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晓旭:我为黛玉流泪 谁为我伤心

2022-10-29 14:48 作者:深海少女有点甜  | 我要投稿

文章转载自百度贴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7546271723?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36.3.2&st=1677820070&is_video=false&unique=0200F181EB1AEE3D15B415D4F1DBB15E


       《当代电视》杂志的两位记者找到我,邀我写一篇扮演林黛玉的体会,并对自己的表演做一个评价。我感到有些突然。因为“红”剧播出至今已有三年了,尽管它曾使亿万人瞩目,尽管我曾因在这部辉煌的巨著中扮演女主角而被观众熟悉,然而,三年了,它应该已是过眼云烟。现在又谈起,仿佛是在讲昨天的故事。



        坦率地说,我不能够对我所扮演的林黛玉做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因为观众在收看我的表演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相当高意境的与相当高审美价值的人物的理解,不能不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欣赏品味而有所差异。记得当时有几种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先生说:“从梅兰芳到现在,我看过十几个黛玉,以这个为最好。”一位专家说:“林黛玉是江南女子,为什么要到鞍山去找演员,这不是南辕北辙吗?”一个女学生说:“我就是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有个性,从不溜须拍马。”一位工人观众说:“我不喜欢林黛玉,小肚鸡肠,酸溜溜的。”你看,这不是修养、品味上的差异吗?



        至于我自己的表演,难免有许多遗憾。如:“黛玉葬花”一场戏,从各方面都没有达到原著那种绝美的意境;再如“黛玉之死”,由于剧本的更改,改变了高鄂“黛死钗嫁”的极富于戏剧性的情节,使观众感到陌生,难以接受,削弱了对黛玉的同情。这些是令我感到终生遗憾和不安的。



        然而,从“红”剧开拍至今五年来,我与黛玉久久不能割断的是那些来自海内外的观众来信,从每天源源不断的观众来信中,我得到了一种真正的理解与承认;从信中那些真诚的话语中,我获得了一种极其珍贵的东西,它超越了名、利,也超越了时间。于是我明白了演戏是为了什么,于是我默默地把我的心遥向着千千万万喜爱我的观众,遥向着那些因有着和黛玉一样的苦恼而不断向我倾诉的女孩子们。和她们一样,我曾有过十八岁,也曾有过黛玉式的忧郁。感谢导演王扶林,能让我在那样的年纪扮演了我和许许多多女孩子都热爱的角色。我是在拍摄《红楼梦》中长大的,林黛玉的个性强烈的影响了我,而我也把自己溶进了角色。戏拍完了,荧幕上有了一个陈晓旭演的林黛玉,生活中多了一个林黛玉式的陈晓旭。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已播放三年了,时间并没有磨灭它的光彩,每一次重播都重新牵动了许许多多观众的心。它并非完美无瑕,然而观众却对它如此爱惜。我只能说:“这是因为《红楼梦》著作本身的伟大,还有王扶林导演的魄力,再有便是我们的一片真诚。



       《当代电视》的记者还请我谈谈对电影《红楼梦》的看法,并与电视剧《红楼梦》做一个比较,尤其是就我的林黛玉和电影中的林黛玉谈一谈。很遗憾,至今我还没有机会看到电影《红楼梦》,因此,不敢妄议。我想,每一个演员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演,演出来的角色都有各自的特色,导演也是如此。至于哪一个《红楼梦》更象《红楼梦》,哪一个林黛玉更象林黛玉,我们似乎无须争论,相信时间和观众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陈晓旭:我为黛玉流泪 谁为我伤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