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白云万山重 守护秦岭万年青 ——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守护绿水青山侧记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心脏地带顶级生态空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完整,素有“中华水塔”和“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特种库”之美誉。保护秦岭生态,就是在保护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基因库。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甘肃陇南地处秦岭西麓,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历来是游客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驴友打卡拍照的“网红景点”。多年来,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的号召,组织消防员走进秦岭密林深处,开展防火专项行动,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巡山护林除隐患,爱洒绿水青山间★

森林消防队伍作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该支队主动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职责使命。清明期间,针对气温回升快、旅游踏青多、上坟烧纸火患大等实际,该支队连续3天派出400余人次深入秦岭西麓,充分利用无人机、测风仪、红外线热成像仪等装备,对道路交通、水系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可燃物载量等信息进行对照标绘,形成精准的林下可燃物踏查“一张图”。
运用山猫全地形越野车,采取无人机巡护、乘车巡护、携装巡护等方式,联合森林公安、林场职工,深入林区开展拉网式巡查督查,及时排除火险隐患,确保清明节期间管护区无火情火警发生。
据了解,清明期间,该支队先后深入天水、陇南秦岭周边5个林场、10余个村镇,累计巡护500余公里,排查整治火患20余处,以实际行动筑牢了西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野生动植物,守得万物共和谐★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秦岭已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土,栖息在秦岭之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被形象地称为“秦岭四宝”,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守护森林安全就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清明防火专项行动期间,该支队消防员与野生猕猴美丽“邂逅”,并纷纷“握手合影”。任务期间,执勤分队主动清理白色垃圾,配合林场检查站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协助划定猕猴群保护区域和游客安全观猴范围,动员林区群众共同保护猴群生存家园,守护“森林精灵”。
一直以来,该支队始终重视保护国家珍稀动植物,先后前往裕河金丝猴保护区以及周边林场,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题宣传,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池鹭、梅花鹿等,以实际行动守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防火宣传进乡村,携手群众护家园

在绵延千里的秦岭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庄星罗棋布,许多村民生产生活“靠山吃山”,开垦荒地梯田,挖掘木耳山珍,并在国家脱贫攻坚大决战中脱贫致富,走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但长期以来的农耕陋习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对秦岭生态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次专项行动,该支队针对春耕生产以及清明祭祀过程中存在的用火陋习,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防火宣传全程,所属4个大队在3市1州6个驻点同步联动,深入林区腹地、乡镇村屯、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林火高风险高、火源管控难度大的地区,开展多批次、全覆盖的森林防火科普宣传,现场传授防火技能,纠治随意焚烧秸秆、林间用火等行为,有效发挥了教育一个群众、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根据统计,防火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支队累计深入10余个村镇,播放防火宣传片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以及基层乡镇防火能力,为推动秦岭生态文明建设长久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保护好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守护好中国顶级生态空间,更是森林消防队伍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与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