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部分问题
首先,本人是一名高二物化地选手,坐标河北某一中(本市最好高中之一,但不是衡水石家庄),在学习地理这一门学科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课堂教学问题,于是就写下了这一篇文章。本篇文章全部为本人所思所想所感,因此如有您感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谅解。
在多年(确切来说是四年,初中两年高中目前两年)的地理学习生涯中,我发现目前很多人对地理的印象是阴间或者玄学,造成这个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理题的偏和离谱。地理是一门和生活十分贴近的科学,甚至很有可能是高中九门课程中和生活贴的最近的学科,因为生活中的任何现象,自然的或者人文的,都是可以变成地理题目的。然而这是这样的特性,使得地理教学非常需要教师的能力,地理出题者也亟需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然就会成为所谓的“玄学”题目。
以下是我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师无法做到课堂以课本为主,而是以卷子练习为主,仅仅是以课本内容为辅,或者压根不重视课本,尤以人文地理显著。
诚然,人文地理的内容是很难在书上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同时仅仅一到两本地理书也难以精细讲解人文地理的全部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地理可以脱离课本和理论,仅仅依靠所谓“常识”(后文会提到)来解题,而是说题目应当是理论的实际应用,用以展现人文地理的显著特点:综合性。综合意味着要思考的变量增多,然而综合并不意味着单个的知识点失去了意义,反而是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深深埋藏在了一道道题目中,等待着我们的综合运用。诚然,课本上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看似无法实际运用到考试中,然而它们实际上和许多人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不用说它们对我们地理素养的提升了。
模拟题偏向于阅读理解。基于许多原因,各地市的模拟题良莠不齐,有些模拟卷和高考难度相差极大(点名某太阳地理题),很多题需要去读懂一大段话才能做出来。
当然,能正确运用新学到的知识的确是一种能力,但是太过于偏向这种“地狱难度”的试题,反而会加深我在第一点提到的这种问题。长期以来,地理都被归属于文综,但地理可粗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大类。自然地理有“理科”性质,虽然在高中阶段为定性学习,但很多的模拟题里材料题一直都在把它变成一种“文科思维”的题目,即阅读理解。真正的自然学科思维不应当这样,而是应当能够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运用起来。
很多人可能会反驳我说,只要高考题出的正确就好了。可是各位想想,高三模拟之前是模拟题做得多还是高考题做得多?所以尽管有高考题这个标准,很多模拟题也会吧地理学生思维带偏了
3.高中地理讲解不透彻,无法做到一个科目的严谨。
事实上不仅是地理,许多高中知识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但尤以地理化学生物显著,许多大学地理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比如流量公式,时序演替等等需要高深的其他学科的是知识的东西,前者需要大学物理和微积分,后者需要一定高中甚至大学生物的知识),在高中都只能是定性分析。这种定性分析需要较强(有时候甚至是极强)的思维,甚至有些看上去不合理的逻辑思维(很可能出题者自己都没明白答案为什么这样做),这也造成了许多“阴间”的题目。有些题目,甚至以大学的定量思考会得出和标答截然相反的结果。
4.当然地理课目的奇特也和部分学生缺乏生活常识导致的。
但这并不是所谓的生活经验导致的,更多的是“常识”的范围难以界定。毕竟常识这个概念及为抽象,有些东西能说是常识有些就难说。并且地球上奇特自然想象数不胜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难以全部了解。当然,这又回到第一点上,也就是应该是课本知识回归这一问题上了。即:学生们能否将试卷上的问题和课本知识联合起来。但是反过来,可能模拟题出题人自己都不了解那个地区的真实情况,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综上所述,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高中知识的尴尬,一方面它比初中知识专业和难了不少,另一方面它又不像初中时的自洽(初中的题目很少有和现有知识冲突的,相反地高中化学等科目题目和知识冲突简直是家常便饭),也不像大学一样完整,能解释许多现象(虽然大学很多东西也是有很大冲突的)。我想说的是,毕竟化学生物地理这些学科相对于数学物理而言还是太年轻,很多东西连最前沿的科学家可能都解释不了,所以高中出现以上问题也是不奇怪的了。当然,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极力避免这类问题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