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系列全守护灵出典及人物履历百科:蛇目蝶

(本文已授权Bigfun社区独家发布:https://www.bigfun.cn/post/1350805。转载请标注出处)
·蛇目蝶(蛇目蝶,じゃのめちょう)


典故: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在游戏内被称作“蛇目蝶”的守护灵并不是“真正的”蛇目蝶。无论是眼蝶亚族蛇目蝶(蛇眼蝶)属的4种昆虫,还是范围更大的眼蝶亚族昆虫,在外观上都与守护灵蛇目蝶风马牛不相及;作为守护灵存在的蛇目蝶甚至都不能算是“蝶”,不是任何一个现实物种的拟人化——这一点主要在该守护灵的造型和游戏内介绍文本中体现。
第一,该守护灵本身并非以蝴蝶造型、而是以人型姿态现界,在初代CG和守护灵图鉴中可以看到,所谓“翅膀”并非其本身生理结构,而是一件类似披风的无袖外衣。这一点在仁王的官方公式设定集中也有明确展示;





就现实中的“蛇目蝶”而言,该称呼狭义上指代眼蝶亚族蛇眼蝶属的蛇眼蝶(Minois dryas),但这种蝴蝶体色黯淡,且翅上眼纹数与游戏内蛇目蝶守护灵披风上眼纹数量不符,蛇眼蝶属其他三种物种——金色蛇眼蝶(Minois aurata)、异点蛇眼蝶(Minois paupera)和永泽蛇眼蝶(Minois nagasawae)亦然。而如果站在广义角度,在眼蝶亚科下数种被称为“蛇目蝶”的物种范围内进行比照,也无法得到结果,因为这些蝶的体色大多为近似枯叶的褐色、棕色、灰白交杂或橙色,与守护灵蛇目蝶的淡色浅色主色调截然不同;且翅上眼纹数能与守护灵蛇目蝶披风上4对眼纹吻合的,只有台湾小波纹蛇目蝶(白带波眼蝶,Ypthima akragas)、台湾波纹蛇目蝶(密纹波眼蝶,Ypthima multistriata)和银蛇目蝶(古眼蝶,Palaeonympha opalina macrophthalmia Fruhstorfer),而这三种蝴蝶的体态特征很显然与守护灵蛇目蝶的设计要素大相径庭。


最重要的一个判别标准,在于蛇目蝶额头上的触须。无论是1代的过场CG、分灵画面、大谷吉继妖化后的造型还是公式设定集,都强调了蛇目蝶头顶触须是膨大的类似梳子或羽毛的形状(栉状、羽状),这是只有蛾类才具备的特征。



自然界的蝶类多为线状、棒状或前端凸起的高尔夫球杆状触须,尽管样式不一,但大多比较光直简洁(设定集中的薄冰蝶细节图即有体现);尽管有些蛾类的触须也是这类造型,但栉状、双栉状和羽状的触须仅见于蛾类,不存在具备栉状或羽状触须特征的蝶——这一点直接证明了守护灵“蛇目蝶”并不是蝴蝶,而是具有蛾类特征的人形守护灵。


另一个要点在于蛇目蝶披风上的水滴拉伸状突触。翅末端尾突常见于凤蝶科和蚬蝶科部分物种,但这两科下属物种最大特征是鲜艳的色彩和华丽的花纹,且此二科的蝴蝶翅上并无眼状斑纹;颜色单一、翅上有眼状斑纹、且翅末端存在尾突,这三项特征多见于天蚕蛾科的飞蛾,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的主要集中在长尾水青蛾属(尾蚕蛾属,Actias),如宁波尾大蚕蛾(Actias ningpoana)、月形天蚕蛾(Actias luna)、绿尾天蚕蛾(Actias selene)、短尾大蚕蛾(Actias artemis)、日本月蛾(Actias gnoma)等。




但长尾水青蛾属的飞蛾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其翅上眼状斑纹总数多为4个、而非守护灵蛇目蝶那样4对共8个;且无论是蝶还是蛾,都没有前翅末端出现水滴拉伸状突触的现象,这一点应该是制作组在造型设计上的自由发挥。

第二,该守护灵的介绍中提到了这样两句话:
“被认为与死亡及灵魂有深切关联,据说说出其真名之人将会失去性命。因此一般习惯简单以蛇目蝶称之”
“死と霊魂に深い関わりがあるとされ、その真の名を口にするだけで人は命を失うという。そのため、単に蛇目蝶とのみ呼び習わされている”
“与死亡及灵魂有深切关联”,此点确实与日本民间信仰吻合,日本许多地区都有死者化身蝴蝶、或蝴蝶为不祥之兆的说法;这部分内容在系列另一守护灵“薄冰蝶”有更详尽的体现,并非“蛇目蝶”所讨论的重点。这两句话的重点在于,它明确表示“蛇目蝶”并非这个守护灵原本的名字——这是对该守护灵身份判别的最重要前提。
既然这个守护灵本身非蝶,那么“说出真名失去性命”的诅咒更可能是“蛇目蝶”俗称给其套上的幌子,因为如果该守护灵有如此强大的神力,那么在守护灵图鉴中必定会对其大加渲染、而非轻描淡写一句带过;此外,也不排除“说出真名失去性命”是某些更深层实物的表面体现、或者只是对该守护灵原本职能的遮掩——仔细对照初代《仁王》和《仁王2》中蛇目蝶的词条,无论是初代的“闪避耗精降低”、“绝境增伤”、“非绝境状态防止死亡”、“绝境回精速度提升”、“九十九武器结束赋予自动回复体力效果”,还是2代新增的“累计伤害提升妖力增量”、“绝境自动恢复精华量表”、“损失体力提升攻击”,都是让受其庇护者在战场上获得更大生机的“死里求生”效果,本质上是“守护生命”、而不是让武士“失去生命”(当然,要是玩家自己暴虎冯河,那也白搭)。
既然蛇目蝶非蝶、而是蛾,又是人形守护灵,那么它到底是什么?需要注意的前提是,《仁王》系列的所有守护灵都是具有典故的,这些典故或是与宿主经历形成照应、或是直接取自各国神话传说,没有哪个守护灵是凭空捏造的完全架空产物。作为初代《仁王》中除真·女主瑟夏和滑瓢外唯一的人形守护灵、甚至是整个《仁王》系列中唯一具有完整人形特征的守护灵(瑟夏、滑瓢和八百波姬下半身均非人类双腿结构),从造型上就高出其他守护灵一等的蛇目蝶自然身份不俗;它的身份正是《日本书纪》、《古世记》中出现过的一位辅神·少彦名(すくなびこな),也就是初代《仁王》那套主打不消耗岁杀神酒、提升无间狱幸运和丢丢乐伤害,到《仁王2》一变而成隐藏刷宝套的橙色神宝恩宠所对应的神祇。

少彦名,《古事记》记作“少名毗古那神”,《日本书纪》中全称“少彦名命”(すくなひこなのみこと),《出云国风土记》中称“须久奈比古命”,《播磨国风土记》记作“小比古尼命”(すくなひこねのみこと),此外还有宿奈毗古那命、少日子根命、小彦命、小日子命、须久那美迦微等别称。关于少彦名的身世,各种古籍说法不一,《古事记》说他是三位别天津神(别天神、造化三神)中神产巢日神的孩子,被认为是女性神祇的神产巢日神曾派遣自己的两个孩子蚶贝比卖、蛤贝比卖前去复活被迫害致死的大国主神,是与大国主神有密切因缘的神祇;《日本书纪》却说少彦名是另一别天津神·高皇产灵神的孩子,后者别称“高木神”,是八意思兼神和栲幡千千姫命之父。栲幡千千姫命与天照大神之子天忍穂耳命成婚诞下天孙饶速日命(天火明命)、迩迩艺命(琼琼杵尊),故按《日本书纪》说法,少彦名命为天孙迩迩艺命的叔叔;此外,据平安初期《新撰姓氏录》和《先代旧事本纪》(也称《旧事记》)所载,少彦名是神皇产灵尊(即神产巢日神)之子角凝魂命的四世孙,与《古事记》中提及过的天日鹫命(天日鹫翔矢命)为同一神。

从这些彼此难以自洽的说法可以看出,少彦名在日本神代神话中并非处在极重要的地位,最重要的日本神代事迹文献“记纪”二书对其的记载相互冲突,而各种民间神话传说则说法纷纭,表明少彦名的诞生并非值得留意的大事;他最重要的事迹,主要是辅佐大国主神建国一事。
据《古事记》说法,大国主神在出云准备建立国家时,发现有一个身披蛾皮衣(原文作“鹅”,为通假字)的小人,撑着萝藦果荚做成的船(原文作“天乃罗摩船”,周作人译本作“雀瓢”,注曰“‘雀瓢’原文云‘萝摩’,《诗草木疏》云,杙兰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渡海而来;小人靠岸后,大国主神上前询问其名,他也不回答。于是大国主神辗转寻至神产巢日神处,后者说小人名唤少名毗古那神,诞生于自己手指缝隙间,同时也是自己诸多子嗣中最幼小的一个。神产巢日神将少名毗古那神托付给大国主神,让大国主神与其结为义兄弟、共同开垦国土,少名毗古那神遂辅佐大国主神平定苇原中国,事成之后渡往常世国而离去。




《日本书纪》中有关少彦名与大己贵命(大国主神)邂逅的内容大体与《古事记》一致,只是其所乘船只由萝藦果荚变成了白蔹皮,身上穿的衣服也由蛾皮衣变为鹪鹩羽毛所制,而后续情节也有更详细的补充。在《日本书纪》中,大己贵命来到出云国的五十狭狭小汀,在用餐时看见少彦名命渡海而来;大己贵命用手掌小心托起少彦名命凑近观察,却被少彦名命跳起来啃了脸一口。其后,高皇产灵尊解释说,少彦名命是自己一千五百个孩子中性情最为顽劣者,希望大己贵命帮忙照顾。大己贵命和少彦名命戮力一心开垦国土,教会百姓农耕、畜牧、医疗,并针对鸟兽昆虫及各种灾异而指定禁厌之法,遂使国土安定、百姓安康。至此,大己贵命问少彦名“我们共同建立起的国家是否已尽善尽美”,后者答“不一定,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其后,少彦名命至熊野之御碕,之后前往常世乡,《伯耆国风土记》亦说少彦名命在淡岛爬上一根粟的茎秆、结果被反作用力弹射到常世乡,故淡岛(今鸟取县米子市)当地仍有供奉少彦名的粟岛神社(“粟岛”“淡岛”音同“あわしま”);失去搭档的大己贵命无法独自完成造国大业,失意之下辗转彷徨至出云,之后得大三轮神辅佐,才得以确立对苇原中国的统治。


无论是“记纪”中哪本文献所载情节,少彦名与大国主都有密不可分的羁绊,二人的命运交错纠缠,自古以来就被合称为“二柱神”(二柱の神)一同供奉。有研究者认为,少彦名命别名“须久那美迦微”中的“须久那”(スクナ/すくな)与大国主神别名“大名持神”中的“大名持”(オホナムチ/おほなむち)形成“小”与“大”的对比,“すくなびこな”(少日子根、小日子)有“年幼的日之子”(若き日の御子)的含义,与名称强调“大”或“壮年”的大国主神组成对照。少彦名的“小”还从其起源故事中有体现:他是从高皇产灵尊的指缝间诞生的小矮人神祇,最后因为粟秆的弹力而被弹飞至常世国,前者强调少彦名体型娇小,后者则暗示这位神祇与谷物的关联性(粟收获脱壳后就是小米,后者颗粒微小,同样可从指缝间漏下);身材娇小的少彦名与伟男子大国主同被尊为农耕之神,后者象征自农业诞生以来出现的农耕技术,而前者则象征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作物种子。因此,当少彦名与大国主一同出现时,二者均被视为农耕之神;若只有少彦名一神,则其身份会从宽泛的“农耕神”变为更具体确切的“谷物神”或“谷灵神”——比如位于今天大阪市中央区的少彦名神社就并非供奉大国主与少彦名,而是将少彦名与中国的神农炎帝合祀,强调二者在医药、谷物及衍生的商业、平安等共性。



《古事记》中,少彦名所乘之舟由萝藦的果荚制成,这种植物茎皮坚韧,可用于编制织物,这可能是后世将其与曾于天照大神躲进天岩户时编织白和币(木绵)的天日鹫命联系起来的原因;少彦名命与大国主神一同建国,传授农作、医药等各类知识给人类,因此和大国主神一同被视为拓殖、医药、农作、商业与知识之神(少彦名恩宠词条“提升幸运与神宝掉落率”出处),他本人也被奉为禁厌咒术的祖神;由于酒在古代被视作珍贵的药物,传授人们医药知识的少彦名命也被尊为酿酒之神(初代《仁王》少彦名恩宠词条“不消耗岁杀神酒”出处)。据已佚的《伊予国风土记》残篇记载,少彦名命曾卧病在床,大国主神为此引来温泉助其疗养,少彦名命入浴后痊愈如初,故被后世尊为温泉之神和最早的温泉广告,这一职能与初代《仁王》蛇目蝶守护灵词条“九十九武器结束赋予自动回复体力效果”(与泡温泉效果相同)吻合。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小细节在于,少彦名和大国主曾为诸多山川丘陵命名,一些地区传说中有少彦名从常世来到出云、于一块大石上现身的说法,因而少彦名也被后世奉为岩石之神,这也是初代《仁王》少彦名恩宠的丢丢乐词条“投掷石头伤害+5000%”的出处。
关于少彦名的结局,也有值得玩味琢磨之处。“常世国”在《日本书纪》中共出现三次、《古事记》中出现两次;除少彦名结局有细微出入外,另两处记载内容基本一致。根据一贯说法,常世国是个居民不老不死、老者可返老还童、作物丰穰、无忧无虑的国度,类似西方文化语境下的“理想乡”。但在《日本书纪》中,神武天皇之兄御毛沼命(三毛入野命)随天皇东征,行至熊野而遇风暴,御毛沼命在兄长稻饭命拔剑趟海后亦跃入海中,随浪渡往常世国。另一记载则说,垂仁天皇令田道间守(《古事记》作“多迟麻毛理”)前去寻找四时常香的“非时香果”(ときじくのかぐのこのみ,《古事记》作“登岐士玖能迦玖能木实”),田道间守跋涉至常世国,取得八枝八蔓香果后返回复命,不料天皇已崩,田道间守遂将四枝四蔓献与即位的景行天皇,在垂仁天皇墓茔前高举剩下四枝四蔓、悲恸而死——所谓“非時香果”,就是四季均会散发清香的橘柑的果实;


这两个故事中,御毛沼命自为人祭而投海、田道间守往返常世发现主君已逝,被认为是“常世即死后世界”的隐晦体现。这一说法在此后广为流传,“常世”与“现世”相对的认知成为日本传统生死观的重要部分;但所谓“常世国”也并非恐怖的冥界(黄泉),而是具有“丰饶之地”、“诸神居所”、“长生不老之地”、“死后世界”等多重内涵的复合概念。从“常世国”的复杂内涵、以及少彦名此后在“记纪”中再未出场两点入手,许多研究者以《日本书纪》中少彦名“适于常世乡”的“适”有“去往”和通假“逝”两种解读方法,提出少彦名有“回归诸神居所”和“去世”两种不同结局;据《古事记》少彦名“度于常世国”,有研究者提出“度”实作“渡”的说法,认为少彦名的结局是溺亡而至常世;而《日本书纪》和《伯耆国风土记》中少彦名被粟秆弹至常世国之说,则构建了“粟(谷物)”与“常世”的联系,是对常世国“丰饶之地”内涵的体现——无论如何解读,少彦名与常世国的联系都让他被奉为护佑往生者的常世之神,常世国内涵的多样性、以及神话中少彦名结局的多种解读,组合成守护灵蛇目蝶“说出其真名会招致死亡”和实际上为武士提供生存希望的矛盾设定,也正是日本传统生死观与世界观体系下“物哀”与“向死而生”思想的彰显。
传承关系:平维衡-?-大谷吉继-真田幸村


在初代《仁王》设定中,蛇目蝶的最初宿主就是大谷吉继,这既能从该守护灵与大谷吉继之间的渊源加以解释,吉继和幸村之间的传承关系也有据可循。但在《仁王2》中,蛇目蝶被塞给了平安年间生卒不详的平维衡,反而让蛇目蝶的来龙去脉变得复杂紊乱。因此,本条目必须按照两代《仁王》的发售顺序,以真田幸村-大谷吉继-平维衡的顺序反向介绍该守护灵的传承依据。
蛇目蝶在大谷吉继战死后,主动寻找曾经受其庇护而得以扛过致命伤的真田幸村并附身于其上,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史实中真田幸村的正室竹林院就是大谷吉继之女,翁婿二人在关原之战同属西军阵营,且真田幸村此后仍忠实拥立江河日下的丰臣氏,在侍奉君主的态度上与岳父大谷吉继高度一致,初代支线“佐和山的亡灵”中,击碎位于地底的灵石楔柱后就可听见大谷吉继对女婿赞赏有加的独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蛇目蝶的身份就是竹林院”,因为这个守护灵最关键的内容是对应到大谷吉继本人、而不是对应吉继与幸村的翁婿关系,蛇目蝶选择幸村作为新宿主,也并非对应封建时代依父母之言而结成的婚姻、而是因为两任宿主身上有得其青睐的品格所致。



继真田幸村之后,大谷吉继与蛇目蝶的联系主要集中在下面几点。
第一,大谷吉继最为人熟知的家纹(*注1)“对蝶”(対い蝶)与蛇目蝶名称对应;

第二,据《古事记•中卷五•仲哀天皇、神功皇后》记载,若狭国的高志地区分为前、中、后三块,息长带比卖命(神功皇后)在若狭国高志前的角鹿设立行宫、迎接应神天皇,于天皇御临时献上美酒、同时吟唱祝歌“许能美岐波 和贺美岐那良受 久志能加美 登许余迩伊麻须 伊波多多须 须久那美迦微能 加牟菩岐 本岐玖琉本斯 登余本岐 本岐母登本斯 麻都理许斯美岐叙 阿佐受袁势 佐佐”(“此の御酒は 吾が御酒ならず 神酒の司 常世に坐す いはたたす 少御神の豊寿き 寿き廻ほし 神寿し 寿き狂ほし 奉り来し御酒そ あさず飲せ ささ”)。这首祝歌描绘美酒为身处常世的神祇“须久那美迦微能”所酿造,而该名字另一写法为“少名御神”,即被奉为酿酒之神的少彦名;换言之,即“神功皇后在角鹿以少彦名之酒献与天皇”。大化改新后,若狭国的范围被重新划分,“角鹿”被划入越前国,改名“敦贺”、成为敦贺郡;而大谷吉继于天正十七年(1589)领越前国敦贺郡两万余石封地和敦贺城主之职,这可被视为大谷吉继与少彦名二者之间遥远而细微的因缘;

第三,少彦名在神话中最首要的事迹是“辅佐”大国主神建立国家,因此其最先被提及的身份必定为“协助”造国之神(国造りの協力神)。大谷吉继在丰臣政权任官虽不算高,却是丰臣政权初期负责执掌政务的“五奉行”(*注2),秀吉更对其有“百万大军可指挥自如”(紀之介に100万の軍勢を与えて、自由に軍配を指揮させてみたいものだ)的褒美(*注3),《古今武家盛衰记》将其称作秀吉统一日本的主将(屢軍忠を盡し、後太閤天下の主将となりて、終に越前敦賀城五萬石を賜はり、且五奉行に列す),《名将言行录》评价其“爱护民众,智勇兼备,能辨正邪,世人谓之为贤”(吉継、汎く衆を愛し、智勇を兼ね、能く邪正を弁ず、世人、称して賢人と言ひしとぞ),是丰臣政权的重要辅臣。大谷吉继在关原之战前后多次劝谏三成,并在战时竭力维持原定战略,游戏中更将其刻画为辅佐三成挑战德川家康的重义谋将,一如少彦名辅佐大国主建国;大谷吉继最后因势单力薄、难以为继,先于石田三成自戕而去,而石田三成最终亦兵败身死,对应少彦名辅佐大国主创业未半而渡往常世、以及大国主神最后被迫让国予天孙琼琼杵尊统治的神话内容。


第四,大谷吉继在关原之战中仅有1500兵力,从开战之初布阵于关原西南山中村藤川台时,就意在监视预防小早川秀秋15675人部队的背叛;更何况后来胁坂、朽木、小川、赤座等原本预防小早川的部署相继倒戈,与小早川秀秋部形成近两万军势,即便是有指挥百万大军之才的吉继也难以为继。蛇目蝶名虽为“蝶”,实为身着蛾皮衣之神;以对蝶为家纹的大谷吉继早在关原战前就预料此战并无胜算,但仍响应挚友三成而毅然入阵,意欲拼死以小搏大,暗含“飞蛾扑火”之意,与蛇目蝶“名蝶实蛾”契合。


至于《仁王2》中新加入的平维衡-大谷吉继的传承,则主要体现在家纹和家系的传承上。开创伊势平氏(平家)的平维衡与源赖信、藤原保昌、平致赖合称“(藤原)道长四天王”,镰仓中期说话文学作品《十训抄》称四人为世间最优秀的武士(世に勝れたる四人の武士也),平安末期公卿大江匡房则在《续本朝往生传》中将同活跃于一条天皇时期的源满仲、源满政、源赖光、平维衡和平致赖合称“天下之一物”。平维衡出身桓武平氏,而桓武平氏是最早使用蝶纹(扬羽蝶)作为家纹的家系,后世所有以蝶为家纹的家氏大多都与桓武平氏有关——此为家纹层面的传承关系;

在家系上,大谷吉继也与平维衡有些许微妙的关联。关于大谷吉继的家系出身,一般认为可能是以在原氏的在原行平为远祖。行平的七世孙行康在近江国坂田郡担任郡司,行康的六世孙行纲住在朝妻,故称“朝妻氏”,其子行吉通称“朝妻十郎”或“大谷十郎”,其后遂建立大谷氏。但在埼玉县东松山无量寺有一块立于文政三年(1820)的石碑,纂刻了有关大谷吉继家系传承的内容(*注4),其中提到大谷吉继为平氏后裔;此外,据《古今武家盛衰记》的记载,大谷吉继是平姓大谷氏出身,乃是平贞盛之孙大谷盛胤的后裔(吉隆は、桓武帝の苗裔平貞盛の孫、大谷仲記盛胤が末葉な),而平维衡正是平贞盛的第四子。游戏中可能利用这一种说法,将平维衡虚构为大谷吉继的祖先,从而强行圆上蛇目蝶由平维衡辗转传至大谷吉继的设定。




“岳父大谷吉继死于关原时……我就下定决心自己也要为义而生、为义而死。”

对应事件:刑部之死
关原之战中,面对小早川(秀秋)、胁坂、朽木、小川、赤座的先后倒戈,本阵仅有1500兵力的大谷吉继部最终无力回天,从而改变战场局势,开启了西军一侧崩溃的序幕。据《常山纪谈•中卷》第三百一十一“大谷吉隆平冢为广最后合战和歌赠答之事”所载,因患病而几近失明的吉继在盔甲外穿着画有墨色蝶群的绢质小袖,乘着士卒托抬的竹舆指挥作战,痛斥小早川秀秋背叛倒戈的不义行为,留下“莫让我因病致陋的首级为敌军所窥”(病み崩れたわしの醜い顔を敵に晒すな)之语后自尽,由家臣汤浅五助隆贞取下首级就地埋葬;汤浅隆贞随后战死,葬于今天岐阜县关原町,与大谷吉继之墓相邻。


另据《古今武家盛衰记•卷第二》“五万石 大谷刑部少辅吉隆”所言,吉继当日身穿双层绢质小袖,外套一件墨绘群蝶花纹的白色直垂(一种武家男性所着衣物),披挂鸟毛三枚甲、镀银腿甲和画有狸腋图案的膝甲,坐于舆床上指挥,由家臣三浦喜太夫帮忙介错自戕,将头颅以头陀袋包裹,由吉继出家为僧的外甥祐玄带往滋贺的米原安葬。如今滋贺县米原市的下多良仍有大谷吉继的首冢留存。


此外,在吉继居城敦贺城所在的福井县敦贺町,坐落着大谷吉继的菩提寺——永赏寺,寺内有供奉吉继的九层供养塔,供养塔基座上刻着大谷吉继生前曾用过的另一个家纹“违鹰羽”。


*注1:大谷吉继还有一个家纹“违鹰羽”(違い鷹の羽,从样式角度准确来说是“丸内违鹰羽”/丸に違い鷹の羽)。据大正三年(1914)收录编辑付梓的《古今武家盛衰记》第二卷“大谷刑部少辅吉隆”所载,大谷吉隆于天正十三年(1585)七月叙从五位下刑部少辅,受辞偏讳而得名“吉继”,后世一般认为吉继就是在这一时期将家纹由违鹰羽改为对蝶。
此外,据说在庆长五年(1600)的关原合战前夕,吉继以自己的名字与曾经背叛织田信长、最终身死族灭的三好氏末代当主三好义继的名字发音相同(よしつぐ)、会带来不吉为由,将名讳改为具有正面涵义的“吉隆”(よしたか);同时,其在战场上所用的家纹并非对蝶、而是过去使用的违鹰羽,意欲借象征武勇的鹰羽纹来祈求胜利。

*注2:此处并非指秀吉殁后分掌司法、宗教、行政、土木和财政的浅野长政、前田玄以、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和长束正家五人,而是指丰臣政权初期负责处理行政事务的奉行众成员。安土桃山时代并不存在“五奉行”和“五大老”的说法,这两个称呼都是江户时代出现的;担任奉行工作者的数量也并非5人定数,如丰臣秀次事件后就短暂地以宫部继润和富田一白取代浅野长政、形成6名奉行的局面。现代以前所有文献和文艺作品都将大谷吉继列入“五奉行”,但都没有解释这种说法中的“五奉行”具体包括哪五人;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大谷吉继虽并非丰臣政权后期并列确立下来的“五奉行”成员,但在丰臣政权中享有破格的特殊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注3:也有这句话是评价蒲生氏乡的说法。
*注4:原文现代转译如下:“大谷吉隆の姓は平で、従五位下に叙せられ刑部少輔と称し、大谷平次郎盛治の子である。豊(臣秀吉)太閤に仕え、越前州敦賀城主となり五奉行に列せられた。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に美濃州関ケ原で戦死。そして吉隆の孫吉刻は大谷刑部と称し、武蔵州比企郡野本邑に来て没した。文政三年庚辰冬に、祖先を祝う為に碑を建立せんと欲し、記す云々 清水府属臣 ?岡池 貞一 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