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普心发心社心带背--84-86天具体资料
第84天
简述意志的品质 (普心 编码: 独自断定 )
① 独立性: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相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② 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
相反: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③ 坚定性:又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相反:动摇性和顽固性
④ 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相反:怯懦和任性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发心 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而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这种他律性实际是幼儿认知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的反映。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前道德阶段(0~4、5 岁)
年幼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模糊的了解,行为受气结果所支配。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②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 岁)
儿童认为规则是固定不变的、由权威给予的。按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时非,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行为结果,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③自律道德阶段(或道德相对论阶段)(10 岁以后)
更多根据动机而不是结果判断行为好坏,认识到规则可通过协商讨论而调整和改变,形成自己的内化了的道德标准。

第85天
简述知识、技能 、 能力以及他们的关系(普心)
①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条件
②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
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
③技能指人们通过练习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按活动方式不同;分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心智活动)
关系:
①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要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徙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②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 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 潜力。如:一个读书很多的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能力低下
③ 知识、技能与能力又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 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可以通过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来判断能力
综述: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个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态度的心理功能(社心)
① 效用功能
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赞许,形成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
② 知识功能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态度有助于我们组织有关的知识,使世界变得有意义
③ 自我保护功能
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态度有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
④ 价值表达功能
态度有助于表达自我概念中的核心价值
⑤ 记忆过滤效应
作为心理准备状况的态度会对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制约,自动过滤掉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⑥ 激励作用
人们对于一种事物的态度越积极、越强烈,态度自身涉及的问题越重要,则对有关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驱力也越大。因此长期的高激励水平,必须以人们对工作有积极的态度为前提。

第86天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普心)
①流体能力:指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内容,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一般20 岁达到高峰,30 后逐渐降低
②晶体能力:指需要经过教育培养,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如词汇识别、言语理解、数学知识等。一生中一直发展,25 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③关系:晶体智力的发展依赖于流体智力,具有相同经历的人,流体智力高,晶体智力发展较好;对于晶体智力发展,仅有流体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环境作用。一个流体智力高的人,假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环境中,其晶体智力的发展也不会高的
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发心)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同伴关系作用:
(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受到赞许和尊重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同伴榜样在改变儿童行为和态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儿童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
(3)同伴式儿童特殊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儿童常从同伴那里获得不能从成人那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并在讲自己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
(4)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当儿童面临陌生或恐怖情境时,好友在场可起到与父母同样的作用来消除紧张和压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