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如何进行权力较量?史书记载内容真实吗?(一)
李隆基当太子这段时间日子过得不咋太好,为什么过得不好?因为这个位置非常难。如果你非常努力的工作,特别尽心竭力地干活,他父皇李旦就会怀疑了,什么意思?你这是要抢班夺权?这就非常不合适了。但是如果你不干活,有人就盯着你了,谁盯着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耳目已经渗透到李隆基的太子府当中了,天天盯着你的私生活,你有任何不检点的事情,我就给你放大,就说你李隆基不适合当太子。李隆基要是出去打个猎或者领着人打马球这叫什么声色犬马,你看看这就给你上纲上线儿了。你要是不出门,在家看个歌舞下个棋这属于什么?玩物丧志。最夸张的一件事儿是在太平广记当中记载的,说李隆基的一个妃子怀孕了,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亲自给她煎药,让他打胎为什么?你不能好色。
你看看虽然这种段子是编的,它意味着什么?李隆基的处境没那么好,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根本没有什么隐私权,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一步走错了,那可就是带来满盘皆输的结果。李隆基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天的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硬是没让太平公主抓到任何把柄,你看看这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是没抓着把柄,这事儿就算完了?没完,太平公主怎么办?继续拉拢朝臣,让各个大臣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今天请这个王爷,明天请那个重臣,到家里来之后怎么办?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后还送上伴手礼,这个伴手礼可不是拿两盒点心桂花糕就往回走了,而是豪礼,非常奢华的礼物,让这些大臣都帮我说话。说什么?明确的讲李隆基他不是嫡长子,他根本就没资格也不适合当太子,您可以看一看,这种声音在大臣之间不断的扩大传播,早晚会传到皇上耳朵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臣都接受太平公主的邀请,比如说太平公主让自己的女婿唐骏专门邀请太子少保韦安石到家里来吃饭,韦安石什么状况?我根本不来,千万别找我,我不趟你这份浑水。但是太平公主这些做法起作用了?当然起作用了,一传十,十传百,就在大臣当中互相传开了,传来传去变成什么效果了?首先太子李隆基图谋不轨总想自己提前当皇上。第二件事儿,像这样的人就不该让他当太子,他就不是嫡长子,就应该把他废掉换成其他人,至少让李成器来接班才符合大家的民心民意。
这些事情传来传去就到了睿宗李旦的耳朵里,他心里也有点慌,什么情况?李旦就把太子少保韦安石专门找到皇宫当中开门见山就问他说,现在朝中大臣都倾向于太子,这件事情你是不可不察。听了这番话太子少保韦安石怎么回答的?张口第一句,陛下何出此亡国之言?你看看就把这件事儿上升到亡国的高度了,这跟国家江山社稷的稳定是紧密相连的。你不该说这种话,为什么不该说?说这种话必然是太平公主的谋略,他在背后起了不少反作用,你可千万要小心,太子是什么人?他为江山社稷立下重大的功劳,您想想您当皇帝是谁支撑的?显然太子是立下重大功劳的。
在这件事情上你不应该听信这些谣言,你就应该坚持太子,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斩钉截铁地把这个意见表达了。睿宗李旦听了这番话之后的表现,在不同的史书当中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说,听了之后皇上默然想了想说,这番话你就别跟别人讲了,咱们两个知道就可以了。结果他们这番话被太平公主隔着帘子听到了,毕竟太平公主可以随意出入皇宫,而且国家的朝政也通过她的决断最终才能决策。因为李旦经常跟大臣讲了,有什么事儿,太平公主做决策了吗?没有做决策听听他的意见吗?太平公主听到这一番话之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马上组织手下大臣群起弹劾韦安石,这一下皇上也保不住韦安石了,只好把韦安石给贬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