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之源史诗巨著,千年传承食疗精髓

孟诜是唐代医药学家,擅于药物研究,重视收集医方和饮食疗法,继承和发展了食疗方术,并著成《补养方》流传后学,经增补后命名为《食疗本草》,成为饮食疗法的第一部专著,为食疗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食疗本草》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收入了大量医食并用品。其书中所写的食用药品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最为常见的就是以瓜果蔬菜,米谷草木及动物脏器为药,食用简便,寓医于食。如羊奶具有“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的作用,它能够治疗的疾病涉及内、外、 妇、儿及眼鼻口腔诸科,范围广泛,适用于男女老少、孕妇和产妇。
《食疗本草》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分析了炮制、贮藏、服用等方法。书中对食物药品的服用方法、炮制过程、辅料添加、贮藏方法,食物在使用中的利弊,以及某些药物多食、久食产生的副作用等事项,均作了言简意赅的说明。如在“香椿”条下注明:“动风,多食令人神昏,血气微。”麻雀“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食疗本草》在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食用药品方面,较以前的同类著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不仅如此,《食疗本草》分析了食疗的地区性差异。该书充分注意到食疗的地区性,对不同地区所出产的食用药物做到了广收博采,对同一药物因产地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疗效也予以注明,还对同一药品尽量细分出其不同部位的不同疗效,以便充分发挥每一药物的食疗作用。如枸杞果实可“耐老去虚劳,补精气”;其叶可“除风,补益筋骨”。由孟氏后人以孟余堂的堂号将孟诜的食疗思想经过世代相传,在现如今更加熠熠生辉,并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余堂九香平是食疗祛湿经方,与其它祛湿名方不同的有两点,一是它选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选材,比较温和对身体没有刺激。二是孟余堂九香平除了健脾祛湿之外,还兼有扶正纳气,温补气血的功效,对身体大有裨益。
《食疗本草》吸收了众多优秀的民间单方验方,并提出了新的食疗方法。它广采前人之说,吸收民间单方验方,经过实践,提出新的食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是对唐代中原地区食疗医学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总之,孟诜《食疗本草》的食疗理论及方法,总结了前人成就,吸收当时民间颇有疗效的食疗单方,并结合自己实践经验,使之更加系统化,内容也更加丰富,把饮食疗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的本草学、食疗学、营养学均有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