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RD/TB01+书卡情报 鹰身大丰收!女郎2、本家落穴、传说卡神鸟攻击!

Hello,大家好!我是果礼。
RD/TB01中的三个主题「鹰身」「风战士」「幻龙」再度收获新卡,且这次的新卡都还不错,特别是「鹰身」,收获了一张传说卡「神鸟攻击」!

文本翻译来自NW任天堂世界游戏王区。
网址链接:https://bbs.newwise.com/forum-8-1.html

鹰身新卡


风 4星
【鸟兽族/效果】
ATK/1300 DEF/1400
墓地的这张卡的卡名变成「鹰身女郎」。
【条件】把卡组最上面的卡送去墓地才能发动。
【效果】直到对方回合结束时,这张卡的卡名变成「鹰身女郎」,这张卡的攻击宣言时对方不能把陷阱卡发动。
粗评:
之前在下面这篇文章中就说过,既然出了「鹰身女郎1」,那么「鹰身女郎2」和「鹰身女郎3」肯定都是会出的,只是RD化后,需要修改效果。

因为「鹰身女郎2」的OCG效果中涉及反转怪兽,但RD大概率不会推出反转相关的相关,毕竟反转相关的结算太复杂了,而OCG到RD的一大转变就是“简化概念”,所以,果不其然,「鹰身女郎2」的条件和效果都被大改。
效果卡名的意义,之前讲过多次,这次就不赘述了,主要就是为了和指明要「鹰身女郎」的卡配合。
修改后的效果开始针对陷阱卡,但也只能在「鹰身女郎2」的攻宣时候封锁,如果是原本1300打点的话,意义并不大,但是配合上「鹰身女郎1」和「鹰身礼服」的话,打点还不错。


【通常陷阱】
【条件】对方把怪兽召唤时,把自己墓地合计2只「鹰身女郎」「鹰身三姐妹」回到卡组才能发动。
【效果】那只召唤的怪兽破坏。这个效果的条件把通常怪兽回到卡组的场合,可以再选对方场上1只怪兽变更表示形式。
粗评:
卡图像是「鹰身女妖的羽毛吹雪」,不过效果却是「鹰身」版的「落穴」。
因为「鹰身」MAX在墓地可作为「鹰身三姐妹」、「鹰身女郎1」和「鹰身女郎2」(未来应该还有3)在墓地可作为「鹰身女郎」,所以条件是容易达成的。
附加效果要把凡骨返回卡组,目前只有「鹰身女郎」的凡骨,还没有「鹰身三姐妹」的凡骨,而「鹰身女郎」的凡骨大概率也不会带,附加效果也仅是变更形式,不要也行。



【通常陷阱】
【条件】对方把怪兽召唤·特殊召唤时或者对方把魔法卡发动后,把自己场上1只表侧表示怪兽(鸟兽族)送去墓地才能发动。
【效果】选对方场上最多2张卡破坏。
粗评:
「神鸟攻击」作为传说卡登陆RD!
效果稍微削弱了一点,OCG版本的「神鸟攻击」是任意时点,但RD版本的「神鸟攻击」需要看对方行动,不过总体范围是大,基本上对方一有动作就能发动。

效果:①:把自己场上1只鸟兽族怪兽解放,以场上2张卡为对象才能发动。那些卡破坏。
尽管是2换2,但是能任选对方2卡来炸,放在RD还是不错的,因为RD并不会太在意要花去的那两卡的损失(毕竟之后就能抽满手卡),且往往能换到更高价值的大怪或魔陷。
风战士新卡


【通常陷阱】
【条件】自己场上有表侧表示怪兽(7星以上/风属性/战士族·兽族)的场合,对方怪兽攻击宣言时才能发动。
【效果】攻击怪兽变成表侧守备表示。自己的基本分是对方的基本分以下的场合,可以再选对方场上1只攻击表示怪兽破坏。那之后,给与对方[这个效果破坏的怪兽的原本攻击力]伤害。
粗评:
不错的逆风卡。平时用来保大哥,将对方怪兽扭防,血量落后时,还能提供炸卡和烧血,创造翻盘可能。
但要注意的是,炸卡只能炸攻击表示的怪兽,但当时攻击过来的怪兽已经被扭防了,需要另寻炸卡目标。
所以,一旦对方是用最高攻怪兽攻击过来,就会有一个尴尬之处——最高攻扭防了、炸不了,只能炸其他怪兽,所以最大的威胁还是没有处理掉;但如果最高攻怪兽攻过来的时候不开,要是自己场上只有1只高星风战士,被破坏了,后续就会不满足发动条件。
幻龙族新卡


【通常陷阱】
【条件】对方怪兽攻击宣言时才能发动。
【效果】选自己墓地最多6只怪兽(幻龙族)回到卡组。[这个效果回到卡组的怪兽的等级合计]是16星以上的场合,可以再把对方场上的攻击表示怪兽全部破坏。
粗评:
幻龙族版的「圣防」,有点模仿魔法师族的「暗黑释放」。
「暗黑释放」的条件是要返回墓地的5只魔法师族怪兽,新卡则是要凑到16星以上,并不算难,2张8星怪兽就能搞定。

书卡


炎 3星
【电子界族/效果】
ATK/1200 DEF/100
【条件】这张卡召唤的回合才能发动。
【效果】从对方的卡组上面把2张卡送去墓地。那之后,对方墓地的魔法·陷阱卡是5张以上的场合,可以选自己墓地1张装备魔法卡加入手卡。
粗评:
OCG的「比特机灵」再就业,加入了RD,当起来了消防员。

效果会帮对方堆墓,且后续效果要求对方墓地有5张魔陷,那基本要等中后期才能开,不然就是白白送对方墓地资源。
开出效果后,回收一张装备,但目前电子界族还没有装备流的玩法,特意去组装备均的话,目前的装备还没强到那种程度,还是种族体系更强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