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傩之始—方相氏

2023-07-08 01:04 作者:WANto喵  | 我要投稿

在成为非遗后,关于“傩面”的学术化研究也好,二次创作和文创周边也好,都已趋于饱和。笔者则尝试将傩面拆分来为独立角色从文化层面上来进行介绍。 本期的“方相氏”,当然也是傩面之一,但若仅视之如此,又不甚准确。

首先,若要细说傩面,需追根溯源。作为极其古老的一种文化,傩面是以傩戏道具的形式被保存至今的。而傩戏的原型,于秦汉甚至更早的时期则是一种仪式性的活动,即“追傩”。 在本质上,追傩是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笔者曾在关于《墓地环境构建的文化含义考证》一文中提到“不管在主观上是否有意识,民俗活动往往趋向于把一种抽象概念具象化,以与其传播对象及环境互相适应。所谓的“灾”,在针对丧葬的驱傩这一行为中,则具象化为“魍魉”。”也就是说,魍魉作为灾祸疫病的具象化,正是傩祭中要驱逐的对象。而驱逐魍魉者,则为方相氏。 《论语》:“乡人傩朝服而立于作階,傩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 在带有祭祀色彩的追傩中,方相氏显然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一开始的傩祭,形成二元性质对立的正反派主角就是方相氏和魍魉。

《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而这种样貌在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就可一目了然。

要强调的是,傩面虽然在职能上继承了方相氏。但方相氏从没有一开始就绑定于傩面这一形式上,准确地说,“带着面具的追傩之人”是方相氏,而非哪一张面具叫做方相氏。可以说,傩面采样了极多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的形象。而在傩戏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傩祭始祖的方相氏本身也成为了傩面的采样对象之一。

方相氏在原始的傩祭时期,是一种服务于皇权的专门从业人员,亦即驱魍魉的唯一官方认可人士。而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军傩等其他傩祭的出现,国傩以外的傩祭或为避讳,金刚力士等形象便代替了方相氏成为了傩祭的主神。

而在傩戏发展的主线中,渐渐淡化了“主神”这样的概念,而傩面则通过戏剧的形式极大地淡化了角色的等级性质,通过极多角色的不同特性去达成傩戏的舞台性。在这个过程中,方相氏也成为了其中的角色之一,就好比列举知名酿酒师也不会把杜康单独列举一样。可以认为,方相氏这一形象经过裁剪取样,已经是和最初的祭祀官完全不同的存在了。但另一方面,方相氏又区别于其他傩面的起源,其是真真正正诞生于傩戏,发展在傩戏中的原汁原味的形象。

而从个性上来说,方相氏自己就可谓是凶神一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傩戏角色塑造。在民俗活动,特别是早期的民俗活动中,都倾向于描述一种非人形象的强者。这种接近于“超人”的异常个体更容易被托付于神的权能,从而背负人们的寄托。更何况,方相氏的敌对者是魍魉这样的鬼怪。在后世,怒目的金刚护法也好,魁梧凶恶的钟馗也好,其所带有的武夫的原始威严,都与方相氏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关于面具这一形式。毫无疑问,面具锁定了演员成为一个扁平单一的功能性形象,这不仅仅能够帮助演员代入角色,更重在将神格覆盖在演员的人格上使其接近神——从原理上类似于请神。而方相氏在此方面亦是鼻祖,虽然世界各地的戏剧活动皆有此种形式,但对于傩戏而言,方相氏的黄金四目面才是毋庸置疑的起源。

傩之始—方相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