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佳期弹指过,回转前尘梦难得
*主观考察向
*结合前篇食用
水浒的作者是谁?水浒传怎么写的?从最初版本的施耐庵到施、罗二人共写,大众似乎对后者兴趣很高,还引经据典地找了许多证点,其中就有“前十三回增插说”“好汉定场诗说凭据说”等文学性极强的分析,而且都能被读者所接受。
然,本篇不论其他好汉,单说林冲,他是水浒书中非正史向的杜撰角色,但人设又如此真实,作者(们)将他塑造为天雄星,倒不如名叫天惨星算了。
林冲出场时三十四、五岁,这年岁像一道分水岭,将他下凡的命格生生劈做两半,他的去处已经被作者定死了,可是我们也许还能寻找他的来路。
对,为一部神魔小说中杜撰的角色,结合史实,去寻他可能的来路。
林冲,东京汴梁(开封)人氏,官职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官属殿帅府。
前篇的时候特意介绍了这殿帅府就是北宋的殿前司,两司三衙中的三衙之一,管兵而不能掌兵,受有调兵权的枢密院牵制。只因太祖赵匡胤经历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掌握兵权和有调兵能力的分属部门极为敏感,将官和兵都进行了收权与分权,在官衙上设置节制,使各机构之间互为制约,又推崇重文抑武之风,用文官担掌武将的兵权。可制度办法都是有利有弊的,以文管武使武将地位越发低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打起仗来指挥不灵也是常有的事。
晕了吧,但我想开创这制度的赵匡胤官家是不会晕的,自己就是夺兵权作了皇帝,必须要留后手以防朝中有人生变啊。
老规矩,原著里没提及的人,就当早亡/根本不存在,冲哥是独子的可能性很高,他的娘子是独女的几率也不低,锦儿是个使女,冲哥与贞娘的感情不可能让锦儿成为通房丫鬟那样的身份,最多最多,贞娘的父亲张教头认锦儿做义女,或是贞娘认锦儿作义妹,“二女共事一夫”的情况在林家出现的可能为0。
冲哥祖籍在哪里,施老先生没有交代清楚,似乎一句东京人氏便打发了,往上提也只有智深与冲哥第一次见面时的一句:
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
父亲是提辖官(此处可见前篇),这样的官身,要么林家几代都是公人一路升上来,要么是从外右迁进的京,冲哥出生于汴梁这一点应了他东京人氏的背景,故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那,既然是世代公人,为什么到冲哥这儿就只是个禁军教头了呢?
作者没提冲哥文功名的背景(这一点必须要说,梁山上有明文标注公务员且文官出身的比如宋江、乐和等,还有教书先生出身的吴用、六案孔目裴宣、落科举子蒋敬、书法家萧让等等)。一个在汴梁长大的小郎君想要读书还是很容易的,宋代私学、书院的发展达到了一次小高度,学费可观,贫苦人家甚至能免学费,就算林家的资金供不了冲哥到国子监读书,在汴梁城寻得私学开蒙也是必须要的。
冲哥的枪棒路法受林提辖传承,这可是智深一眼就看出来的,《说岳全传》有言称:
......那周侗是那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师父,又传过河北大名府卢俊义的武艺,本事高强......
如果非要将两本书搭在一起,时间线上的安排就要更加复杂,不是硬蹭热度的话冲哥到周侗身边学艺也要在弱冠之年以后了,倒也说得明白为什么在重文的社会风气上,一位官二代小郎君却没走考取功名的路。
电光火石之间我想到,除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再有就是禁军自上而下的“虚弱”!澶渊之盟后宋辽议和,赵官家便觉得军队的存在是不必要的了(加上官家们对太祖心病的了解),没有战争,没有实战训练,对军队的轻视日渐盈满。北宋后期的党争,导致禁军吃空饷、中上层贪腐问题自仁宗朝末开始一直拖到了靖康之变!
说到这儿了,在我的角度上给徽宗赵佶官家扯白几分罢。他这人是艺术细胞爆棚不假,可北宋的覆灭并非他一手造成,多年的沉疴太重了,赵佶官家走了熙宁变法的后路,对财政、文教、礼制都翻了翻,设居养院、提供社会救济,主抓了文治,而且从未大权旁落在蔡京等宰甫手中。
对,从未。
但他犯了和前朝赵官家们一样的错误:不动军队。北部地缘政治变化的时候主导权本就不在大宋,致命的bug面前赵佶官家更无法左右局势,金取代辽,势必要打破宋辽的和平,禁军的虚弱,使得金人南下时中央的禁军甚至比不上西军勇猛!
所以,就算林家几代都在殿前司的禁军中供职,不对上下血本贿赂则个,只能是官位越做越小了。从提辖到教头的落差,也算是大宋武将衰落的一个缩影吧。
冲哥什么时候入职成为禁军教头的呢?
哈,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说说冲哥家的小院在哪儿。
唐代的坊市制度非常严格,泾渭分明,坊不能有市,市不能存坊。到了宋代就完全不同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开封府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是相伴相生的,坊市制度打破了界限(高中历史必修二hhhhhh),有可能你家隔壁就是个包子铺,对门是个香药店,翻过后院山墙又是条小巷(小时候听《三侠五义》和《白眉大侠》的评书,对东京汴梁开封府的坊市混杂格局就很有感触)。原著中施老先生面对剧情发展时总会一笔带过路程的远近,直接说地名,可气的是地名很多也是杜撰或者早就不对了。
怎么找呢,来看看陆谦设计邀冲哥樊楼喝酒赚贞娘的时候,锦儿报信是怎么说的:
......娘子听得,连忙央间壁王婆看了家,和我跟那汉子去,直到太府前小巷内一家人家......
这人家指的就是陆谦家,并且出现了一个有名的地点,太府。
古代太府又称太府寺,不是寺庙,是正经官署名,贴一张孟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

“五寺三监”,朝廷六部之外的政府职能部门,总称为五寺三监,五寺即太常寺、太府寺、司农寺、大理寺、宗正寺。
知道了真地名就可以往回推演了。
自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街北旧乾明寺,沿火改作五寺三监

这里对照地图,景灵宫东侧确有一条宽街,继续。
以东向南曰第三条甜水巷,以东熙熙楼客店,都下着数。以东街南高阳正店,向北入马行

来一张更仔细的坊市地图,因为大相国寺的基地为信陵君府,故大相国寺所在也称为信陵坊,如果景灵宫与大相国寺相隔而立,那就应该在明殿坊的位置,明殿坊的北侧是太府寺等五寺官署,向东隔了第三条甜水巷是福善坊,再向东到尽头的高阳正店北转,就是马行街的大道了!
好,原著中锦儿还有半句话:
......因此,我一地里寻官人不见,正撞着卖药的张先生道:‘我在樊楼前过,见教头和一个人入去吃酒。’因此特奔到这里,官人快去!

樊楼,又名白矾楼,矾楼,通音也为潘楼,在东华门外、御街北端景明坊上。锦儿跑了一地里,宋时一里大概450米,一坊长宽都是500米,锦儿正是在樊楼附近见到卖药人说看到冲哥和人进了楼里吃酒。
对上了不是,太府前小巷=明殿坊小巷,陆谦家住在明殿坊!
接着反推原著,陆谦带冲哥吃酒时是这么说的:
林冲与陆谦出得门来,街上闲走了一回。陆虞候道:“兄长,我们休家去,只就樊楼内吃两杯。当时两个上到樊楼内,占个阁儿.....
闲逛了一阵,实际上陆谦根本没把冲哥领回自己家里,也许就是溜达着直奔樊楼,到了樊楼前把人往里一拉也就成了。这个细节是,冲哥离开自己家到陆谦家去,路上很可能要经过樊楼,或是要走离樊楼很近的街巷。那这个方向上,冲哥家只能在内城北边。

到底是在东北还是西北呢,再看地图,跨过皇城,西北方向正是冲哥、林提辖、张教头的官署地殿前司,呐,是不是住的地方应该离单位很近呢?
答案是,NO!
陆谦来找冲哥出门说了这样一句:
......特来探望,兄何故连日街前不见?
他没丢良心之前,和冲哥关系最好,这事后来在殿前司(殿帅府)底层武官们眼里都不是个秘密,这种关系除开冲哥个人之外,时间也是很主要的,风雪山神庙时,冲哥自己更有一句不吐不快的话:
......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自幼、街前不见,再加上冲哥在陆谦家门口一连蹲守三日这件事来考察,汴梁内城八厢120坊,冲哥家最有可能在东北部,马行街以北一左一右的坊里。 这个位置与陆谦家在同一侧,没有御街的遮拦,着实想走动就能行。
冲哥与贞娘是怎么发展成夫妻的呢?
知道冲哥住在哪这个问题就好办了,以冲哥出场之后的情感着落,他很有可能成亲之前只与贞娘一位女性结好,是哇,汴梁那么大,年少时就没遇到过其他的小娘子吗?答案是无。(嗄,这倒不如说梁山泊105位男士对待情感问题都是很有个性!!)
故我流冲哥贞娘是青梅竹马/一见倾心。
又可能两者兼有,因为贞娘的父亲是教头,八十万禁军教头,冲哥的父亲是提辖官,很大几率是在殿前司(原著称殿帅府)供职。
两个人的情谊源头很可能是父辈,所以张家和林家离得很近是应该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住得近走得近,一来二去自然就相熟了。
指腹为婚的可能性呢?
非也,水浒第八回,冲哥在张教头为自己送行时是这么说的:
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点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如果是指腹为婚,这句话可能要改,唉,施老先生和罗老先生编书的时候肯定想不到这么多,或者想到了留个伏笔,你们后人自己看去。
林张夫妻关系真的好,这话不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的。
北宋时虽崇儒,但还没到南宋程朱理学时那么“变态”,女子生活不能与大唐时期相提并论,总体还是比及明清要好上一些,这和“商品经济”发达有一些关系,就拿东京汴梁来说,最繁盛时破百万人口不是假的,经济现象带动女子参能力见涨。
不过依然是在封建社会下做对比,这是原则性。
说回夫妻俩。
有了情感铺垫,就算先婚后爱的戏码也不稀奇,更何况,冲哥和贞娘是独生子女的可能性使得结亲会更加容易,父辈是好友,子女结亲,林家张家都不亏啊。这段分析是写《新嫁女》时就考虑好了,用了两个人隐藏的青梅竹马和一见钟情,我自个很喜欢这个一通分析后的私设。
宋人晚婚,同样因为重文抑武,科举季素有“榜下捉婿”的俗语,嫁一位状元郎确实是很有排面。郎君们拼着一口气要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娘子们厚嫁成风嫁妆彩礼都要收,两个社会面的原因成了主流,于是大家嫁娶都是以晚以厚以重为荣。
冲哥贞娘看着原著的表现不像年岁相差甚远的样子,想必也是从了社会主流。
关于成亲的流程,参照了《知否》、《清平乐》的影视,但最多还是孟先生的《东京梦华录》和相关史料。嗄,古人称婚礼又为昏礼,就是因为它的过程超级长,讲究礼法的人家会将一场成亲礼从早上办到掌灯,就为了显示自家的财力物力,让子女风光婚娶,又显门风古朴,是有礼制的家庭。
林家也是有门有户的人家,张家更不像是能委屈孩子的,《新嫁女》就按照全套昏礼来写,但是我笔力有限,只还原了一半,并且在却扇和红盖头的问题上也纠结很久。北宋末红盖头就流行起来了,就有些人家依旧会用却扇,表示对古礼的尊崇。
林张实实在在值得一场足够排面的成亲礼,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嘛。
说回开始的话题,冲哥进入禁军任职教头是什么时候?
我个人倾向于婚前的(同人文都产出完了才来说这个),呐,之前的铺垫全在这里可以解释了,就像之前说的,郎君们非常想事业情感两手都要,娘子们也想提高择婿标准。冲哥若是入职后再与贞娘成婚,既满足了双方的需要,两家老人也会觉得满意啊。
肯定有读者会揪着没有孩子的话题,这一点除了前篇的解释之外多考察了些,就是出嫁女子得到公婆同意后才可以回家为父母祭奠守孝,且守孝期间禁娱禁乐,如果双方家里先后故去两位,等到两段丁忧事满才是两人不能圆房的最大阻碍了。
冲哥的形象是个迷,就,静有静的儒雅之风(谁家粗人出场拿西川扇子啊?!),动有动的狂杀之气(水浒48回定场诗可说小张飞嘞.jpg),总之,冲哥这个半文半武的样子,加上他在书中被定死的性格,我没法将他和粗鲁二字搭上边,倒是觉得,冲哥是个不喜欢开杀戒的杀神。
三十四岁之前,林冲他有家有室,有着朴素的本职工作,平淡且美好地等候着明天。
贞娘是他前半生的情,后来是他的业。
可难道,可难道就不能是!!
九天玄女娘娘坐下的女使犯了错要下凡渡劫接着娘娘想起还有108个星主小弟们也等着渡劫回天归位于是随手摇号抓了一位星主牵了他们的情缘增加了星主小弟和自家女使渡劫时的感情线??
嗄,那就不是神魔小说啦,是仙侠小说啦!
同理这样的人设放在清琼上也很合理......梦中授武艺什么的,那就体现不出林张的特殊了嘛......清琼那对儿也是,就像情缘不增加好友位似的相配法很难不让人多幻想。
欸,都是真爱,但是虐。
若贞娘故去后,望乡台前一看自己配的是一位星君,还愿不愿意喝下孟婆汤了呢?
而于天雄星君来说,归位回天后,是否还能想起下凡时这一段刻骨痛情?
流年佳期弹指过,回转前尘梦难得
一篇将近5K的人物背景分析,如果我不是真爱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