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连载14】人物对话:初级大联合带来的改变

2023-03-08 10:31 作者:格闰装配式农房  | 我要投稿

文章来源于《六安市黄墩村推行“大联合制度”调研报告》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由乡创公司首席专家赵守飞院长及其研究团队,根据四年对黄墩村的跟踪、研究、辅导的情况,联合撰写。黄墩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合作社,并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赵思伟,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墩村乡村振兴服务项目一线负责人。


问:您一直用“大联合”来定义黄墩村的发展创新,你觉得主要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果?


赵思伟:经过4年的发展实践,黄墩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是村里的可耕地抛荒问题已得到了彻底解决。全村所有能耕种的土地,现在已经全部有效地利用了起来。现在,村里每年有500亩以上的土地开始了两季种植,多了一季小麦和梅干菜。


第二是村庄的农业总收入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这个数字已接近2000万元,足足增加了约1800万元。2021年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107万元,而非经营性收入只占了9万元;人均农业收入达到了1800多元,比2017年增加了1400多元。


第三是黄墩村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在黄墩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体系中,目前从事一产的有5家,从事二产的有2家,从事三产的有3家,已初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一二三
产联动融合发展。


通过改革创新,目前黄墩村每年可创造10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其中,仅为贫困户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有40多个。在稻谷收割、烘干和加工时,在油茶果到了收获季节,黄墩村每天能够为周边村民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




问:围绕黄墩村的主粮生产和村集体组织的发展,您觉得有哪些经营之道?


赵思伟:黄墩村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一直围绕水稻的专业化生产。在产前,主要由黄粮颐生态种植公司统一品种,提出种植方案;产中主要由大黄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提供“四统一”全程托管服务,即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机防、统一机收;产后则由柳抱丝粮油开发公司以订单方式提供粮食仓储烘干服务,由六安山地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服务。


为破解小农户有机链接农业现代化发展难题,黄墩村已初步实现了全程标准化服务,形成了集水稻生产、收割、烘干、销售为一体的产销服务链条;如此一来,不仅增加该村的农产品市场附加值,还推动其不断形成了自我的农业品牌。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并打造可持续且精益求精的运营机制,黄墩村还采取了一套“四化管理”的保障措施体系,即作业的标准化、服务的规范化、管理的统一化、生产的科技化。


在“作业标准化”方面,黄墩村先后邀请区和乡的农业职能部门相关专家,分别制定《耕翻整地作业标准》《播种施肥作业标准》《病虫草防治作业标准》和《粮食收割作业标准》等标准规范。有了这样一套标准化手册,既便于农机手与植保防护人员的操作执行,也方便了农户和相关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在“服务规范化”方面,黄墩村与服务对象签订了一份规范的合同。合同中,对服务主体的服务程序、流程执行、协议履行、质量保证等都有明确要求。如此,村民在“自愿加入、退出自由”的前提下,就可以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收益”、安安心心“托管”。


在“管理统一化”方面,黄墩村针对服务主体还特别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以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管理与领导,便于对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违约行为,有章可循地予以提醒、警告和退出等处理。


在“生产科技化”方面,黄墩村一直在大力推广并不断完善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绿色防控、粮食烘干、飞防作业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黄墩村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农业科技化的贡献比例。


通过这套管理办法,黄墩村的水稻种植每亩减少了30%以上农药用量,20%以上的化肥用量,增加了40%以上的有机肥用量,大大促进了黄墩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水稻销售价格平均每公斤提高了0.2元。


黄墩村案例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协商有效运作的路径创新研究”(AHSKF20187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这个案例也是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小岗)研究院赵守飞院长带领的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团队(乡创团队)推进“大联合”的一个重点辅导案例,并编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连载14】人物对话:初级大联合带来的改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