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年价值观
这两天看了几个公众号。讲的是少年时期的孩子们的价值观,在他所举的例子中,有直播母亲洗澡的,有以家里死人求赞的,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的。然而这些全都指向了 少年/青少年 价值观
那么,这就开始吧
首先,我先阐明我的观点,处于少年期/青少年(10岁至16岁)的价值观是趋于完整的,仍需引导才可以完善。
这个观点并不是主流的观点,但请容许我加以解释。
10岁到16岁 即 五年级到高一,这正是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我不能否认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缺乏一定的辨认是非的能力,但是正如我的观点所言,不是完善,而是完整。
就拿以家人的死来当做卖点来拿“小红心”来说,终究是奇怪的,孩子对家人的死并不是显得悲伤,到是把这当成卖点。毫不客气的说,这十分符合商业行为,这个孩子有着极大的商业头脑,以及完整的价值观。完整的价值观体现于何处?就体现在把“人”当做“商业”即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伤心事,哪怕是亲人的死亡,他们可以将“死亡”拿来出售、贩卖,获取流量!!!如果说是想博取同情,那尚可理解,但是获取流量,就显得格外的“成熟”,这一套专门利己的价值观闭环,显示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价值观是错误而且恶心的,我们应该去引导让他们向善,完善价值观。
再说直播母亲洗澡或者是贩卖自己母亲睡觉时的照片的这一类。这一类和上面的那一类有不尽相同商业模式的价值观不说,还带有着强烈的“金钱主义”色彩,我不相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的(假如不知道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专门挑着这种时候),他们也知道自己在走钢丝,也知道自己假如被抓住会挨打被骂,但是他们依然干了。这套逻辑很像贩毒,知道错,高利润,高风险,就要去做。很明显的一种商业的价值观,或者说,恶心的价值观。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价值观没形成的人做得出来的,更像是一个“完美的”商业价值观下的一个毒贩或者是人贩子。
可是问题来了,除了这些“商业价值观”的完全,那么其他的价值观呢。
就拿“舍己为人”的价值观来说吧,假如一个人,从小父母的教育都是自我本位的,我很难想象这个人在十多岁后会突然成为“舍己为人”的人,然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今天突然这样,明天突然那样,不会奇怪吗。所以说任何价值观都是在形成而且当形成后就是一个完全体,人的一切行为变得可以解释,尽管会很离谱,但是是可以解释的。
那么就很容易看到,在十到十六岁之间的孩子们,价值观不仅是正在形成的,而且很多都是形成完了的,在这段时间对于价值观的引导,更像是完善和修正。俗语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我们会发现,对于这段时期的孩子们我们很难让他们有所改变,很多时候,当他们做出某个改变的时候,并不是“引导”的作用,有时候更像是自身的价值观某一部分因为引导被“提出”。
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我认为最重要的年龄其实应该是5到9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行为会产生高强度的模仿,这个时候也正是建成良好价值观的时期。同时,不论如何,让孩子在10岁前少接触手机和网络,虽然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孩子,虽然他们的生活将离不开网络,但是,在我们不能保证互联网内容会给他们带来什么的时候,少接触、不接触是最好的方法,父母的言传身教将教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老生常谈的一些“在孩子面前好好表现啊”或者是一些其他,我并不想提,因为我要找的是治根之方——多陪陪孩子,不要去逼着孩子做着做那,不要非得让自己孩子看上去高别人一头,哪怕是少赚一天的钱,少看会手机,陪陪孩子,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出来走走,去公园转一转。真正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形成期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我认为就可以了。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