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嫦娥四号探测数据揭示古老月壳的矿物组成

2020-05-09 19:57 作者:我们的太空  | 我要投稿

5月初,国际地学领域专业期刊《地质》发表了题为《嫦娥四号发现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多种岩石类型》的学术论文,报道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中的着陆巡视区发现的斜长岩、苏长岩等多种岩石类型,进一步揭示了古老深部月壳的成分特征。

该成果由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类地行星先导专项骨干成员黄俊副教授、肖龙教授和肖智勇教授与美国普渡大学、夏威夷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一年多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遥操作团队驾驶“玉兔二号”完成了17个月昼的工作。他们利用嫦娥四号搭载的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和红外光谱仪等科学载荷,在月球背面巡视区内进行探测,协助科学家们发现了多种岩石类型,其中包括苏长岩、斜长岩和辉长岩等。

2019年3月,科学家们从“玉兔二号”下传的导航相机照片中,发现了一堆与周围平坦地形截然不同的碎石块,并对其中一块岩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月球背面地形凹凸不平,既要保证车体安全,又要在合适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下,使位于车体前侧的红外光谱探测仪对准石块,难度极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遥操作团队经过与科学家和月面支持小组的商议,制定了“远处拉弓瞄准、近处停顿微调”的探测方案,并经过两次探测,最终获得了人类首次月表岩石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该岩石还因此获名“奇缘”。

该光谱经过团队成员的详细分析,并对比美国阿波罗样品光谱特征,发现其是由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橄榄石(含量小于4%)组成的苏长岩

这一研究结果对月球地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四号探测数据揭示古老月壳的矿物组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