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县---八百年古城

河北蔚县:一座正在加速退化的古城,请抓住它的尾巴
福大人爱旅行

她,距北京仅260公里、拥有1500年建城史;她见证了太多征战杀伐,如今还存留着完整的古城、古镇和民堡。尽管有人评价她“还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但我还是在为她的未来感到担忧,着实担心政府旅游开发步子迈得太大太快,会很容易扯着裆。
一座四方古城,八百古村古堡,奇异打树花,百年玉皇阁,占卜术,晋剧社戏,传统剪纸……一笔笔地描摹,勾勒出了千年古城的轮廓;而时隔两年,古城内外的现代建筑又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散布蔚县古城周边的“八百古堡”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3个小时的奔波之后,越野车终于驶出了京西门头沟的崇山峻岭,进入张家口南部涿鹿地区。蔚县,已遥遥可期。车轮卷起厚厚的尘土,随风飘荡。一条由黄沙和残柏油结合的道路,把一个个窑洞风格的村庄串连起来,让原本就寒冷萧瑟的环境,增添了几许破败的感觉。记得四年前我第一次去蔚(yù)县,不禁感叹于国际化大都市——“帝都”北京的旁边,一直“潜伏”着拥有如此古朴神韵的“邻居”,而它又是如此低调、奢华、有内涵;然而,2012年再行蔚县时,我却再也无法找到如初遇它时那般感动。从那时起,我开始担心,那驰名中外的蔚县剪纸,那流光溢彩的“打树花”和那些传统社戏文化是否一切安好?

蔚县,北京以西230公里的河北张家口市最南端,古称“蔚州”(出自“幽云十六州”),周朝时,称为代国;蔚州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后于明洪武五年建土城,洪武十年(1377年)重筑。由于城门和城墙建筑雄伟,又被称之为“铁城”。历史上,这座蔚州城曾百余次发挥了抵御外族(匈奴、契丹等)入侵的军事作用;在近代历史中,则更是四方通衢、南北方商贸往来的枢纽地带。像凤凰、阆中、兴城、大理等边塞古城一样,悠久的历史和杂糅的地方文化,使这座屹立千年的古城与周边古镇留下了许多独特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众所周知的“蔚县剪纸”和名躁一方的民俗打树花、拜灯山、晋剧社火……不胜枚举,这也是我此行“三入蔚县”的主要驱动力。
蔚县古城设有三门:东为安定门,南为景仙门,西为清远门,惟北城墙未开城门而建有玉皇阁。只可惜,古色古香的古城建筑周边,满是林立的现代化楼宇。
在摩肩接踵的蔚县古城里行车,其实很不方便,我需要时时刻刻防范横冲直撞过来的行人和机动车。高大气派的鼓楼城门下,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前,排着买包子的长长队伍,大嗓门的老板、伙计,再加上顾客的声音,显得好不热闹,只是他们的口音我却听不习惯。其实,无论从气候、人文、吃食、风俗、口音等角度来说,蔚县都不完全与北面的张家口、西面的山西,或者东面的北京一样,是个特立独行的地方,也是几方文化激烈碰撞之地,自古以来都是“胡汉杂居”、兵家必夺之地:南下,匈奴、契丹、鲜卑、柔然、敕勒南下,越太行、破蔚州即可直捣中原腹地;防守,同样是唐、宋、明抵御北部草原民族入侵汉邦腹地的漠南防御屏障,其地理位置何等重要,不言自明。

其实第一次到蔚县时,我就感觉它与平遥何其相似,查阅史料,才知汉末代国国都由蔚州迁往山西平遥的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商贸和民俗文化。所以,不能不说山西平遥与河北蔚县这两座古城颇有些历史渊源,难怪两地文化特质、人文气息何其相似,甚至我们所在的这座蔚州古城也与平遥古城颇有几分相仿。不同的是,平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古朴的风貌依旧没有离开它,新式的现代建筑也没有走进古城池;而蔚县,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文物建筑,但古城内外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建筑,却十分令人惋惜。黄昏时分,我和同伴站在古蔚州夯土筑造的墙垣上,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俯瞰着整个古蔚州城,眺望着远处略有积雪的太行山巅。突然间,我有种莫名的失落,不由地轻叹一声,也说不清是为古蔚州城的过往历史感叹,还是为仄身于“现代建筑丛林”的古城感到惋惜。

昨是今非的暖泉古镇
2007年河北省在全省范围内评选了十个历史文化名镇,暖泉镇名列其中。我相信六年前这个称号对它来说“名副其实”,但现在却感觉“言过其实”。暖泉镇里大多数老建筑还在,还是那些个重量级的老建筑;人也没换,还是那茬地道的庄户人。可就是这五六年的光景,古镇暖泉却莫名奇妙地丢失了最原始的青石、卵石街巷,反倒多了不少外来游客的喧闹;村民与人待客的感觉,似乎也有些“旅游接待户”的意味。有句老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知是否因“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头太响,县里、镇上有关部门的领导坐不住了,便给出了“改造古镇,笑迎八方”的“决心”,但愿这一现象不是暖泉古镇“复古旅游”的前奏。

古时,由于汉与草原民族势力拉锯征战数百年,久而久之,生活在当地的百姓便建起了似村似堡的村落形式,不同于常见的村庄形制。蔚县的村堡多规模不大,且都有高高的堡墙和坚固高大的堡门。平时不显特别,每到战时,关起堡门来就是一座严密的防御堡垒。有的村堡在外墙上还设置了瞭望口和射击孔,以做御敌之用。暖泉镇的西古堡、中小堡、北关堡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堡垒民居型村落”。如今,在暖泉镇的三个古堡中,数西古堡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很多游者每来必往之处。走进高大的堡门、瓮城,一排排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民居古建就安静地沉睡在那儿。沿着堡内的主街一直走到头是地藏庙和古戏楼,每年过年前后会有不少民间性质的晋剧社、戏剧团来这里走场演出,引得方圆十几里的老百姓前来凑热闹,加上为数不少的游客,那场面既热闹又有年味。
邻着地藏庙,是西古堡村委会和村文化站,如今的文化站被一个蔺姓私人剪纸作坊使用着。传统的蔚县剪纸,被作坊老板剪(刻)出了花样,据说他的传统剪纸作品还在全国大赛上获过银奖。我也亲眼见识了他的手艺,一片小小的红纸在他粗粗的大手和刻刀之间随意翻腾了几下,转眼间就生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可见其功力十分了得。从老蔺那里得知告,蔚县有“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之称,县城南部的南张庄村是蔚县剪纸(起源于明代)的发源地。“蔚县剪纸风格独特、在国内各地剪纸中都享有盛誉,绝对算是独树一帜的一支。”他自豪的告诉我,“蔚县剪纸不是‘剪’出来,而是‘刻’出来的。”剪纸工匠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手上捏着小巧锐利的雕刀直接在纸样上刻划图案,然后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所以这种剪纸非常有看头。我们看得起兴,也模仿老蔺的手法刻了几刀,只觉得蔚县剪纸看着简单,做着困难,手法、力道、意识缺一不可。

老蔺的剪纸作坊后面紧挨着西古堡村委会,这儿原是个“九连环”形制的老院子。院子的主人在“土改”以前是全堡子最有钱的大户人家,院子光占地就又好几亩。后来其家势没落了,院主就携家带口迁去了山西,再到土改以后“九连环院”就归了村大队,其余部分分给了一些社员。我站在村委会院子里,仍可以感受到当年“九连环”(院)的气势非凡。如今,有模有样的大院,村里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董家大院、郭家祠堂,都是四进院落。那些门楼、门墩、砖雕、影壁、正堂、窗棂、屋脊……无一不透露着晋商建筑的神韵。如果说西古堡的大院是奢华之作,那堡里众多古民居就应该用“小家碧玉”来形容了。院子小是小了点,但其细节上却见了真章:砖木雕、门板、锁头、老桌椅、老柜子无一不是精妙刻画的上乘之作。不过,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西古堡的主街变样了,原以为只是入口处被改了,可没想到的是,原来整条主路地面上的青石板、鹅卵石全都被掘走了。打听村民后得知,村官们打算将来在这条主街道路面上铺设渗水砖,真有心问问他们到底是咋想的!



顺着西古堡“残存”下来的一段鹅卵石路走出高大的堡门,前行几百米就是北官堡打树花广场。“广场”显得十分简陋,一处几百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平地后面是北官堡的高大堡门。城门上端,被厚厚的铁锈包裹着。在城门上,怎么会有这样大的一块铁锈呢?“这是炮火的痕迹吗?”同伴问我,“不是,这是打树花广场,当然是打树花后留下的铁水印。”
“打树花”是蔚县暖泉镇最别特别的春节古老节日社火,延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也称铄花。每年正月里,暖泉镇都要隆重举行打树花活动。想象一下,在漆黑的夜空,那炽热的铁水,被用力抛向空中,冲向城墙,经过撞击后再向四周散去,那景象是何等壮观!
明清时期以来,暖泉当地的铸造业比较发达,当地百姓因受“铁花”的启发,逢年过节便将废铁熔炼成铁水,由铁匠扬抛甩溅在堡墙上以自娱自乐。没想到,小小的举动,无意中竟成就了一项独一无二的民俗艺术形式。如今,每逢正月十五前后,暖泉镇都要在北关堡举办多场次打树花活动,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小镇最热闹的当口。“打树花”时,把式们头戴湿帽,翻穿羊皮皮袄,脚裹遮火布帘,将熔化的铁、铜、铝溶液装入特质的容器里,用在冷水中浸泡的柳木勺子,将熔水一勺接一勺地向高大的堡门墙上泼洒,整个过程均匀连贯,泼洒位置恰到好处,不偏不斜,不高不低。随之出现的便是一朵朵绚丽的火花,同时伴随着会发出像爆竹一样的噼噼啪啪响声,飞溅的火花形成一个个环绕堡门上方的半圆形图案,将天空、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形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景象,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裕富足。

隔空相望的两个“大宝贝”
黄昏前,我们驾车返回蔚县古城。景仙门的西边不远,一座夕阳中熠熠生辉的高耸古塔吸引了同伴的主意。在他的提议之下,我们向着古塔方向而去。此塔名南安寺古塔,重建于辽代(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在没有现代建筑的时期,蔚县城池里南安寺塔与城北部的玉皇阁相互呼应,是全城一南一北两座最高建筑,它们共同见证着古蔚州城的兴衰荣辱。
南安寺塔高超过32米,为13层密檐式砖塔。古塔整体被分为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塔基为石铁丝垒砌须弥座,塔座砖砌八角形,正四面浮雕篆字;塔下层有祥云浮雕,龛洞门楣上浮雕二龙;格心三交六碗棱花,余四面雕盲窗。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奉军阀混战时,南安寺塔身东侧第1~3层曾被炮弹击中,现在还依稀可见后来修补后的弹痕印记。现在的南安寺塔所在的院子是一处剪纸作坊,名曰“喜花剪纸厂”。每天,剪纸厂的工人们就从千年古塔下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显得很有生活气息。

抓住日落前的最后一刻,我们驱车来到了古城北部的玉皇阁。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玉皇阁,也被称为靖边楼,位于蔚县古城的北城垣之上,是一座雄伟高耸的三层阁楼式古建。玉皇阁始建于明初洪武十年(1377年),后于清代几经修复。我们眼前的玉皇阁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宏伟古建筑,分为错落格局的上下两进院落。从南到北依次为天王殿、小门、玉皇阁大殿。下院由天王殿、东配殿和禅房组成,经由十八级条石台阶跨入小门,即为上院。上院小门两边有钟鼓二楼,正面当中是玉皇阁大殿。大殿前廊下,有明清各个时期的始建、重修碑刻若干,多字迹清晰,笔触遒劲,碑刻均完整。如今的玉皇阁连同南安寺塔,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于大殿前,我们清晰遥望古城中心的南安寺古塔,但我却说不清,蔚县古城这一南一北两大宝贝建筑在今后古城改造的进程中将命运如何?

神秘祭祀拜灯山
在蔚县,近千座古村堡星罗棋布于县辖之内。近些年,随着老村堡文化名声在外,一些知名影视剧组也纷纷派员前来踩点、选景、拍摄。这其中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银幕故事,比如姜文指导拍摄的《鬼子来了》、八一厂的《敌后武工队》、刘蓓的《不觉流水年长》、于娜主演的《母亲是条河》、冯导的《甲方乙方》等一部部银幕佳作,那些真实的画面,便都是出自蔚县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些老村堡。因为蔚县古村堡保存完好,农村味道浓郁、真实,一些新锐导演也将这里看做是最佳外景地:古村、老屋、大树、城楼、井台、石头路……当剧组进入正式拍摄阶段,根本不用耗费太大人力物力,布景工作就完成了,于是这些“老掉牙、土掉渣”的僻壤穷村,反倒成了导演眼中的香饽饽。
汽车穿过热闹的上苏庄新村进入古堡以后,感觉就像来到了另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虽然上苏庄新村与古堡仅仅隔着不到的距离,但环境却判若两样,一边是人声鼎沸的上新农村,而另一边则是毫无生气的旧村堡。在古堡的堡门下遇到几位晒太阳的老年村民,见汽车一停下,便三三两两围了过来。我以为他们是不愿搬迁的村民,遂隔着车窗与他们聊了起来。老人们误会了我们,以为是来踩点的剧组人员,于是争着给我介绍堡子里的事情,并且极力邀请我们去走访他们的古宅老院看看。看得出来,晒太阳只是佯攻,等剧组当临时演员,才是他们守着古村寸步不离的真实原因。

撇开拍电影选外景地的事,单说这个古堡也很有内容。每年农历正月元宵节前夜,上苏庄老村的沉寂会被准时打破,沉寂老村立即变得热闹非凡。这是村民们在进行一种神秘祭祀活动——拜灯山。这是一种拥有400多年历史、几乎在国内已经消失了的祭祀仪式,如今被当地人以社火的形式保留了下来。每到拜灯山仪式时,人们争相观看由数百只陶瓷灯盏摆成并点燃的吉祥字样灯火图案,并群体性地拜祭祈求平安。当晚配合着还要演出大戏、耍社火。我有幸在这里见识过一次上苏庄的拜灯山仪式,绝对汁原味,不受商品社会的因素干扰,但这种绝对原生态的社火祭祀又能坚持到那一天呢?我不知道。
Tips:蔚县古城的吃喝玩乐
住:古城六街招待所是很多旅友推崇的住宿地点之一,价格绝对够便宜,住宿环境还凑合;
食:蔚县鼓楼下的马宝包子铺是个品尝蔚州小吃的好地方。小饭馆的门面并不显眼,但美味的糊糊、包子、茅糕等蔚县特色小吃,在这家小店里都能找到最地道的;
景:古城西北部的灵岩寺、真武庙、财神庙值得一看,只是有些破败。蔚县古城玉皇阁20元/人。南安寺塔、暖泉古镇和古堡没有门票;
编辑于 2021-03-10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