阳地区的中国军队,尔后固守该地,以保障其主力侧后方的安全。原田混成旅团是由驻徐州的第17师团中抽调部队组成的,以第17步兵团团长原田次郎为旅团长,所属3个大队、野炮兵1个大队和工兵1个中队。按第13军的规定,自7月31日起奈良支队归该旅团指挥。

(十六)1942年7月29日凌晨原田旅团由龙游出发,经溪口市以西的灵山市南进,30日在北界击退暂34师阻击部队后于8月1日进至遂昌以北,却遭到守军暂34师约1个团兵力的坚强阻击。激战数小时后日军突破阵地,占领遂昌,当日其主力进至金岸市。1942年8月2日日军继续南进,守军暂9军令暂35师在石龟山、大徐村等地进行阻击,日军一再受阻,主力多次展开进攻,方于傍晚到达松阳西北5公里处的坛口附近。同日凌晨奈良支队从丽水出发西进,守军暂32、暂33师及保安第3、第4团沿途予以堵击、侧击和追击,战斗相当激烈,当日傍晚该支队进至碧湖镇以西约6公里处的裕溪镇。第三战区第25集团军于8月2日下达命令,命保安第4团从松阳南进,迎击裕溪的日军;命保安第2、第5团尾随追击;令第88军的新21师从赤石推进至松阳东南的石仓源,准备侧击;接着又命令暂34师回师攻击遂昌。1942年8月3日拂晓日军原田旅团及奈良支队分由坛口及裕溪向松阳进攻,10时许守军已全部南撤,日军占领松阳。与此同时暂34师亦重据遂昌,暂35师仍坚守松阳以西的源口,松阳战斗至此结束。1942年8月15日小菌江旅团放弃温州,转至丽水集结,奈良支队于17日返回丽水。1942年8月27日丽水、松阳两地日军分别撤至武义、永康集结,浙东南地区又全部为第25集团军收复。日军发动此次会战的战略企图本来是歼灭浙江省方面的敌军,摧毁其抗战企图,同时攻占其主要飞行基地,以粉碎来自该方面的英、美、中航空势力轰炸帝国本土之意图,所以最初规定至7月中旬撤军。但在会战进行期间日军参谋次长田边盛武至杭州通知第13军:“在这次作战中中央最期待的物资是萤石(冶金助熔剂)和铁路器材。”至占领上饶之后日本大本营又给第13军增加“破坏并没收敌方军事设施和军需资源,以削弱敌方物资的抗战能力”的任务。为了掠夺和运走铁路器材及各种物资,因而又决定延期,将主力撤退的时间定为8月中旬。7月28日日本大本营下达结束浙江作战并固守金华的命令,第13军各部按照军的意图进行撤退准备。为掩蔽撤退,各师团首先在周围地区进行反击作战。

(十七)由于日军实施反击,蒋介石于8月中旬指示第三战区将战区重心西移,第三战区遵照指示精神,调整部署。8月19日晚日军第32、第15、第22师团分别从玉山、广丰、上饶同时向衢州撤退,第34师团从贵溪向南昌撤退,第三战区发觉日军撤退后于8月20日下令各部跟踪追击。第三战区各部队接到命令后并未采取积极的攻击行动,仅派出小部兵力与撤退日军保持接触。8月29日日军第13军主力均已到达金华、兰溪、武义地区,第11军的竹原支队也已返回南昌。根据大本营的指令,第13军决定留第22师团并配属7个步兵大队固守诸暨、浦江、兰溪、金华、武义、义乌、嵊县地区,一方面可以此为前进基地,保持对第三战区再进攻的态势,一旦发现修复机场,可从此发动进攻;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可以对这一地区掠夺重要的战略物资――萤石。据日军获得的资料,该地区萤石的蕴藏量约为350万吨,仅武义一地即占90%,且是远东少有的优质萤石,为此令军主力掩护第22师团接替这一地区的警备任务,加强防御设施。9月10日全部接替完毕,其他部队9月底前均回到原驻地。在日军第22师团接替警备、部署兵力期间第三战区判断日军必将撤离金、兰地区返回原防,因而于9月4日令第21军协同第49军攻略金、兰地区,并向诸暨、萧山、绍兴追击。后发现日军固守不退,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封裔忠即下令停止攻击行动,浙赣会战由此结束。浙赣会战后日军基本达到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但也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师长毙命,总伤亡数据日军战史记载共17148人。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11军为打击中国第6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1943年5月5日拂晓日军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守军当即进行坚强的抵抗,第一阶段战斗开始。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第6战区各部队伤亡惨重,据日军统计显示日军阵亡168人(含将校13人)、负伤638人(含将校32人)。

(十八)1943年5月12日晨日军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守军与其展开激战,第二阶段战斗开始。第二阶段的战斗中第6战区各部队伤亡惨重,据日军统计显示日军阵亡81人(含将校5人)、负伤279人(含将校17人)。日军第三期作战预定从5月21日展开始,企图击溃第6战区在宜昌对岸长阳地区的第10集团军、江防军的主力,最后打开宜昌通向下游的长江水路,使其缴获而滞留在宜昌的53艘机动船只得以下航。21日凌晨日军第13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首先开始行动,21日晨日军第3、第13师团分别向当面守军阵地进攻。自23日拂晓起除占领宜都的日军野沟支队及伪军仍留原地警备外日军第39、第3、第13师团均集中全力,分别向第10集团军及江防军正面展开全线攻击,守军减员甚多,战斗力严重下降,被迫逐次转移。24日日军第39师团进抵西流溪,第3师团攻占长阳,第13师团攻占都镇湾,各部均到达清江南北两岸地区。战场的中心已移至清江、石牌间地区,江防军成为整个会战的焦点。25日第6战区计划反击,日军第11军也部署向石牌-木桥溪一线追击江防军。日军连续发起猛攻,江防军方面战况激烈,第139、第67、第5、第18师阵地正面尤为剧烈,日军付出极大伤亡。27日日军控制下的船舶53艘(1.6万余吨)从宜昌附近出发,经沙市、监利驶向武汉。由于日军炮火的轰击和航空兵的轮番轰炸,守军阵地多被摧毁,人员伤亡极大。27日夜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下令撤退,28日—29日守军与日军持续交战。第三阶段的战斗中第6战区各部队伤亡惨重,据日军统计显示日军阵亡286人(含将校10人)、负伤1149人(含将校74人)。当日军开始撤退时第6战区的部队及配属的空军即进行追击,第13师团后卫部队被第10集团军新23、第55、第98和第121师各一部包围于磨市,日军第13师团经5日、6日2天的战斗后救出被包围的部队。独立混成第17旅团至宜都方向增援,以反击第6战区的尾追部队。当该旅团向枝城开进,途经磨盘洲西南的裴李桥(培驴桥)时与74军第51、第58师遭遇,该旅团是这次会战中日军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日军11军鉴于打退宜都附近追击中国军队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度开始北返。第6战区部队收复所有曾一度被日军侵占的地方,双方恢复会战开始前的态势,鄂西会战结束。

常德会战

(一)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岛登陆后正在新几内亚等地进击日军,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在鄂西会战结束后的4个月内没有向周边的第五、第六和第九战区进攻,而这3个战区的部队也没有对日军进攻,双方形成“和平”相峙。1940年9月日本与德、意两国签定“轴心国协定”,英美等国开始对“轴心国”的物资禁运,日本便加速在中国掠夺的步伐, 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常德当时属于重庆蒋介石国民政府所辖的第六战区,毗邻的宜昌、武汉、岳阳等城市均处于严密控制之下,此时常德处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前沿。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区中盟军也在计划反攻缅甸。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由四川、湘南调滇、印,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为此除了付诸于武力外别无其它方法可寻。”日军杉山参谋总长认为:“对中国采取攻势,杀出一条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决中国事变的唯一重要方策。”日军“中国派遣军”总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精神,围绕当前的战争全局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的加强趋势,并针对派遣军自给情况以及华北八路军的状况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于1943年8月28日制订《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其作战方针是:“派遣军努力确保和平定现有占领地区,特别是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军及第13军主力分别进行常德作战和广德作战,来年春季以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进行打通京汉线作战。”

(二)日军大本营根据战场形势,同意其中国派遣军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日军认为:“湖南素有‘湖南丰收,四川饥馑’之称,而常德则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对,为重庆军补给命脉所在。我军将该地占领,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日军第11军按照总部的命令,拟订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并于同年10月6日召集各参战部队的参谋长进行图上作业。计划将整个会战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其主要内容的方针为:首先以一部歼灭安乡附近之敌,以主力消灭王家厂周边地区之敌,继而攻占常德,同时追索该方面集结反攻之敌,予以歼灭。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按另行下达之命令开始返还,击灭残敌,恢复原态势。日军希冀通过一次胜利战役提高士气、压制国内厌战反战情绪,取得在大陆战场的优势。1943年10月下旬日军以其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3师团、第116师团、第68师团及第58师团之一部(共10余万兵力)分别集结华容、石首、藕池、沙市、江陵等地区,中国第5、第6、第9战区于1943年夏鄂西会战中止后与武汉方面军日军形成对峙状态,此际国民政府先后由第6、第9两战区抽出兵力转移于云南及印度,准备打通中印公路。迄至1943年9月日军开始频繁调动,第6战区根据情报判断敌企图对本战区发动进攻,立即修订防御计划,规定作战方针是:“以巩卫陪都为目的,兵力重点配置于石牌、廓河两要塞。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逐次打击敌军,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廓河等地区。再以第二线兵团协同第一线兵团对敌实施机动作战,歼灭进攻之敌。”常德会战中国第6战区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9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30个师(约20万人)参战。1943年夏日军第11军实施鄂西会战后已进至江陵、监利间长江右(西)岸宛市、石首 、华容之线,对洞庭湖西侧地区构成威胁。1943年10月日军第11集团军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师集结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区,并从安庆、九江、南昌等地区调第39、第3、第116、第68师,分别集结于江陵、郝穴、石首、监利等地区。并在监利、沙市问江面泊集舰船30余艘,滨湖河议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汉地区集中飞机约50余架,于10月31日完成作战准备。

(三)中国军队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会战计划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于10月27日电令中国空军对岳阳、沙市地区集结的日军进行轰炸,并致函第14航空队准备配合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依原订计划全线出击。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为左翼,直取第10集团军主力阵地;第68师团居中,准备自两个集团军交界中间穿过,径攻慈利;第3师团则在第29集团军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缵绪集团军主力。日军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师团(岩永汪)则水运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澧县一带登陆,一面包抄第44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军这个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结所有华中方面能动用的兵力将近九万人,除了五个师团的2/3外再加上独立第17旅团、第34、32、58师团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师团协攻牵制第九战区,规模远远超过国军预期。第11军在规划上希望能一举歼灭国军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并以两个善打攻城战的主力师团钻隙。第68师团由中境切入,第116师团则籍舟艇在洞庭湖面进行“水上机动”。1943年11月1日当日第10集团军长江南岸第一线前哨部队第98师首当其冲,战况激烈。正面敌军番号经判明为第3、13、39师团、第68师团的一部分及独立第17旅团,番号之多颇出军委会与第六战区的预期。第10集团军王敬久总司令在接获第一批战报后判明日军主攻方向如战区之预测,为暖水街、王家畈一带,乃电令所属第79军及第66军将主力开往暖水街、王家畈设置防御主阵地。两军分别以一部迟滞抵抗,在4日顺序退入主阵地,意图以暖水街为中心,阻止日军攻势,以待战区重兵来援。11月3日沿江全线转入激战,自右而左是第73军于澧县、第44军于东港、第79军于街河市都发现日军主力部队,日军规模之大远出战区预料。孙连仲司令长官在研判湘西方面军情后认为敌主力似乎已经表明指向常德,乃于4日晚间电令自第九战区开来的第74军开往桃源,作为第10集团军之后卫,同时该军已在常德附近构筑工事的第57师立即进入常德占领阵地,但是孙长官对日军主攻方向仍无信心。鄂西会战前期日军也在这个地区大举肆虐,意图造成以此地为主攻地区的假象,最后还是指向石牌。


(四)孙长官是陪都大门的巩卫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仍然电令江防军吴奇伟总司令固守阵地,慎防来敌。对于战区预备队第26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孙长官迟迟不愿过早调往湘西,仍训令两集团军待命策应江防军作战。1943年11月4日第一线兵团各部均开始依战区命令转移主力至主阵地,此时战局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据日军战史记载显示第13师团作战参谋樱井中佐被国军击毙,这个参谋随身携带有这次攻势之重要命令以及该师团战后将调往马里亚纳群岛的相关资料。第13师团司令部像炸锅似的一团大乱,侦骑四出,务要将尸体文件抢回。虽然日军战史称该批文件“无损收回”,但国军显然已经从中得到重要情报。7日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已在王家厂、暖水街、红庙一线形成一整然防线,以第74军为主的第二线兵团则仍在运动中,抢占后方桃源等要点。日军渡江集结完毕后以第3、13、39、68师团主力及协攻之第40、58师团部分部队(联队级支队)向国军展开全线进攻,战局立变。7日上午正当第一线之第79军暂6师已因伤亡惨重而撤退,王敬久总司令电令前线各部奋勇逆袭、恢复阵地,均未奏功,战况危急,暂6师在街河市与敌激战四日后退入第10集团军主阵地的中枢——暖水街。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将军在奉命出击之后妥为谋划,王总司令深知所部处于守势状态的两个军在兵力与机动力皆不如日军的状况下无从攻击取胜,但江防军方面援军不能轻出。右翼第29集团军正遭严重打击,后援的王耀武集团仍未赶到,第10集团军势必得靠一己之力取胜。第10集团军虽然兵力居于绝对劣势,王总司令只有不足五个师可与日军近三个师团对打,大胆采用攻势防御战术,以暖水街、王家畈阵地为核心,将日军吸引诱集于此一三角地带。而集团军的主力则不拘型态,采活泼步调,内线作战,或冲突或合围,拘束日军,并相机逆袭包围。王敬久总司令以第79军暂6师为暖水街防卫部队,担任吸引日军猬集的“磁铁”,其余四个师则且战且退,将日军诱入暖水街阵地周围。第79军的第98师与第194师努力抗击当面之敌,第199师则于暖水街侧翼机动邀击日军。

(五)此时暖水街主阵地反而阵线犬牙交错而孤悬敌后侧翼曝露,王敬久总司令乃电令暂6师赵季平师长突围。暖水街阵地虽然坚持半周,依然力持不垮,赵师长奉到命令后才率暂6师含泪突围。不过因王总司令部署有方,第79军王甲本军长仍大胆运动第98师与第199师突进侧击,而第66军也固守防线,适时配合转移攻势,日军或进或退,皆遭节节阻击。所以即使暖水街弃守,日军仍然无法突破第10集团军的防御地境,只能一直绕着暖水街打转绕圈圈。12日日军在缠斗逾一周之后仍猬集于第10集团军当面,横山勇见王家厂、暖水街一线胶持日久而无法飞渡,而江防军方面的援军以渔洋关为依托,正稳步推进,再不想办法突破僵局就会在江畔被国军夹攻。而且此时进攻部队伤亡甚重,已达三千余人,长久僵持,有弊无利。于是决心考变主攻方向,将主力调往新安、石门一线,将冲力摆在第29集团军正面,暖水街方面只留第39师团两个多联队原地构筑工事以迟滞国军,日军这个转向果然突破国军的第一线兵团防线。正当第10集团军全线激战、殊死搏斗之际第29集团军却正踏入杀阵,在第3师团渡江全力进犯后第116师团亦以一部水面机动,在滨湖区点点突破。第44军多面受敌,当面已无阵线可言。第29集团军在日军调转主攻方向后转入守势,但因部队原先已与日军纠缠交错,所以在日军骤然加强兵力后的进攻下立遭突破。孙长官赶紧电令第29集团军暂时放弃滨湖区,撤守石门至澧县间之澧水防线。王缵绪总司令部署集团军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以第44军驻守澧县及各渡口,第73军主力据守石门。1943年11月13日王缵绪总司令以第44军久战疲乏为由乃扩张解释孙长官先前相机撤退的命令,率领其嫡系第44军部撤过澧水,但是非其嫡系的第73军仍坚守石门与敌酣战,局势危急。汪之斌军长匆匆率部撤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象样的防御工事,军委会电令中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公里多的散兵壕。而此时第44军逃过澧水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守的绝境。汪之斌军长只好抢挖野战工事,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作无望之斗。以暂5师坚守石门,第77师与第15师则在外围展开,阻击野战。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集中于石门一隅上,第73军抵挡不住,被日军打得千疮百孔。

(六)14日日军对石门发动总攻,除正面强攻外并以一部经原第44军原防线越过澧水,抄绝第73军退路,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军委会慌了手脚,军令部次长刘斐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王缵绪总司令,准许第73军突围。14日晚间汪之斌军长率部开始渡过澧水撤出石门,留下暂5师死据石门,掩护全军渡河。但此时日军已经绕攻到石门后方,所以第73军在涉水突围时遭到日军截击,一片混乱,建制全散,两个师均失去掌握,各自夺路突围。汪军长率军部退往慈利,收容部队。15日黄昏暂编第5师最后撤出石门,日军已在澧水对岸严阵以待。暂5师在渡河时立遭围攻,师部被截击,部队大乱。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在南岩门口被敌机扫射命中,壮烈殉职。暂5师在撤退中伤亡殆尽,石门方面的作战失利。其实只要第六战区能贯彻原订作战方针,便可以避免,军委会的战后检讨一针见血:盛逢尧称第11军能大胆曝露侧翼,以连续快攻击破第29集团军,使国军来不及利用这个侧翼,并且突破石门后截断第10集团军与王耀武集团的联系,使这两个主力兵团“不及发生统合战力。石门失守之后第29集团军虽竭力抵抗,但日军以第3师团为主力冲过石门缺口,横渡澧水,直扑第29集团军侧翼。第44军的第150师防线被冲得支离破碎,第161师则被节节击退。为避免被切散,王缵绪总司令轻弃澧水门户,意图自保,但覆巢之下第44军首当其冲,自食恶果。王泽浚军长在战线过长,突破口过多的情况下无从坚持防线,抵挡不住,只好后撤重整。而第73军已经脱离主战场,此时奉令急开慈利重整布防。17日日军在打开石门缺口之后在洞庭湖滨待命达半个月之久的攻城的第116师团以一部由陆路协同第3师团打开出路,确定可以在常德会师之后立即全师渡过洞庭湖。此时横山勇以第39师团牵制第10集团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为正面攻击主力,加上独17旅团及第58师团一部齐头并进,直取慈利,第116师团则自湖面侧击第44军右翼。日军第68师团水运直取汉寿,直接在常德侧翼登陆。此时在整体态势上国军第一线兵团防线已遭突破,不仅第29集团军全师已经淹没在日军三个主力兵团的洪流之中,第10集团军与逼近慈利的第74军也因侧翼曝露而处境危殆。除了与第10集团军正面胶持的第39师团之外第116师团也已顺利登陆,随时可以窜入国军腹地。

(七)慈利失守后第13师团马不停蹄向南猛进,久未露脸的第68师团也被证实已从三仙湖越过湖面,在常德东南的汉寿登陆。第10集团军当面的第39师团则显出守势,似乎满足于掩护南路攻击部队的侧翼。最明显的则是第116师团,这个师团在第3师团攻陷澧县之后立即由澧县渡过澧水,笔直地向常德狂奔。渡过澧水之后第11军抓紧机会,甩开北面勇猛善战的第10集团军,猛烈攻击第44军,希望在王耀武的第100军与第74军赶到之前越过沅江,一鼓作气拿下常德。此时原订水上机动的第116师团已经完全登陆,3个联队兵分三路,尾追第44军,直指陬市、临澧,穿过这个缺口就到常德了。横山勇在右翼使用第3师团与第13师团抵御第74军的进援部队及第44军的残部,左翼第68师团则于安乡登船,直趋汉寿,构成常德南面的包围圈。为了及早赶到常德,第11军甚至在桃源用上伞兵。21日傍晚日军在桃源猛烈轰炸,随后空投近一个中队的伞兵,当地驻防的第44军独立团(新由新线撤下整补,约300员)没见过这种阵仗。日军并辅以一个步骑混成的旅团钻隙向桃源突进,独立团势单力薄,不支后逃,于是第3师团主力与第116师团第109联队乃得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主力在陬市的第150师。第150师许国璋师长刚接到集团军转来战区颁布不得退过沅江的严令,乃率部死据陬市,寸土必争,但第150师本挡不住如狂潮般的第116师团,不到半天便几乎全军覆没。许国璋师长眼见日军即将突破,急派师属工兵连前往阻击,工兵连不到半小时便死伤殆尽。许师长乃亲率450团残部上前冲杀,身受重创,第150师几乎全军覆没,许师长重伤昏迷,被警卫抬上渡船后送。许国璋将军醒来时见到自己已经渡过沅江,部队大部溃散,联络中断,大为震撼,悲愤交集。在担架上痛斥左右误己,身为师长怎么可以丢下部队只身后退,立刻夺过身边卫士佩枪自尽,左右救之不及。王缵绪总司令闻耗后电调第162师副师长赵璧光上校代理第150师师长一职,率残部与第161师一道撤过沅江右岸整理。桃源沦陷之后千呼万唤的第100军先头师第19师终于赶到,一到战场便立刻投入作战,在黄石巿与第3师团恶战。唐伯寅师长深知自己应援的速度关系全局,竟驱促部队每日强行军70公里。

(八)第19师到达黄石市后已是人困马乏、喘息未定,难敌日军锋锐,激战半日后撤出黄石市,唐师长这一仗算是昭告日军王耀武集团已经开到。21日第10集团军虽已转向,向石门攻击前进,但第39师团拼死抵抗,进展不顺。第29集团军伤亡惨重,不足决战,反而急待整理。此时日军第3师团及第116师团已经开到桃源,第13师团到慈利,第68师团则于22日攻陷汉寿。主攻的四个师团已就包围常德之定位,前锋并与常德守军接战。常德会战前军委会有鉴第六战区紧绷,已将第74军及第100军拨归第六战区节制,会战开始时这两个军正向第六战区行进中。常德会战开始时孙长官以第73军新于鄂西会战受创,诚恐有失,乃着第100军急速开往石门。渠料王缵绪总司令让第44军撤退澧水防线于前,刘斐次长电令放弃石门在后。待先头部队第19师开抵黄石巿时石门已失,随后第74军全军开抵。长官部以石门败象已露,不愿让第74军平白牺牲,乃将该军布置于常德慈利间,等待100军也集结完毕,让王耀武将军得整齐部署四个师的力量(缺第57师)成为第二线兵团的中坚。16日南下之敌与第74军接触,到22日日军主力已经正面与第74军前锋接战,第74军在草草筑成的野战阵地之中与敌第3师团及第13师团对战。第51师明月山阵地便呈报当面之敌达1.5万人,周志道师长率部拼死拒战,争取部队集结时间,阵地失而复得者五次,第151团第2营张集光营长壮烈殉职。只是此时桃源失守,侧翼曝露,王耀武军长乃将主力转移到漆家河以南之线,在此地布置一条整然防线,成为第二线兵团。第29集团军至此已退居次要角色,第73军奉令戴罪立功,不得不以路续收容的少数部队(16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索敌攻击。而第44军则在王缵绪总司令照顾下后撤退过沅江整理,退出战场。日军突破第44军防线之后也不再穷追,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王耀武集团上,第44军因此逃过被压迫到常德外围而遭歼灭的命运。第57师在5月时进驻常德整训,兼修筑工事,11月3日起即进入常德阵地,成为孙长官布在两线兵团中的轴心。第57师师长余程万中将骁勇善战,是打防卫战的能手,上高会战中死守上高城,使罗卓英总司令的三路大军得以顺利围歼日军第34师团,荣获陆海空军第一号武功状。此时进驻常德,抢修工事,使常德城成为一个坚强的防御阵地。

(九)常德城防工事除城郊的野战工事与城墙的第二道防卫圈外在城内各重要交叉路口与要冲均筑有水泥碉堡,以备巷战之用。据攻城日军描述称城内街巷角落均被充分利用,遍筑明碉暗堡,并打通民房,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配上第74军传统上出类拔萃的火力配置,形成强大据点。此时第57师并配署第74军炮兵团的一个762炮兵营及战防炮营第1连、高炮第42团一个排,拥有远超过一般国军师级单位的炮兵火力。第57师在会战初期待命应援前线(前线失利之速大出长官部预料之外),此时则全师就位,准备与攻城敌寇决一死战。第169团防守城北,第170团防守城西,第171团防守城东,城南则为沅江,形成背水而战态势。余师长并与常德县府协商,将县城内居民完全迁出。孙长官则于此时电调第63师第188团留守德山,掩护第57师于沅江渡口,俾使第九战区方面进援容易,并与第57师成抵角之势。而第44军退过沅江后则据守常德外圈的太阳山等处据点,但这些据点与常德主阵地相距过远,无从发挥应援作用,日军并不以为意。1943年11月18日日军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逼近常德,第57师前哨据点涂家湖169团警戒部队遭敌攻击,同时第九战区用以抵御第40师团佯动的第99军在第68师团之后进驻汉寿,与第68师团对峙。第44军驻城郊太阳山,第74军在慈利以南漆家河防线,第100军在桃源以南,与常德守军相呼应,构成整然的第2线兵团防线。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国军当前的第一要务便是如何让第11军出击的主力汇聚于常德城下,如何让两线兵团顺利于常德钳杀日军,常德的成败是整个会战的关键。22日日军第11军主力在常德城郊集结完毕,开始向常德发起总攻,意图以压倒性兵力在短时间内一举掠取常德。原本布置用以攻城的主力第116师团在会战前期尽量避战,此时部队完整,整个师团均用以攻城。转于汉寿登陆的第68师团负责在第116师团攻城时掩护左翼,抵御来自第九战区的援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在慈利,桃源方面截阻王耀武集团的国军第二线兵团,第39师团、独17旅团与第58团一部则在后方抵挡第10集团军攻势,并掩护第11军退路。日军第一阶段之战略企图已经完成,国军两线兵团处于分散状态,常德危急。

(十)第100军第63师第188团在会战之初奉孙长官命令,抢占德山阵地,以与第57师成犄角之势。横山勇一动手便全力猛扑德山,第188团匆促应战,仅一昼夜德山阵地便告失守。第188团不支,邓光锋团长放弃德山,向第100军靠拢。德山是常德对外联络最重要的要害,是城南沅江上的渡口,德山失陷后第57师后路被截,攻城战之如与外界交通便告中断。24日第116师团集结完毕,对常德城防展开主攻。山本三男师团长初期仍以传统步炮协同攻城,以大队级炮兵密接支持联队级混成步兵正面进攻,并派中队至大队级的敢死队集中突破,城厢阵地中的国军多与攻入之日军在阵地中白刃肉搏。第116师团以强大的炮兵轰毁第57师据点工事,步兵随后突入,第57师各团营长则亲率所部冲锋逆袭,在城巷以手榴弹与火攻遏阻来敌,并以近战搏杀将侵入的日军步兵敢死队截断歼灭。第171团阵地并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第170团遭第116师团第120联队猛攻,突入多处,孙进贤团长亲自率部猛烈逆袭,反复冲杀。第170团营长张挺林率部在阵地中奋勇冲击,负伤达七次之多,壮烈殉国。彭幼威营长见战局险恶,攘臂大呼杀敌,与突入城内的日军白刃近战,逐退来敌。第116师团第109联队则猛攻第169团阵地,柴意新团长奋勇迎战。日军为求速进,除集中炮火轰击外并大量施放催泪瓦斯,而后109联队整齐冲锋。柴团长冷静指挥所部凭险据守,以准确集火杀伤日军,第109联队在第169团精准的火网下损失惨重,代理第109联队联队长的作战参谋铃木立遭击毙,第3大队大队长马村也被乱枪打死。该联队在冲锋中损失逾半,连城垣都没摸到。25日敌再调第120联队进攻第169团,第120联队立下贯彻”武士道”的坚决誓言,全联队向第169团疯狂猛扑,一路怪喊乱叫。柴团长不慌不忙,待日军逼近时突然发扬火力,攻城的人潮立刻在乱舞的机枪弹与迫炮弹片中大片倒下,带头的第3大队长葛野立遭击毙,敢死队死伤枕藉,再度仓惶溃退。意图抄绝国军后路的第3师团第6联队算是横山勇布置的一支奇兵,第6联队中细卢一联队长在东南亚作战时率日军独立第4联队进驻泰国首都曼谷,是较有能力的指挥官。在接受渡江任务后中细联队长率领幕僚到沅江边侦查渡江地形,被守军第169团第1营发现。

(十一)此时正有一个P-40驱逐机小队在常德上空,余师长乃电召空军支持扫射,中细联队长当场被击毙。这只奇兵在被发现后渡江的少量日军被第169团的火力拘束在江边一小段狭长地带,进展不得。在常德被完全包围之后第10、第29集团军以及王耀武集团两个军均与全力阻击的日军外围掩护部队胶着,一时之间难直趋常德解围。此时第九战区的及时应援成为常德解围的关键,第九战区在会战开始时即与第五战区奉令出击,实行牵制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仅不痛不痒地派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三个挺进纵队扰乱敌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则布置口袋,静候第68师团与第40师团入彀。18日军委会鉴于常德方面军情转急,电令第九战区出兵北援。第九战区并未动用最接近前线的国民革命军第99军,反而令国民革命军第10军自长沙向常德方面推进,薛岳司令长官此举显在提防日军转向攻入第九战区(这也不是绝无可能)。由于第六战区形势浑沌导致第10军推进缓慢,迟至26日才跨越战区分界,开始与在汉寿登陆的第68师团接触。但其左翼第190师甫经接战,便呈报与敌胶着,第10军则藉口左翼曝露,而几乎停止推进。第九战区进援不力,第六战区本身预备队复耗用于荆当方面攻势,只得继续倚靠战区第一线兵团及第74军。军委会在石门失陷后见战况不利,深知第九战区的及时应援为常德存亡之所寄,更是两线兵团能否顺利合围日军的关键。但此时蒋委员长远在开罗,军委会号令显得有气无力,而且饥不择食。经军委会点名急开常德前线的部队,超过第九战区所辖部队之半数,完全没考虑到日军第15军仍在鄂皖一带,伺机蠢动。薛岳司令长官身负重膺,深知不计一切冒然进军的危险,所以谨慎调兵。第99军的口袋不能动(相对的第40师团也不能动),第10军自长沙出发,仍紧密注视第11军,只要稍有向第九战区进攻的风吹草动,马上列阵以待。军委会的威势无法威慑百战功高的薛岳长官,于是高参们想出一个绝招。24日军委会竟然更改第六战区与第九战区的分界线,训令第九战区将战区分界线改至沅水,使沅江以南成为第九战区之责任区。

(十二)并于电文中不假辞色,直接训示第九战区改变消极态度:“各级指挥官应迅速掌握兵力求敌攻击之,切忌脱离掌握,或以广大一线专防守而逸失战机,贻误全局。”军委会疾颜厉色地将第九战区训诫一顿之后直接下令调用第99军,随后并成立李玉堂兵团负责南面解围攻势,并明确规定李兵团两个军的进度。第10军应兼程向常德黄土店推进,第99军附暂54师则急开往汉寿德山之间,以掩护常德守军的右翼。李兵团作战序列如下:指挥官,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中将;第10军,军长方先觉少将(军校三期):第190师,朱岳少将(军校三期);第3师,周庆祥少将(军校四期);预10师,孙明瑾少将(军校六期)。第99军,军长梁汉明中将(军校一期):第92师,艾叆少将(军校四期);第197师,胡大佐少将;暂54师,饶少伟少将。1943年11月25日孙连仲司令长官与郭忏参谋长判断日军已无意于慈利以西之攻势,而将专力于常德的攻城战。第六战区第一线兵团的当面之敌均已停止主力攻击,转以守势拒止国军应援。孙长官决心将第六战区第一线兵团各部完全转入攻势,全力击破敌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的阻击阵线,将日军主力压迫于常德城郊,包围歼灭,务求及时解常德之围。但日军四个师团猬集常德城郊,难以突破,有石门之例在前常德固守的前景并不乐观。25日第11军投入第116师团全部,第3师团第6联队、第68联队,第68师团第234联队攻城。第116师团以第133联队为前导再度进攻常德,国军各式火炮炮弹已经用尽,只能以轻兵器应战。日军仍以大队级步炮混成兵力编成攻城敢死队,猛烈冲锋,四面钻隙,意图以绝对优势兵力突破第57师防线。第169团首当其冲,郭章嘉营长督队冲杀,壮烈殉职。第170团营长酆鸿均在城垣死守不退,在近战中阵亡。常德城厢阵地失守,守军退入城中与敌巷战。各营各排即使被冲断,仍在街巷中自发迎战逆袭,与日军反复拉锯相持,坚守不退,并将侵入北门的第133联队逐出。横山勇见攻势迟滞,心急如焚,不顾可能造成攻城部队困难,召集第3航空师团主力空援,仿效美军绝招,在常德城中四处滥投燃烧弹。常德城中处处大火,大半房舍均在烈焰之中,惨不忍睹。

(十三)在大举空袭之后第116师团认为国军即使阵地仍在也必然被这种规模的滥炸吓掉守城意志,于是乘机全力突进。国军再予重创,当头的第133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协屋复遭击毙,各线攻城敢死队溃不成军,守城部队并以机枪击落日机一架。第3师团第6联队附野炮大队全部强渡沅江,一部日军并突入城垣。第169团第1营董庆霞营副见防线被突破后立即果敢率部向城垣冲锋,用刺刀将日军逐出城垣,恢复阵地,董营副则在白刃战中壮烈殉职。第169团稳住脚步后拒险痛击来敌,第6联队在江边进退不得、四处乱窜。国军在守城中展现非凡勇气,最广为传诵者为贾家巷阵地战斗,该阵地驻有第171团第3连一个排,日军在空袭后倾一大队冲锋,不能逐退这个排,复集中炮火轰毁该阵地。余兵八名奋战到底,排长殷惠仁在日军迫近时引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寇同归于尽。孙连仲将军对常德守军的困境了然于胸,在以往历次战例中守城能打到巷战阶段还能奋持不退的前例并不多见。常德是整个会战局势转危为安,甚至转入胜局的关键,绝对不能有失。孙长官在25日电谕第57师余师长,告知第10军已奉命驰援,26日必可到达德山。余程万师长得电知援军已近后大喜过望,立即将孙长官慰劳电文公布周知。据战史记载称第57师官兵士气大振,连伤员也要求参加作战。余程万师长回电,愿与常德共存亡:“职师四面受敌,血战七昼夜,虽伤亡惨重,将所有杂兵编入战斗。但士气旺盛,全体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决心,愿与常城共存亡。”在第116师团与第3师团围攻常德的同时王耀武集团的第74军及第100军集结完毕,已与第13师团激战一周,但是与常德间之联络线已告中断。此时王耀武副总司令下令第100军掩护第74军猛力向黄石巿推进(该地为敌第13师团的主要防守阵地),并饬各师组加强营附无线电一班,大胆向常德钻隙前进,务与常德守军取得联系。25日王耀武指挥所部向黄石巿全力奋进,日军前线各据点皆被攻克,进展顺利。此时常德守军危急,孙长官电令王将军分兵攻占河洑,策应城内守军。王副总司令抽出第19师及第51师,配合各师之加强营钻隙支队,向河洑攻击前进,而以第58师攻击黄石巿正面。第74军与第100军广正面钻隙,使日军第13师团阵线摇摇欲坠。而此时第73军也以收容的残余兵力向慈利进击,全线出击。26日第六战区各部均有进展,但还是没能突破日军阵地。

(十四)横山勇展开全部力量近两个师团攻城,第57师逐屋逐巷,艰苦抵抗。横山勇大怒,下令集结各式火炮逐区分段将常德城完全轰毁,并召集空援大肆狂炸。日军战史记载称横山勇嫌火炮效率太慢,竟下令炮兵冒险推进至第一线,隐藏于破损的民房中,行零距离射击,横山勇并亲至火线观察。1943年11月28日第57师官兵损伤殆尽,余程万师长下令将城内炮工辎部队、政工、师部幕僚及所有官佐杂役编队由第171团团副高子曰中校率领,投入战斗。常德警察亦编入部队,并发掘常德警局埋藏之枪弹一万发,此为第57师之最后接济。此时众望所寄的李玉堂兵团攻击步调依然迟缓,敌除第68师团之外并将第3师团调至此线抵御。军委会每日一电催促李兵团挺进,第九战区也下如期攻克的严令,但是因为日军第3师团及第68师团的坚强防守,第10军战况胶着。军委会急得跳脚,竟越过第九战区,直接细部指示第10军方先觉军长要加强重点于左翼,排除第190师当面之敌。并使出哄骗口吻,强调常德城郊之敌不过几百,第3师团正北退等语,意图哄催第10军快点前进,足可见当时军委会的无力感,但是第10军处第一线自然明白前面挡着的是第3师团与第68师团全部。迟至11月29日李兵团进展仍处胶着局面,军委会一筹莫展。1943年11月29日蒋委员长自开罗谕令两战区司令长官部,方先觉军长接获战区代转的委员长口谕后大惊失色,此时已为29日的晚间10时,距离期限不到半日。第10军三位师长接获委员长严令后立刻展开该方面空前英勇之攻势,在第10军全力进攻之际第3师团主力被预10师冲退。山本三男师团长因此误判预10师为第10军攻势主力,于是立刻重整主力反扑,与预10师激战,第10军真正主攻的德山方向反而开了大门。第3师周庆祥师长抓紧机会,大胆钻隙前进,第3师在一昼夜间竟强行百余华里,直逼德山。预10师因为立足未稳,攻势过于猛烈,被第3师团冲击后牺牲甚大,师长孙明谨战死,全师溃散。1943年12月1日孙长官电告余程万师长第10军已到常德东南,可速与联络,余师长立遣陈嘘云副师长前往连络,但却没能连络上。此时城内屋舍悉成焦土,第57师死据不撤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最后时刻已经来到,深恨友军的余程万师长向孙长官发出最后一电:”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职余程万谨叩。”

(十五)12月3日深夜2时余程万师长召集所属四员团长告知自己已经决定突围,并点名第169团柴意新团长死守阵地。柴团长毫不推诿,起立报告:“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其实柴团长心里明白,援军不可能来了。余程万师长留下第169团残部与第171团残部之一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所属三员团长及两团残部百余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寻找第10军。3日深夜4时柴意新团长离开中央银行大楼,集结第169团残部,进入双忠巷最后阵地,柴意新深知第57师末日已到,决心一死殉国。凌晨日军集中掷弹筒及枪榴弹,迫炮火力攻击双忠巷。柴意新团长奋然起身高呼杀敌,率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敌冲锋,反复肉搏十余次,身受两处重伤仍英勇力战,不幸在白刃战中中弹陨命,壮烈牺牲。随从百余残余官兵伤亡殆尽,双忠巷阵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5日黎明德山复被日军攻陷,第57师余师长率部200人突围最后仅剩83人。1943年12月5日第六战区北面各部作战顺利,但德山第3师被日军包围,军委会判定日军虽在退却中留守常德的部队却达八个联队(这个情报是误判),动向可疑难解。于是下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命令,让两个战区暂持原态势,不要靠近常德,先观察敌情。欧兵团推进中其新11师意外收容自德山突出的第57师残部,余师长向上级报告后显然未获谅解。王耀武军长电令该师协助友军攻占常德,余师长不得以只好命杜鼎团长集结带出来的残部八十余人协同新11师进攻常德。时常德已经撤守,成为空城,新11师毫发无伤于12月7日列队开进常德。在常德的断垣残梁中奇迹似地走出三百余名第57师官兵,望着青天白日旗再度招展于中央银行大楼,不禁痛哭失声。常德尚有三百余官兵存活一事使余程万师长马上被蒋委员长手令拘押,蒋介石并扬言要枪决余程万。军委会原本预期收复常德时会有一场恶战,不料日军只留一个中队死守。欧震将军以新11师为前锋直取常德,才发现日军已然退走。日军发动常德会战时原预定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态势,但由于驻华美国空军于同年11月25日轰炸台湾新竹,加以太平洋战场日军舰船损失严重,日本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研究打通大陆交通线、联络印度支那铁路,以确保南方交通和摧毁美国驻华空军基地的作战问题。

(十六)畑俊六认为有必要确保常德,遂在攻占常德当天电告第11军:“从常德返还时机暂时待命。”并派参谋传达军的意图。第11军由于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对确保常德缺乏信心,不希望确保常德。派遣军于6日同意第11军的意见,命令在适当时机开始从常德返还,第11军遂于7日令各部队迅速在沅江以北整顿态势,准备返还。9日下达于11日返还命令,要求12日到达石门、合口、澧县附近澧水南岸一线。同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57师固守常德18天,全师仅余数百人。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后终于收复常德城,常德血战一时被广为传颂。1943年12月9日军事委员会即令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常德之敌已动摇退却,仰捕捉好机截击猛追,以收歼敌之效。”规定:“两战区之追击目标为长江沿岸之线。”但各部队行动迟缓不力,致日军在未受大的追击情况下到达澧水之线。13日日军派遣军又指示第11军停止撤退,准备再次攻占常德,并确保该地。第11军致电派遣军,要求取消这次作战,待明春再进行进攻常德的作战。又由于中国军队正向其采取合围行动,所以还报告派遣军:“目前态势不宜长期保持,望火速下达指示。”派遣军研究后虽然同意放弃常德,但不同意恢复原态势,要第11军停留在澧水附近山区。第11军于14日再次致电派遣军,建议尽快恢复原态势,并提出如果长期停留在目前的战线上将不利于保持今后作战的机动兵力。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于16日至11军指挥所了解情况,看到部队已减员一万,战力已显著下降,急需整顿、且要守住澧水之线至少需要3个师团,而当前兵力也严重不足,因而决定收回成命,于18日下令:“第11军自今日起选择适当时机,从澧水附近现在战线撤离,恢复原态势。”

(十七)第六战区各部队13日接到追击命令后发现日军停止于澧水之线不再撤退,转为守势,于是向日军发起进攻,但在日军抗击和反击下无大进展,双方暂时形成对峙。日军第11军接到派遣军恢复原态势的命令后下达命令(包括对在渔洋河以东仁和坪、暖水街一带的第39师团、古贺支队及宫胁支队等部队):“军于19日夜开始行动,准备向松滋河右岸地区转进。”日军于22日分别到达松滋河右岸地区,在第13师团掩护下于23、24日先后渡过长江,分别返回原驻地。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部队紧随日军之后实施跟踪追击,仅与日军后卫掩护部队发生小的战斗,至1943年12月25日全部收复失去的阵地,恢复会战前的态势,常德会战至此结束。常德会战期间日军第3飞行师团以第44、第25、第90 和第16战队参战,中国方面使用第2、第4、第11大队以及中美混合团参战。美军第14航空队亦参加战斗,总计使用飞机约200架,共出动216批,使用战斗机1467架次、轰炸机280架次,重点是打击常德、石首、藕池口、华容等地的日军地面部队,11月25日在常德阵亡的日军第6联队联队长中畑护一就是由中国空军2架P40战斗机击毙的。据统计在空战中共击落日机25架,击伤19架,炸毁地面飞机12架。此战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第五十七师“虎贲”之师几近全军覆没,据《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称此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在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阻击,迟滞日军的进攻,并以反攻恢复原态势,给日军以相当的损伤消耗、较重地打击进犯的日军,部分地破坏日军南下的作战企图,在战略上配合敌后战场反“荡”反“清乡”斗争。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罕见的以我军胜利告终的一场重大战役,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对巩固中、美、英的联合作战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八)日军战史称:“这次作战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但在常德却意外地遇到敌人顽强抵抗,经过艰苦的战斗才予以攻占。” 中国方面称:“此役是开罗会议后中国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国际舆论为之一变,此战役至少可使有关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及日军可任意攻入中国内地之谎言宣告平息。”第六战区是常德会战的主战场,战区对会战有着细致的总结。关于胜利的原因在第六战区的报告特别强调两点:敌情判断准确,敌情及其企图始终明了。各部队均肯争捕俘虏,夺取文件,实为本会战最大之进步。如44军在荐祖溪击毙敌重要军官,获得要图与日记,即知敌3D、68D、116D集中之位置。并知敌第一期攻击目标为宜都,第二期会师目标为常德;中美空军的支援得力,常德会战中空军保有大部制空权,实现自会战开始至末期空军除受天候影响外逐日均能照预定目标轰炸或扫射,确实保有大部制空权,迫敌不得不于黎明前及日没后行动,且据各方报告称敌受我空军之伤害颇大。同时第六战区还总结此战暴露的国军20项劣点,其中有4项同无线电使用有关,当算是常德会战中国军暴露中的最大问题。有关日军在第六战区列有10项优点,分别为敢放胆抽调兵力;能以少数兵力守备广大正面;死守据点之精神特强,虽至全部歼灭亦不放弃、溃退;军官战术思想一致,惯用包围迂回、钻隙渗透;惯用便衣队袭击中方各级指挥部;修筑公路力颇强;对于攻城及巷战能运用各种小战法;伪装良好,空中、地下均不易于发现;陆、空联络及炮兵协同均较良好;后方诸勤务颇良好,尤其遗弃伤兵颇少。日军的劣点则有8点,包括:战意低落、攻击精神与企图心均不如前之旺盛;无飞机及优势之炮兵,每不敢放胆攻击;战术上颇多轻敌;后方过于空虚,不能确保已占要点与联络线;战场上遗弃尸体较前众多;无战略预备队,一至战局危急,无法挽救;夜间行动火炬烛天,企图不能秘匿;兵员不足,编制缺额甚多。从日军的战意、遗尸、兵员等方面来看其战斗力与战争初期相比时有了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太平洋战争以来日军在华精锐很多调往东南亚造成的。


二战中日战争(第九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