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9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

2023-02-03 08:57 作者:Philology_高考语文  | 我要投稿

2019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

(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北、河南、山西、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

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

深圳科学高中:罗佰方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复兴中学的李克勤,——对,和那位香港歌星同名字,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

如今,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觉。看看周围吧,越来越多的人不尊重劳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否定劳动的价值。你听,这些话你熟悉吗?“我要学习没有时间劳动”,“有机器人代替劳动就好”,“花一些钱雇别人劳动...”再放眼家庭生活,许多家庭日常灶冷锅凉,没有人愿意做饭,仅仅是点外卖或者吃盒饭而已,周围环境一时垃圾成山,废品遍地。这难道就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改变吗?

绝对不是!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劳动的价值,不尊重劳动。曾经,我们的祖先迈着坚实的步伐,扛着笨重的工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从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耸入云际的布达拉宫,每一项雄伟壮观的建筑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先民勤劳的汗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修建这些雄伟壮观的建筑并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完成了,留给我们后人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这正是依靠劳动的力量。

由此说来,其实电子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和部分人的劳动,无法成为劳动的全部。一个按钮或者一道指令,劳动的结果就可以“不劳而获”,效率仿佛提高了,但高效率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割舍我们劳动的乐趣?难道是为了松懈我们骨子里的勤劳品质?我们该如何品味劳动之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的美与自然的美高度结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追求劳动美的志向是难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因也是无法转改的,这条基因深深地写进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民的身体里,我们不想成为忘记劳动、漠视劳动的“转基因人”!

其实,劳动很好地统一了身心,可以达到身心愉悦,许多智慧都是在劳动中发现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的外在形式固然发生了变化,虽然古代男耕女织的家庭劳动模式几近绝迹,但穿衣吃饭的乐趣不应该被人们轻描淡写地省略掉,劳动的内在意义经典永恒,弥足珍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即将实现,在这历史性的一刻,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尊重劳动,奋发图强,我们要接过祖先的劳动工具,继承祖先的勤劳品质,牢记历史使命,继续在希望的田野里劳动,在肥沃的土壤里深耕!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名师综评

(广东省高州市冯文新)

仰望满天星辰,脚踏坚实土地

——浅解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

广东省高州市冯文新教师工作室

2019年中国语文教育界的春晚(注:此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滕威教授对语文高考全国卷的评价)如期而至,而本场春晚的压轴好戏——作文题也拨开迷雾现真身。一年一高考,一年一吐槽,这似乎又是一场可以预见的话语狂欢会。或者又会有人认为,这又是政治老师绞尽脑汁精心炮制出来的申论考试,或者认为这又是一场平庸空乏、毫无温情可言的较量。作为本场春晚的看客,我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声音,对话全国1卷作文题。

一、命题原则:立德树人,守正出新

早前,有命题专家指出,如今之所以要强调高考的政治性,是因为中国教育这二十年来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而放松了思想教育,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道德缺失。因而,“立德树人”便自然而然地作为高考试题命题的一个原则。今年的全国1卷作文题,很明显就是强调了作文的教育功能,“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恰恰体现了育人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现在看来,总是有人吐槽高考作文命题像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也是不无道理的。如此看来,命题中心也是相当关注社会舆情的,贴心地来了一次“劳动最光荣”、“劳动是财富”的命题。

今年的作文题正如笔者所言:仰望满天星辰,脚踏坚实土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劳动的身影最迷人,材料引导大家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献礼青春,甚至是民族复兴,看似“微不足道”的劳动,却偏偏是国家大事、民族伟业,此为“仰望星辰”;而材料巧妙地考查了考生们的语文素养、生命体验和联系生活的能力,从而进行个性化、富于创意的表达,此乃“脚踏土地”。总而言之,高考主旋律无论怎么变,“立德树人”永远是不变的主调。

二、命题属性:积极导向,尊重个体

细读材料,不难发现,今年的命题虽然过于保守,但还是将更多的话语权充分地交由考生。笔者认为,本次命题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审题弱化,可写性强

本次作文,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特点:审题弱化,可写性强。就材料本身而言,命题的拿捏得还是比较合适的,“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这一倡议充分考虑到了考生的地域性以及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所以在审题上是没有过多设置障碍的。可写性上,本次的命题,同样能引导学生通过演讲稿、提建议等的形式去关注社会、感悟人生,意义重大,而且让考生有话可说,语文素养不错的考生也有更多的表达空间,我们应该点赞命题中心的这种诚意和温情关怀。

(二)关注体验,生活性强

本次命题,非但没有剑走偏锋,反而是回归原点。既然不是网上热传的宏大主题,考生应该不会再被宏大的叙事绑架,也不会再来一次轰轰烈烈的人云亦云,歌功颂德。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关注考生的个体体验,积极导向考生在作文中加入生活化细节画面,进行个性化、由于创意的表达。“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这一命题比较容易写真事、抒真情,考生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写出自己对劳动的独特体会与感悟,避免空洞、泛化,避免虚情假意。这样生活性较强的命题,融入了个体的生命体验,文章便会真诚可信,行文也自然生动活泼、自然轻松。

(三)指令明确,交际性强

本次命题,延续了近四年高考对任务驱动的强调,有明确的任务与语境。比如,整个材料正反兼备,表明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列举了生活中不尊重劳动的种种现象,正反的对立,很容易为考生创设演讲的语境。当然,写作的对象也很明确,那就是“复兴中学”的同学,这里过度解读一下也无妨,考生可以由“复兴中学”联想到、升华到“劳动就是民族复兴的入场券”也是未尝不可的。

写作的任务同样明确:

文体任务:写一篇演讲稿。

内容任务: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思维任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其它任务: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因而考生行文时,任务与语境也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本命题有关正能量的主题导向更加明确,积极的情感表达成为本次作文的标配与必须,考生几乎没有负面情绪可以宣泄的机会与空间。

三、解码命题:仰望星辰,脚踏土地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它必须具备几个特征:针对性、艺术性以及鼓动性。从各地的模拟卷以及平时的作文训练看来,很多考生对此类文体已经熟透于心,因而在格式上存在的文体应该不大,“针对性”这一点也相信很多考生能做到,因为导向已经很明确,就是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造财富,仰望星辰。因此,真正能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还是演讲稿的“艺术性”以及“鼓动性”。

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求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倡议同龄人热爱劳动,可以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引人入胜,然后亮明观点,摆明事实,讲明理由,最后提倡呼吁,这是比较靠谱的一种写法。当然,要增加艺术效果,必要的名言警句、修辞手法、论证方式、夹叙夹议等,这些都是有必要的。

本次演讲稿的最终任务是“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就意味着它必须具有鼓动性,而鼓动性和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它必须实现理、事、情的交融统一,冷静严肃的层层剖析,高度概括的哲理,生动形象的的叙事,辅之以热情的鼓动、感人的情怀,造成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氛围。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一定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能达到的,在此一言两语亦无法让考生到达如此高度。

总之,本次的全国1卷作文题,看似有话可说,但往往无处诉说,看似柳暗花明,实则山重水复。至此,或者很多考生会抱怨,平时宏大主题式的训练、申论式的魔鬼训练完全派不上用场,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华丽转身。然而,我还是倾向于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的观点:“一个人不放纵自己的才华,而把自己诸多奇思妙想控制在一定的规则之内,适应现有的规则,争取拿到高分,这不仅无可厚非,还是一种智慧之举”。

最后,愿所有考生的作文,既能仰望满天星辰,又能脚踏坚实土地。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文章转载语文阅刊

2019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