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模组推荐与建议——《杀死托马斯菲尔的人(The Murderer of Thomas Fell)》
相比于跑团游戏使用的规则,故事本身更为重要,因此与“克苏鲁的呼唤”同在一个世界观下的“克苏鲁迷踪”,自然能作为COC跑团模组的一大来源。尽管一个模组跨越规则或多或少会有点水土不服,但是我认为这个困难易于克服,并且某些模组值得这么做。
《杀死托马斯菲尔的人》就是一篇优秀的克苏鲁迷踪模组(以下简称为TOC),无论是萌新还是老油条都能在这个模组中得到乐趣,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知晓TOC规则,文章末尾我会同时给出该模组的TOC原版,以及我自己转换得到的COC版本。这篇短小精悍的模组适合3-5位玩家进行游戏——甚至1-5位也未尝不可,模组里还贴心地设计了五张预设卡,这五张卡都与托马斯菲尔关系匪浅,我也强烈建议守密人使用这些预设卡进行游戏——即使TOC人物卡无法直接应用于COC游戏中,守密人依旧可以将这些预设卡的背景分发给其他玩家作为构建他们人物卡的基础——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无光的灯塔》那样。使用这些预设卡不仅能够给玩家提供十足的动机,还能显著增加玩家的代入感:寻找自己的亲人或者至交好友,显然要比寻找一个普通人更值得调查员们行动。
在这次游戏中,玩家们将寻找一个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托马斯·菲尔。而这次只需要2-4小时就能结束的冒险游戏,将永远改变参与者的人生,并给玩家们留下深刻印象。
以下为对守密人的建议,涉及剧透。
|
|
|
分
|
|
|
|
|
割
|
|
|
|
|
线
|
|
|
|
|
模组本身的建议和玖羽大佬写的指南其实已经很足够,但为了不让跨越分割线的读者无聊,我还是画蛇添足写几段。
正如模组本身介绍一般,这篇模组的某些核心思想取自一部几十年前的老电影——《第三人》,因此,如果守密人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考虑先看完这部电影再带团。看完之后我相信你会惊奇地发现,电影的叙事技巧有许多地方值得跑团玩家学习。
模组第一部分的调查环节将锁定在托马斯菲尔的宅邸中,守密人应该在这时候鼓励玩家们回想与托马斯菲尔相处的点点滴滴,从而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共同构建出托马斯菲尔这个人物形象——就像《第三人》一样。这乍一听似乎很玄学,但又顺理成章且易于操作。在托马斯菲尔的书房里发现他的孩子们的照片时,玩家们可能认为托马斯菲尔并不擅长表达亲情。在地下室发现老旧自行车的时候,玩家们可能认为托马斯菲尔是一个念旧的人——这辆自行车曾被用来教会他的孩子们骑行,当然也可能认为他只是个抠门的老头以至于连自行车都不舍得换。守密人也可以在这个场景中适当增加有意义的物品甚至鼓励玩家自己提出“在这里应该有xxx”的假设。总之,在这个场景中,守密人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像那些鬼屋式冒险一般,把线索分发给玩家就完成任务,而是应该更进一步,让玩家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出托马斯菲尔的形象,他们构建的形象越是具体,在山顶时的抉择就更意味深长——而不是简单的我来了一枪秒了我走了。
与COC不同,TOC的线索获取无需掷骰,因此守密人在COC规则下使用本模组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让玩家无需检定便获取重要线索,同时让玩家通过检定来获取补充线索。很多时候玩家光整理手头的线索就已经焦头烂额了,我个人建议不必在获取线索上再让玩家淘神费力。
当守密人认为玩家们已经得到了所有该获取的线索后、或者当玩家们打算离开托马斯的宅邸时——可能这时候他们打算报警也可能打算直飞南美,就有必要让滚滚雷声催动托马斯家的神秘方尖碑了,玩家们将被一起直接传送到遥远的安第斯山脉,当然可能鉴于守密人的恶趣味,他们可能会分批传送过去。
模组的第二部分将在安第斯山脉展开,在传送地点到山顶的这一段旅途中,守密人可以按照自己想法灵活地插入场景,为玩家们安排好各种艰难险阻。模组中的神话生物石中口虽然大小和战斗力都堪比钻地魔虫,但它们却更喜欢像毒蛇一样攻击,这种习性很适合给调查员带来恐惧与绝望——尤其是随着他们靠近山顶,他们将逐渐明白他们中的受伤者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山顶的神庙将是模组的终局,好心的石中口让调查员挂彩却不立刻结束他们的生命,以便尽可能地让所有人参与到这里的团聚。守密人需要用无数正缓缓靠近的石中口作为这个场景的背景——至少要让调查员们明白这个结束的场景并不是那种角色们可以先时停再互诉衷肠的苦情戏电视剧。留给调查员的时间极为有限,他们需要快速做出抉择:是完成一次拯救,还是如模组名字一般,见到那个“杀死托马斯菲尔的人”。鉴于TOC模组中,如果玩家愿意支付大量的点数,他们可以确保自己通过几乎任何检定——包括射出那颗终结托马斯菲尔生命的子弹,但是同样的操作在COC中无法复现,对此,守密人既可以考虑开放燃运规则,也可以把最后的决定交给骰子。
最后,放出之前我带这个团时团员写的战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