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之眼:美国海军二战期间的两栖作战指挥控制及相关舰船 上 两栖指挥舰

暴风不能漫无目的的前进。

前注:此文章直接翻译自诺曼·弗里德曼(Norman Friedman)所著的《美国两栖舰船与登陆艇设计史》(U.S. Amphibious Ships and Craft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并由本人自行搜集和navsource.org提供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润色。侵删。

尽管在战争之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已经对进行两栖作战时火力支援的需求一清二楚,也清楚利用专门的运兵舰和货船,以及各种专业登陆舰船向滩头投送兵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两栖作战的指挥和控制,以及专用于两栖作战的特殊指挥舰船的需求,在很多层次上都被他们忽视了。特殊指挥舰这个定义,在大的方面指特别建造的指挥部舰或者两栖舰队旗舰,她们将负责协调整个两栖突击行动;小的方面则指小型的控制艇,它们将负责指引和协调登陆艇突击波前往指定的海滩。
英国是第一个同时重视这两个方面的国家。在战前,他们就已经假定,任何两栖作战行动都将由一艘大型战舰负责指挥,例如一艘巡洋舰或者战列舰。1940年9月,英军在试图进攻维希法国控制下的达喀尔(Dakar)时发现这些所谓负责指挥整个行动的大型战舰仍然还要肩负原有的重要水面作战职责,如果它们受命对抗来袭的敌方舰队或者要去执行其它任务,它们就不得不离开登陆区。因此必须要有一艘专用的旗舰。由于英国想要强调两栖作战联合行动的本质,并且他们知道陆军的指挥官将会在船上部署他的指挥部直到可以转移到岸上为止,英国人称这种船为指挥部舰(Headquarter Ship)。就跟海军舰队中的旗舰保持掌握整个海军行动的动向和最新态势一样,指挥部舰将会随时掌握岸上的一切动向和态势。

虽然在1940年英国没有任何剩余的足够大的船能对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但这个想法在1942年重新出现了。1942年1月14日,一份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Combine Operations Headquarter)下属的三军联合通信委员会(Inter-Service Communication Committee)的报告中提议获取一艘指挥部舰。报告中引用的这一做法的优势包括可以在重大行动之前拥有战前训练的能力,因为任何主力舰都不能因为被闲置得太久而失去对行动的准备状态。这个想法在1月28日被参谋长委员会(Chiefs of Staff Committee)批准了,但是此时的船舶情况很紧张,因此第一艘将作此用的船,布洛洛号(HMS Bulolo),直到3月才被征用,6月才准备好。另外,英国改装了另一艘船,先前从法国处扣下的拉格斯号(HMS Largs),之后在火炬行动(Operation Torch)期间支援美军在阿尔及利亚奥兰(Oran)的登陆。在投入使用之后,英国发现拉格斯号作为指挥部舰来说尺寸实在太小了——可用面积只有200平方英尺(约18.6平方米),与之相比布洛洛号有1600平方英尺(约148.6平方米)的可用面积。布洛洛号后来在1943年1月作为卡萨布兰卡会议(Casablanca Conference)的通讯舰。


大约在1942年中,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的英国协调员通过他在华盛顿的代表督促美国海军发展指挥部舰。英国人把布洛洛号和拉格斯号的改装计划和参谋部需求以及性能参数提供给了美国海军。不过比这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Kent Hewitt)1942年6月在英国考察期间对布洛洛号印象深刻。休伊特可能就是让这个想法在美国海军中流行的功臣,某种程度上英国代表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大成果的。负责战备事宜的美国海军总司令办公室的助理参谋长紧急要求最早在1942年7月28日将3艘船改装为两栖舰队旗舰(Amphibious Force Command Ship,AGC)。此时在美国人的术语中,他们将之称为联合行动及通讯指挥部舰。3艘预定从1943年1月开始交付的正在建造的C2货轮在1942年9月19日的一份辅助舰船委员会(Auxiliary Vessels Board)报告中被预定进行改装。之后在1942年9月30日,海军部长(Secretary of the Navy)正式要求从战时航运局(War Shipping Administration)处获取船只用于改装为两栖舰队旗舰。它们被明确描述为与英国正在用于执行两栖行动的指挥部舰类似。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在10月15日批准了改装。最初舰型被指定为行政管理旗舰(Administrative Flagship,APF),这三艘船成为了阿巴拉契亚级(Appalachian class)两栖舰队旗舰,即阿巴拉契亚号(USS Appalachian,AGC-1),蓝岭号(USS Blue Ridge,AGC-2)和落基山号(USS Rocky Mount,AGC-3)。她们是从C2-S-B1型货轮改装而来的。之后,阿巴拉契亚级的改装计划很快又增加了第四艘,卡托汀号(USS Catoctin,AGC-5),作为补充。卡托汀号被认为是一艘与阿巴拉契亚级不同的单艘舰级,因为尽管她也是C2-S-B1货轮,但她是由不同的造船公司,莫尔干船坞公司(Moore Drydock Co.)建造的,而阿巴拉契亚级是由联邦造船公司建造的。因此她的细节与其她同级舰有很大差别。

因此,美国最早要求建造特殊两栖舰队旗舰的决定早于全部美国的实际两栖行动经验,比如1942年8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即瞭望塔行动(Operation Watchtower),以及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对这样类型的船只的需求肯定在11月在卡萨布兰卡的登陆之后被美国海军大幅夸大了——因为就像1940年英军在达喀尔登陆期间的旗舰,巴勒姆号(HMS Barham,04)那样,卡萨布兰卡登陆期间的美军旗舰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USS Augusta,CA-31)被迫在登陆行动进行期间多次离开登陆区,去解决紧急海军任务。
新的阿巴拉契亚级两栖舰队旗舰是围绕着三个空间建造的:一个联合行动室(辅助管控室),负责持续跟进空中和水面上的态势;一个战斗指挥室,全部军种的高级军官都将聚集于此;以及一个标图室。两栖舰队旗舰还有一个作战信息中心(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CIC),有引导控制战斗机的能力,以及一个无线电音频过滤室,负责接收、过滤、评估并转交由音频无线电接收的全部信息。其它输入的信息通过舰上的情报室传递。舰上还有一个航拍照片判读室。两栖舰队旗舰上同时有陆军和海军军官的办公室。舰上还有打印室和地图制印室,负责印出所有两栖突击行动所需的文件和地图。到了1944年11月,作战信息中心和一些其它的舱室,比如航拍照片判读室,被要求安装空调设备。然而总的来说,她们被认为在热带环境下通风条件不足。舰上的船员们确实靠自己动手略微改善了情况,但这个问题在战时一直都没有被解决。因此,在1947年,海军陆战队抱怨船上在锅炉烟囱和军官舱房之间的隔热条件不好。为了容纳额外的舱室,两栖舰队旗舰在她们成对的起重柱之间加盖了一层甲板,盖上了她们在前方和后方的大部分原船舱上方的空间。到战争结束时,她们仍然在前方保留一个船舱。
当她们在1943年完工服役时,她们拥有全部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船中最强大的无线电通讯能力,甚至还包括用于获取情报的监听敌方无线电频道的接收器。实战经验证明了在两栖作战中音频无线电通讯将会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1944年11月,6个在中央接收室的操作员位置被命令改为用于控制无线电电话的电路。
阿巴拉契亚级最初在一座格式主桅上安装了长距离的SK对空搜索雷达。她们在前后各保留了一对起重柱,其前后装有起重吊臂。她们还装有对战斗机指引来说必要的航空导航无线电信标,即YE无线电信标,另外还有YG无线电信标作为补充。到了战争结束时,阿巴拉契亚级中的大部分都安装了TDY雷达干扰器。在战争结束时,阿巴拉契亚级的标准雷达设备配置是SK或SK-2对空搜索雷达,加上一台安装在后方左舷起重柱的SP测高雷达,这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上标配的SM测高雷达的替代品——它们的天线实在太重了。后起重柱上前侧的起重吊臂被拆除,因为后船舱已经被填满了。她们在战时出现了天线信号互相干扰的问题,短程的TBS舰间通讯天线不得不重新安装在舷外托架上,在雷达塔的前后各一座,以免干扰舰上的SK对空搜索雷达。垂直有线接收天线被鞭状天线所替代。舰体后方的水平天线数量被减少,并通过拆除那里的起重吊臂的方式重新安排位置。倒L形低频(Low Frequency,LF)天线被安装在舰体前方。然而比这些问题更常见的情况是,舰上大量的距离彼此极近的无线电发射机一同工作时会大幅度地互相干扰。这一问题突然使美国海军意识到对发展另外一种天线的确切需要。无线电信号互相干扰的问题促成了战后对宽频套管天线的开发,宽频套管天线如今已是非常常见的天线类型。舰上的雷达和无线电设备也占用了可观的空间。到了1944年11月,雷达和无线电发射机被要求放到司令舰桥上方高一层的闲置空间。
到了战后,阿巴拉契亚级的SK/SK-2对空搜索雷达被新的SPS-6B取代,之后又被后继的SPS-17和SPS-37取代。在重型测高雷达,即SPS-8A和之后的SPS-30出现后,它们一般将替代格式主桅上的SK/SK-2,主桅前方或后方将安装比原来更轻的二维天线。在当时,空中预警(Airborne Early Waring,AEW)还是个相对来说不起眼的发展。空中预警机实际上可以变成两栖舰队旗舰的额外搜索雷达,如果舰上有对此来说必要的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在战后同时安装在了航空母舰和两栖舰队旗舰上,但它们最初的重量很大,因此在两栖舰队旗舰上它们只在紧急情况下安装。海军直到1948年才获得可以永久安装在舰上的轻量化终端设备。

海军的第四艘两栖舰队旗舰从一艘从陆军征用的原陆军运兵舰,安孔号(USS Ancon,AP-66,1943年2月改为两栖舰队旗舰AGC-4)改装而来的。安孔号原本是预定要被改装为攻击运兵舰(Attack Transport,APA)的,但在阿巴拉契亚级被预定改装之后很快就被海军选中了。她的舷号最终成了AGC-4。因为她早已作为运兵舰完工,她在阿巴拉契亚级完工之前就已经完成改装,也因此她成为了美国的第一艘正式运作的两栖舰队旗舰。她在1943年7月哈士奇行动(Operation Husky)中被首次使用,当时另外还有一些临时改装的指挥舰也参加了行动。

尽管首艘两栖舰队旗舰的改装在1942年秋被批准,但是在入侵北非的火炬行动期间,美军除了英国皇家海军借用的拉格斯号之外,是没有两栖指挥舰可用的。当时安孔号在火炬行动期间被作为攻击运兵舰使用,之后又一直在负责运输部队,直到1943年2月16日才被送进改装船厂。不过,她赶上了盟军的下一次大规模两栖行动,1943年7月入侵西西里岛的哈士奇行动。在哈士奇行动期间,她运载了中央特遣舰队的指挥官。当时美国海军还没有打算在她的两栖舰队旗舰职责中再加上引导战斗机的任务,相反,一艘LST(Landing Ship, Tank)坦克登陆舰,LST-355被选中,作为战斗机引导舰。对这一选择可以推测的是,坦克登陆舰的坦克甲板提供了足够配备战斗机引导设施的空间,至于雷达可以安装在她的大型上层平甲板上。为了参与哈士奇行动,LST-355安装了一个特别的坡道,以将陆军的战斗机控制(Ground-Controlled Intercept,GCI,即地面管控拦截)设备装载到她的上层甲板上。然而糟糕的是她无法安装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音频无线电通讯设备,以与战斗机或安孔号保持联系。即便如此,这一试验被美国海军认为很有希望,之后在雪崩行动(Operation Avalanche)登陆萨勒诺(Salerno)期间又重新被使用,由美国海军的LST-385和英国皇家海军的LST-305共同负责战斗机控制引导任务。结果LST-385在登陆期间被严重损伤,无法再继续执行任务,而且她们还是不能安装甚高频音频无线电通讯设备。没有专门安装战斗机引导设施的安孔号不得不临时接替损伤的坦克登陆舰引导战斗机的任务。由于没有音频无线电通讯设备,安孔号不得不用摩尔斯电码跟战斗机联系,结果导致安孔号上的标图室里的信息更新出现了严重迟滞。德军还利用了这一问题,通过窜入无线电频道制造假标图情况,并且监听美军的无线电报告频道。另外,战斗开始时安孔号是停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面上的,那个时候她的雷达设备还在有效地工作。后来当安孔号靠近海岸之后,雷达因为在短时间内探测到了过多目标回波信号导致雷达出现了饱和现象。这个教训证明了单艘舰船的雷达是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独应付一切的,整个战区内所有舰船的雷达的探测数据都必须同时联系在一起。于是出于这个考虑,两栖舰队旗舰上的通讯设备的数量又被提高了。






美国海军第八舰队在战后总结中认为把战斗机引导和旗舰职责整合在一起是不明智的。两栖舰队旗舰不仅要大到足够容纳整个指挥参谋部,还要尽量保持不显眼——因为她们要停泊在登陆区内。因为两栖舰队旗舰的价值极高,她们最好是能尽快离开滩头区域,越快越好。这反过来又影响航空指挥官,促使他们尽快上岸,甚至可能要在空域指挥设备在岸上完全部署好之前就上岸。即便如此,美国海军最后还是认为两栖舰队旗舰的职责必须要与引导战斗机的职责结合起来。此时最初的3艘阿巴拉契亚级两栖舰队旗舰的改装还在设计阶段。于是,她们获得了与美国海军的正规航空母舰们几乎相同的雷达设备和作战信息中心。阿巴拉契亚号和落基山号之后先后在1943年10月2日和10月16日服役,并在1944年1月的夸贾林登陆中作为指挥控制舰参加了首次实战。

在雪崩行动之后,特种战斗机引导舰仍然在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和龙骑兵行动(Operation Dragoon)时在诺曼底和法国南部海岸被使用。在诺曼底,英国有三艘改装更彻底的坦克登陆舰,她们的舰种被特别指定为战斗机引导支援舰(Fighter Direction Tender,FDT)。类似的一艘坦克登陆舰也在法国南部海岸被使用过。同时,美国海军在法国南部海岸也有3艘坦克登陆舰,她们在巴勒莫海军行动基地(Naval Operation Base Palermo)安装了特别的坡道以装载战斗机引导设备。美国海军也在太平洋战区使用战斗机引导坦克登陆舰,例如在硫磺岛战役期间就有三艘。

在西西里岛登陆期间,尽管当时有其它几艘引导舰在场,但只有安孔号的战斗机引导队是唯一成功的战斗机引导队。在这些战斗中美国海军获得了不少经验教训,比如对可以耐受海上条件的天线的需求,对与雷达配套的能够自动指示目标位置与距离的PPI(Plan Position Indicator)平面显示屏的需求,对缩减侧瓣波和背瓣波以限制假回波信号出现的需求,对敌我识别(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设备与雷达信标的需求,以及消灭雷达天线与无线电天线之间的互相干扰。两栖舰队旗舰的停泊位置要与岸基雷达安装的位置有相同的考虑。另外,她们还需要与其它单位之间的完全通讯能力(包括一艘动力舰载艇),以及完整的“Y”服务(即现在的ELINT,电子侦查情报)。

6艘原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财富级327英尺型(Treasury class,327’)巡逻艇,比布号(USCGC Bibb,WPG-31,后改为WAGC-31,战后恢复原舷号),坎贝尔号(USCGC Campbell,WPG-32,后改为WAGC-32,战后恢复原舷号),杜恩号(USCGC Duane,WPG-33,后改为WAGC-33,战后恢复原舷号),英格汉姆号(USCGC Ingham,WPG-35,后改为WAGC-35,战后恢复原舷号),斯宾塞号(USCGC Spencer,WPG-36,后改为WAGC-36,战后恢复原舷号),塔尼号(USCGC Taney,WPG-37,后改为WAGC-37,战后恢复原舷号)都改装成了两栖舰队旗舰,因为她们原本作为护航船队旗舰的职责被战前建造的大型驱逐舰所取代了。然而只有杜恩号被重新指定了舷号,即AGC-6——但这个舷号只是短暂的存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又被改为了WAGC-33。其实两栖行动的总管旗舰并不需要特定的设备,实际上一艘稍作改装的攻击运兵舰就能胜任这个任务。这些攻击运兵舰没有特定的舷号,被称为替补两栖舰队旗舰(Relief AGC),下文会提到这些攻击运兵舰。



随着参谋长联席会议在1943年11月批准“必需”计划,他们又另外要求了13艘两栖舰队旗舰。之后在12月,辅助舰船委员会提醒了欧内斯特·J·金(Ernest J. King)上将,在改装两栖舰队旗舰的问题上,没有任何船体能替代C2货轮船体,于是金向海事委员会(Maritime Commission)要求获得正在建造的8艘C2-S-AJ1型货轮,以改装成AGC-7到AGC-14。前3艘,麦金利山号(USS Mount McKinley,AGC-7,1969年1月改为两栖指挥舰LCC-7),奥林匹斯山号(USS Mount Olympus,AGC-8),瓦萨奇号(USS Wasatch,AGC-9)将与卡托汀号相似。而在另外5艘,奥本号(USS Auburn,AGC-10),埃尔多拉多号(USS Eldorado,AGC-11,1969年1月改为两栖指挥舰LCC-11),埃斯特斯号(USS Estes,AGC-12,1969年1月改为两栖指挥舰LCC-12),帕纳明特号(USS Panamint,AGC-13)和特顿号(USS Teton,AGC-14)上,特遣大队指挥官所不需要的仪器和装备将会被省去。这些省下来的空间将用于运载部队和物资,这个规定说明了当时对运载能力的急切需要。这个规定之后又马上被反转了。奥本号和埃尔多拉多号变成了在联合行动中作为支援航空指挥中心的两栖舰队旗舰的标准。



在埃尔多拉多号上,海军炮击通讯中心,行动办公室,战术标图室,战略标图室和通讯办公室被安置在司令舰桥的后方,与司令舰桥在同一高度上。这个变动被计划在所有两栖舰队旗舰上都应用,但是这个变动并没有全部生效。战后,在1945年10月,太平洋舰队的经验教训报告中建议,与其将这些设施直接安在司令舰桥后方(比如为了能让两栖舰队指挥官直接使用),这些设施应该安在联合行动室里,这样它们就可以协调炮击和空中支援。总的来说,两栖舰队旗舰在当时被批评其信息不能有效的集中起来并可直接让舰队或大队指挥官使用。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60年代足够强大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才被解决,因为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用原始方法在任何一个地方展示所有不同空间中的所有标图情况毕竟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在1944年1月时,尽管金请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向海事委员会提出要求,海事委员会还是不愿意为海军提供另外5艘改装两栖舰队旗舰所需的C2货轮船体。之后到了7月,另外3艘C2-S-AJ1型货轮被命令改装为AGC-15到17,成为阿迪朗达克级(Adirondack class),即阿迪朗达克号(USS Adirondack,AGC-15),波科诺号(USS Pocono,AGC-16,1969年1月改为两栖指挥舰LCC-16)和塔科尼号(USS Taconic,AGC-17,1969年1月改为两栖指挥舰LCC-17),于是5艘的要求已经满足3艘,还剩下2艘——这个要求如果算上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的话,那么其实已经满足了。阿迪朗达克级与奥本号及其之后的3艘两栖舰队旗舰类似,只是因为一次1944年7月的会议有略微的改动。她们可以通过舰体后部替代了成对起重柱的单柱桅杆识别出来——因为舰体后部已经没有任何船舱,起重柱和吊臂已经无需再保留在那里了。其船员及乘客容量被增加到了175名军官和950名水手和士兵。跟舰船局(Bureau of Ships,BuShips)所建议的一样,原来的车辆存储空间和登陆艇修理工房被改成了船员居住舱。阿迪朗达克级的登陆艇配置为4艘LCPL(Landing Craft Personnal Large)大型人员登陆艇,以及1艘26英尺(约7.9米)人员艇。实际上阿迪朗达克级在吊臂上携带了4艘登陆艇,甲板上又另外存放了2艘。其武装配置为2门5英寸(127毫米)38倍高平两用炮,4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12门20毫米厄利孔防空炮。与之相比,最初的阿巴拉契亚级的武装配置只有后部的两座双联装40毫米防空炮。

比斯坎号(USS Biscayne,AVP-11,1944年10月改为AGC-18,1949年6月移交海岸警卫队,改名德克斯特号 USCGC Dexter,WAGC-18,后改为WAVP-385,1966年5月改为高续航力巡逻艇WHEC-385),一艘巴内加特级(Barnegat class)小型水机支援舰(Small Seaplane Tender,AVP),被改装为两栖舰队旗舰,成为了AGC-18。她在1943年5月2日到31日期间在阿尔及利亚奥兰的米尔斯克比尔港(Mers el-Kebir)由奎宿五号维修舰(USS Delta,AR-9,前AK-29)改装成两栖舰队旗舰,但是直到1944年10月10日才被重新指定舷号。到了1944年3月,舰船局提议将几艘计划中的大型水机支援舰改为两栖舰队旗舰建造完工,但没有成果。另外,将护航驱逐舰(Destroyer Escort,DE)和巡防舰(Patrol Frigate,PF)改装两栖舰队旗舰的想法也被考虑并且画出了蓝图,但是这些想法并没有得到确切实施。


1944年4月,太平洋战区的两栖部队对新的两栖舰队旗舰颇为不满,他们想要更多的设施,设备和更多的携载人员。然而不幸的是,在两栖舰队旗舰改装上,C2货轮的船体已经被压榨到极限了。例如,阿巴拉契亚号原船员数量为130名军官和738名船员。到了麦金利山号已经增长到了156名军官和877名船员,然而前线部队想要她们容纳185名军官和1000名船员。C2船体改装的两栖舰队旗舰已经无法再增设更多甲板室,除非超过船体本身的吃水——这会危害船体的抗沉性——以及稳定性限制。1944年6月,舰船局提供了两个备选方案:将两栖舰队旗舰的功能拆分出来,或者使用更大的船体,但这两个方案都无法被接受。两栖舰队旗舰存在的意义就是整合指挥功能,拆分出来便会失去它们本来的意义。至于更大的船体,现有的两栖舰队旗舰已经因为她们过大,能够被轻易识别出来的船体而饱受指责了。舰船局只得再考虑别的方法,比如将某些可能对两栖舰队旗舰来说不必要的部分去除。舰船局注意到两栖舰队并不是那么重视空域控制,并且建议将两栖舰队旗舰上的登陆艇移除——这可以由伴随的运输舰提供。
有个情况很复杂的要点——在滩头堡建立之前,陆军空中管制员(即陆军航空兵战术控制员,Army Air Force Tactical Control)要在两栖舰队旗舰上工作,但海军的作战信息中心不是很适合他们。为了参加萨勒诺登陆行动,安孔号就装有这么一个作战信息中心。1944年2月,一个在新服役的卡托汀号两栖舰队旗舰上指挥控制中心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少校建议用船上现有的编队指挥官作战控制中心建立一个相似的控制中心,因为原有的作战信息中心不够大。陆军需要一个大型水平空情标图版来处理大量的空域交通信息——海军原有的垂直标图版无法承受这样的工作量。另外,陆军用塑料图标来指示时间和位置,以便于将大量的互相无关联的空情信息区分开来,而海军的垂直标图版用不了这种图标。如果要装上一块这样的尺寸5×6英尺(约1.5×1.8米)的水平标图版,就意味着必须要把空中控制中心扩大。此外,陆军还使用同样尺寸的水平行动控制台,在这块控制台前,两名美国陆军和一名美国海军(或者英国皇家空军)的空中管制员肩并肩坐在一起,一同负责协调最多12个在作战区域内行动的处在不同高度并且执行不同任务的中队。在地中海的行动证明了3名拦截引导官和一名高级空中管制员必须能够随时观察到作战形势的发展。让这件事更复杂的是,旗舰上的雷达是以本舰为中心报告所有目标位置的,而陆上的行动是基于设置在岸上的坐标网格来进行管控的。因此舰上必须拥有一个网格式行动控制台,并且两栖舰队旗舰所获取的数据都必须转化成基于坐标网格的数据。
英国人在战后评论称,因为美国海军将他们的一系列两栖舰队旗舰的设计和建造都基于一个单一的在早期发展期间成型的设计,这些两栖旗舰并不像随着战争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英国指挥部舰那样适合当下的两栖行动。比如,根据英国的说法,一艘后期的英国指挥部舰,洛锡安号(HMS Lothian),在她1944年7月作为X舰队(Force X)的旗舰前往太平洋参加美国的作战行动时让美国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另一边,美国的两栖舰队旗舰的设施,比如照片,印刷和信号信息可视化比英国的指挥部舰更加优秀。

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想要在两栖舰队旗舰上设置永久分配给海军攻击部队和登陆部队指挥部并行使用的空间,比如联合行动室,联合通讯室和联合信息中心。海军陆战队指出,搭载在两栖舰队旗舰上的登陆部队指挥部随着行动的推进将会转移到岸上,为此旗舰上需要有它自己的登陆艇和两栖车辆。于是,在1947年,陆战队要求两栖舰队旗舰要有至少一个船舱和一座起重吊臂,用于装卸指挥部的机动车辆和机动信号设备。陆战队想要两栖舰队旗舰装备LCM(Landing Craft Mechanized)机械化登陆艇和LCVP(Landing Craft Vehicle Personnal)车辆人员登陆艇,用来将指挥部的装备运送上岸,但是即便如此,两栖舰队旗舰从来没有装备过登陆艇。海军陆战队另外还想要旗舰装备2艘小型快艇,作为通报艇使用,负责在两栖舰队的船只间传递文件和军官。某种意义上来说,LCPL登陆艇已经担任了这个职责。最后,所有的两栖舰队旗舰都需要安装一个直升机平台,利用直升机作为通信手段。在登陆部队指挥官上岸之后,他仍然需要与两栖舰队旗舰保持联系,因此海军陆战队希望为海军攻击部队指挥官与其地面部队的同事从两栖舰队旗舰到岸上之间两边的无线电电传和电话联系都提供足够的设备和人员。
两栖舰队旗舰还因为她们过于缓慢的航速饱受诟病。1945年10月,太平洋舰队想要在原有的航速上再提高2节——这个要求必须使用C3货轮的船体才能满足。之后,海军陆战队又要求两栖舰队旗舰的航速必须要比伴随的运输舰更快,从而让旗舰能在运输舰舰队之间机动。为此,高速两栖舰队旗舰的建造被加入了战后早期规划的建造计划中,但是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真正开始设计和建造。
为了未来的两栖作战,海军陆战队想要足够多的两栖舰队旗舰,提供给最小到师级的登陆部队指挥部。一次由多个师组成的军团级别登陆将会在两个指挥层次上部署两栖舰队旗舰,高层为最高指挥部所用,底层为每最多三个师组成的登陆部队所用。一次集团军(多军团)级别的登陆,比如像冲绳岛(Okinawa)登陆那样的行动,将会往上再增加一个层次,为集团军司令部所用。同时,某种意义上,多艘两栖作战旗舰的职责可以拆分开来。比如在1945年2月的硫磺岛(Iwo Jima)登陆期间,埃尔多拉多号负责作为主要旗舰指挥整个行动,但是与此同时埃斯特斯号另外负责指挥了水下爆破行动和突击前炮击,比斯坎号则负责指挥掩护登陆区域的驱逐舰。
两栖舰队旗舰的存在是一项重要战时机密。很显然日军没有意识到这些两栖指挥舰的重要性,没有一艘两栖舰队旗舰在战时被击沉。当两栖舰队旗舰的重要性在战争结束时显现出来之后,很显然在未来的冲突中她们将会变为防御方的首要攻击目标。因此海军陆战队呼吁建造一种新型的两栖舰队旗舰,拥有强大的被动防御措施和防御武装。

除了这些正规的两栖舰队旗舰之外,部分攻击运兵舰在战时也被海军改装成了次级两栖舰队旗舰,他们有时将之称为“替补两栖舰队旗舰”。一般来说像这样被改装的攻击运兵舰会作为编队的旗舰。她们并不是真正的两栖舰队旗舰,功能也相差甚远,但是她们也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在诺曼底登陆期间,贝菲尔德号(USS Bayfield,前AP-78,1943年2月后改为APA-33)担任了“犹他”滩(Utah Beach)突击部队的旗舰,同时在此期间安孔号是“奥马哈”滩(Omaha Beach)的突击部队旗舰。在之后的龙骑兵行动中,贝菲尔德号作为“骆驼”部队(Camel Force)的旗舰。同样的,蒙罗维亚号(USS Monrovia,AP-64,1943年2月改为APA-31) 和塞缪尔·切斯号(USS Samuel Chase,AP-56,1943年2月改为APA-26) 也担任了同样的职责,她们都曾为火炬行动和哈士奇行动改装成了类似的替补两栖舰队旗舰。1943年4月,利奥纳德·伍德号(USS Leonard Wood,APA-12) 被命令部分改装成指挥部通讯舰,作为“第二蒙罗维亚”使用。与她同为535英尺型运兵舰的哈里斯号(USS Harris,APA-2)和泽林号(USS Zeilin,APA-3) 也成为了分队旗舰。以上的这些改装一部分是为了回应大西洋舰队两栖舰队指挥官,海军少将艾伦·古德里奇·柯克(Alan Goodrich Kirk)在1943年2月一项将单艘攻击运兵舰改装成运输分队旗舰的请求。这些“旗舰”的关键设施包括编队指挥官控制室,作战行动室和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的居住空间。舰船局强烈抗议进行这样的改装,因为这些船的内部空间实在太过紧凑,进行改装就意味着要完全重新调整整艘船。一个重新设计的C3货轮的草图展示了其新增加的甲板室和被缩减的人员载量(78名军官和1309名士兵,先前为91名军官和1465名士兵)。期望中的司令舰桥无法被安装在船体上,船体内部的压载物也需要增加。更糟的是,一部分舰上部队将不得不睡在有五层高的铺位上,一些船舱口将不得不被封闭起来,另外一些军官还得睡在第二平台上。正因为现有攻击运兵舰船体内部空间的过于紧张,1943年6月的一个关于安装更好的雷达设备和战斗机引导装备,加上与指挥官作战控制中心配套的指挥官无线电室的请求被直接拒绝了。
1943年6月,6艘新的贝菲尔德级和其卡斯特分级(Custer subclass)攻击运兵舰在她们建造期间被命令安装各种设备作为分队旗舰和替补两栖舰队旗舰使用,以携载指挥一个师的将官及其参谋人员。第一批按此命令进行改动的运兵舰为坎布里亚号(USS Cambria,APA-36),奇尔顿号(USS Chilton,APA-38,1969年1月改为LPA-38),厄尔莫号(USS Elmore,APA-42)和亨里科号(USS Henrico,APA-45,1969年1月改为LPA-45)。坎布里亚号和厄尔莫号同时接受了更进一步的改装以在必要时作为编队旗舰使用。之后,贝菲尔德号和骑士号(USS Cavalier,APA-37)也接受了改动。她们可以通过在烟囱后额外增设的上层建筑识别出来。这些准旗舰容纳了指挥官作战控制中心和一些其它的必要设施,指挥官作战控制中心上方造有司令舰桥。一个指挥官综合行动与情报中心安装在作战控制中心的后方。另一个安装在上层建筑后方,在后韦林吊臂(Welin Davit)之间的相对较低的新增设的甲板室内容纳了作战信息中心和指挥官办公室,联合行动室安装在小艇甲板层上,将官室则安装在主甲板上。她们另外还包括了参谋军官的卧铺居住室,无线电发射机室和两个无线电接收机室(二号无线电室和四号无线电室)。作为对额外增加重量的补偿,她们前方的三层韦林吊臂被拆除了。

之后,在1944年1月,伯利号(USS Burleigh,APA-95),塞西尔号(USS Cecil,APA-96),门多西诺号(USS Mendocino,APA-100),蒙图尔号(USS Montour,APA-101)里弗赛德号(USS Riverside,APA-102) ,以及威斯特摩兰号(USS Westmoreland,APA-104)也被命令改装为运输分队旗舰。此外,卡拉威号(USS Callaway,APA-35) ,克雷号(USS Clay,APA-39),卡斯特号(USS Custer,APA-40),都佩奇号(USS Du Page,APA-41),厄尔莫号,法耶特号(USS Fayette,APA-43) ,诺克斯号(USS Knox,APA-46),拉马尔号(USS Lamar,APA-47),里昂号(USS Leon,APA-48)和巴恩斯特布尔号(USS Barnstable,APA-93) 都安装了必要的通讯设备,但并不是特别设计为分队旗舰的。之后,1945年4月,预定为作为次要旗舰的乔治·克莱默号(USS George Clymer,APA-27)和另外四艘C3客轮也被命令接受改装,后者即亚瑟·米德顿号(USS Arthur Middleton,APA-25),查尔斯·卡罗尔号(USS Charles Carroll,APA-28),蒙罗维亚号(USS Monrovia,AP-64,1943年2月改为APA-31)和卡尔维特号(USS Calvert,APA-32)。其中蒙罗维亚号已经接受过了部分改装。除了这些攻击运兵舰之外,将水委一级(Achernar class,AKA-53开始)攻击货船改装为次要旗舰的蓝图也已被画出,但是没有实际执行。


到战争结束时,两栖舰队旗舰又面临着另一种威胁。因为她们装有大量的通讯和指挥设施,她们很有可能会被叫去指挥非两栖作战行动,一个问题随之显现——要如何让她们履行她们的主要职责呢?
直到1960年代末,美国海军才开始建造新的两栖舰队旗舰,即第二代蓝岭号(USS Blue Ridge,LCC-19)和惠特尼山号(USS Mount Whitney,LCC-20)。战争结束后9艘两栖舰队旗舰才铺设龙骨,她们从未被完工过。之后,奥林匹斯山号和阿迪朗达克号分别在1956年4月和1955年2月退役。幸存下来的5艘两栖舰队旗舰,麦金利山号,埃尔多拉多号,埃斯特斯号,波科诺号和塔科尼号一直服役到1969-1971年。到1950年代中,全部剩余的两栖舰队旗舰都在舰艉安装了直升机平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重型雷达测高仪被安装在了她们的格式主桅上,取代了她们的旧型号,也是在这一时期她们前方的韦林吊臂被拆除——所有的舰载艇都存放在甲板上,由前方起重柱上的吊臂负责装卸。麦金利山号和埃尔多拉多号在1963-1964年间的第二期舰队恢复与现代化改造计划(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I,FRAM II)中接受了现代化改造。这些现代化改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上层建筑(02层)前方进行了可观的扩大。


另外,替补两栖舰队旗舰也仍在战后继续服役。菲蒙号(USS Fremont,APA-44,1969年1月改为LPA-44) 和亨里科号,可能是由于她们担任作为旗舰的重要职责,在1950年代期间她们都拥有非同寻常的自卫武装,包括3座四联装40毫米防空炮和她们原有的5英寸高平两用炮。亨里科号拆除了一座韦林吊臂以扩大她的上层建筑,之后在1960年代她安装了ULQ-6干扰器——这套设备一般只留给重要作战舰船使用。坎布里亚号和菲蒙号也在第二期舰队恢复与现代化改造计划中接受了改造,增设了一个直升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