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精点提炼】专题二 02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01法律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调控准则
原始社会规范,具有宗教性和道德性,依靠传统的力量和首领的权威维持
2,法律的起源(简答)
(1)法律起源的历史进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家庭继集体之后成为基本生产单位,私有制萌芽
②家庭生产交换能力不同导致财富积累分化,出现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③生产力发展导致剥削、奴隶制度的诞生产生了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导致阶级冲突,为了避免冲突的加剧,需要一种社会力量介入缓和,该社会力量即为国家强制力,这使得一部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原始社会规范得到国家强制力的认可,成为习惯法。
(2)法律起源的规律(注意区别法律起源的规律和发展的规律,可混搭考选择题)
①由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
②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
③由自发调整到自觉调整(原始习惯是自发形成,制定法是人类高度自觉的产物)

02 法律的发展
1,法律发展的类型(选择)
(1)法律发展的历史类型:依据为法律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阶级本质
①奴隶制法②封建制法③资本主义法④社会主义法;
(2)法律发展的社会形态:依据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特征
①原始社会②农业社会③工业社会④知识社会
2,法律发展的规律(简答)
(1)从神法向人法:
自然法学派标志着中世纪神权世界观对立的法权世界观出现(法律不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的意志),核心为人权、法治;人民主权原则确立、司法独立取代神明裁判等
(2)从身份法向契约法(命理分析):
代表学者:英国梅因(历史法学派),对古罗马父系氏族法律发展的研究发现:
古代法:①调整单位为家庭②个人权利义务的分配以家庭身份决定,差异较大,甚至出现权利和义务主体的分离③古代法为不平等的法,随着社会发展,个人渐成为法律调整单位
现代法:①调整单位为个人②人际关系主要通过契约连结,本质是自由和平等③这决定了现代法律的平等性④现代法也允许合理的差异以保护弱者
(3)从不成文法向成文法:早期标表现为习惯法,成文法是人类抽象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大陆法系也逐渐重视判例法之作用
(4)从族群之法到世界之法:文明间的影响与融合

03法律发展的方式
(简答、概念比较)
1,法律继承
法律发展过程中,审查、批判旧法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合理因素,使其成为新法的组成部分
(1)类型:依据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是否相同:同质法间的继承和异质法间的继承
(2)内容:法律制度、概念、技术、原则、规则;法律观念
2,法律移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选择地吸收、引进、同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弥补本国法不足
(1)提出者:阿兰.沃森(英国);以输入国对被移植的法律的研究分析评价为前提+法律移植包含吸收、引进、同化等多种方式;
(2)内容:法律制度、概念、技术、原则、规则;法律观念;
(3)类型:主动型;被动型;
(4)影响因素:①自然条件;②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机制);③政治因素(政治观念意识是影响移植成败的最潜在的因素);④文化因素(民族文化背景、法律文化因素).
3,法律创新:法律制度、概念、技术、原则、规则、法律观念的独创性革新
(1)法律智慧活动的最高、难度最大的形式
(2)例证:英国信托,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3)条件:客观实际需求+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谨慎的价值选择+以社会生活为来源+试点试错减少成本

04法律现代化(简答)
1,概念:一国法律伴随该国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现代化变革而出现的、以某些特征为显著标志的、从传统人治向现代化法治变革的深刻过程
2,特征
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变革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3,基本模式
(1)内发型:社会诸内部条件成熟的的现代化
自下而上的社会推进型+以法律创新为手段+英法等为代表
(2)外源型:较先进法律对较落后法律的冲击导致的法律现代化过程
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以法律移植为手段+后法律现代化国家为代表
4,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特点(简答)
(1)外源型向内发型现代化模式转变(清末外源型;1980年代以来内发型)
(2)模仿大陆法系到建立具有混合法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清末大陆法特色;1980年代以来吸收英美法合理因素)
(3)立法主导、政府推进、精英主义(清末以及1980年代以来都出现了大规模立法运动,政府推动,借助精英的法律知识)
(4)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结合(清末以来的法律现代化,西方法律制度与中国大众传统观念冲突)
请大家继续关注毓才公众号
更多干货知识点
持续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