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谈丨探秘】飞傲Allen:对于桌面系统,我们信心十足

2023-05-08 06:19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飞傲在未来所要做的事情,不是从消费者的单点需求上入手,而是从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上入手,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产品。

——Allen

2023年伊始,随着线下展会全面复苏,沉寂许久的品牌们终于有机会在全国各地的活动现场大显身手了。二次元“老婆”风,休闲露营风,福利大放送……在每一场音频圈的展会上,品牌们各种花里胡哨的“整活儿”总能给烧友们带来不小的惊喜。若要说到在展会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主题展位,飞傲家出镜率极高的桌搭系统很可能榜上有名。键盘、显示器、音箱、大耳……这一整套布置得沉浸感十足的酷炫桌面设备,总让人以为自己误入了电竞主题展会现场。

在广大烧友最早的印象里,飞傲算是一个传统的随身音频品牌。但其实他们早在2010年就已经涉足台机领域,推出了当时颇受入门玩家欢迎的小台放E9。这个产品经过多年的演变,成为了今天在HiFi圈内为烧友们所熟知的飞傲K系列,也发展出不少定位更高端,功能更丰富的型号,如搭载了AK4499EQ/ES9038PRO的旗舰机型K9 Pro,就被称为万元内在配置、体积、调音等各方面表现得相当均衡的一款“水桶机”。

以往飞傲的台机多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出现,而今年飞傲则是第一次以“组合”形式推出了R7台式一体机、SP3音箱和FT3大耳这三款产品,构建了一套全新的“HiFi桌搭系统”。在这套系统于全国各地亮相期间,耳边事的小伙伴和飞傲的联合创始人Allen以及电声工程师Joseph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diao)流(nan),深入挖掘了飞傲这番“大动作”背后的小秘密。


01

问:在同类品牌里,飞傲几乎是最早开始转型投入到耳塞的研发生产中的,这被许多同行形容为“先见之明”。而近几年,你们在桌面领域频频发力,产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是什么推动了你们的这一次的转型呢?


Allen:其实这一次与其说是转型,倒不如说是对我们现有产品线的又一轮扩充。一直以来,飞傲都是一个用户导向型的公司,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用户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都会尽力去满足。当年我们开始做耳塞,是因为有用户希望能够用我们的产品来组建“官方CP”。而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多样,我们开发的耳塞类型和价位也在一点点丰富起来。

从2020年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台机和大耳也迎来了一轮复兴。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这些年有意加大了在台机领域的研发力度,想做出一些能满足当下年轻人需求的,更有新意的产品。

Joseph:在打造这套桌搭设备之前,我们在公司内部,还有我们的用户群体中做了一次调研,想要了解如今年轻人对于音频设备的需求。现在房价水涨船高,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想要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来把玩喜欢的设备是非常奢侈的,但是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书房、卧室或出租屋里面都会拥有一张电脑桌,大概也就一两平米,放下显示器和电脑主机后就所剩无几了。就这么小小的一块地方,承载着上网、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极其丰富的需求,也几乎成为了大家的“精神依托”。我们的目标就是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桌面空间来提升大家的影音体验,妆点大家的生活。


02

问: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实音频设备是在往“小型化”和“无线化”方向发展的,如今再去开发台机、音箱和大耳这类相对“笨重”的产品,多少有点“逆流而上”的意思。在你们看来,台机产品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围”,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Allen:如果我们去看每年的市场数据报告的话,蓝牙产品和便携设备确实代表着主流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弱势”的品类就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举个例子,机械键盘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也经过了几番浮沉。这个古早的品类之所以能够在今天重获新生,是因为它找到了自己核心竞争力——难以替代的手感,多变的个性化外观,轴体的丰富选择等等,最终才能成为如今桌搭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员。

同样地,在HiFi领域,我们认为数播、音箱、大耳这些所谓的“夕阳产品”要想在当下焕发新生,就必须满足更加苛刻的要求:既要有能让大家认可的品牌力和口碑,又要具备过硬的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断地发展进化。

在过去,台机这个品类在大家眼里是非常“高大上”的东西,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专业性强,门槛较高。为了让新时代的台式产品能够更加大众化,我们将便携播放器上的安卓操作系统融入其中,让台机也能拥有类似手机的操作体验;我们尽量将机器做得小巧,同时又加入了丰富的功能,让台机对场景的要求大幅降低;在价格方面,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亲民产品,将台机的门槛降下来。像K3、K5这些型号,在入门用户里都是很受欢迎的。即便台机永远不可能像蓝牙产品那样能够时刻相伴,但至少它不应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小众品类,它可以被更多的普通用户所接受和喜爱。


03

问:在你们的规划里,R7一体机、SP3音箱和FT3大耳这三款产品,它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特色?适合什么样的使用场景?分别面向的是什么样的用户?


Joseph: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桌面空间里构建一片属于用户自己的小天地。R7是我们整套桌搭系统的中心,它要做到的就是功能尽量全面,并且还要足够简单易用。所以它在小巧的体积里面配置了相当全面的接口,硬盘、网线、NAS、鼠标甚至显示器都能接上。同时,我们把UI设计得尽量直观、流畅,易于上手,让它成为一个人人可用的强大的中继站。


SP3的体积是参考大多数用户的书桌面积来敲定的,在定下这个最合适的箱体尺寸后,我们就想方设法地在里面塞入一个尽可能大的发声单元,最终敲定为3.5寸。SP3几乎是相近体积下拥有最大喇叭口径的产品之一,也可以说是具有极高“声(音)空(间)比”的产品。我们希望用户虽然在空间上不得不妥协,但是在声音上可以尽量不去妥协。


而FT3可以说是专门配合我们对桌搭系统的设想而去开发的一款大耳。我们发现,许多用户在打游戏、听音乐的时候,可能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不能一直用音箱来外放声音,所以一款大耳是桌搭系统里面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的声音要足够优秀,可以保证用户良好的聆听体验,同时也不存在打扰别人的问题。除此之外,这款大耳还应该体积适中,易于搭配,能够适应不同的桌面场景,设计风格又要和其他设备一致,保证整体的观感是协调的。为了同时满足这么多要求,我们打造出了FT3:它标配4种接口、两种耳罩,驱动门槛适中,设计风格也和我们的其他桌面产品一致,种种细节都是按照我们的需求,或者说是我们所了解到的用户们的需求来设置的。


Allen:说到这里,其实我正好可以回答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产品所面向的用户。我觉得它们并不是“分别”适合哪种用户,我们也并不希望它们是单一的、独立的台式一体机、音箱和大耳,而是一整套易用的“解决方案”。现在年轻人中所流行的“桌搭文化”,实际上相当讲究整套设备从使用体验到视觉观感上的“一体感”。市面上不同品牌的设备,在接驳与搭配上存在一定的门槛,设计语言上也很难做到统一,这实际上成为了大家组建入门“桌搭”时的痛点,而这正是我们的新产品想要解决的问题。飞傲在未来所要做的事情,不是从消费者的单点需求上入手,而是从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上入手,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产品。


04

问:国内的耳塞品牌非常多,但从事大耳研发的品牌还是比较少,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Allen: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投入回报比来看,大耳的研发投入要比耳塞高得多,而它的市场体量却更小。大耳的结构复杂,零部件也多,一个产品最基本的模具投入可能就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还不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与此同时,大耳的市场体量又在逐年萎缩,这就让大耳的开发对企业而言变得“很不划算”。而从研发端来说,大耳在声音表现和使用体验的调校上都比耳塞有着更严苛的要求。业内有一个普遍共识,耳机的膜片越大,加工难度就越高。国内目前的耳塞膜片加工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可大耳膜片的优质供应商还是非常少。而且大耳在调校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相当复杂,任何一个设计或者材料的变化都会给音质带来很大的改变。再说到产品体验,耳塞的佩戴方式已经有无数成功的例子,无论CNC金属腔体还是树脂公模的佩戴体验都做得相当完善了。而大耳的人体工学就要复杂得多,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和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在这方面国内品牌还是缺少积累。


05

问:大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产品类型,其中不乏在圈内风靡数十年的经典型号,这些经典的大耳无疑会为后来者们提供许多技术和灵感上的启发。在你们看来,一款能被称为“经典”的大耳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Allen:央视有个节目叫《经典咏流传》,主要通过歌唱的方式演绎经典的诗词作品,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我觉得,经典的诗词之所以能够被后人所传颂,不仅要作品本身足够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这种“好”要能被大众所感知和传播,这和我们做产品是一样的。

我们回看那些讨论度最高的经典大耳,比如HD 600、DT 880之类,它们往往都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具备了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可玩性。低门槛,意味着即使用相对入门的设备来驱动它,它也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表现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出恶声;还意味着这款产品有不错的性价比,处在大多数烧友的舒适区内。可玩性高,一方面指的是随着烧友驱动设备的逐步升级,这款大耳的表现也能够随之提升,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烧友甚至会用价格六位数的系统来搭配HD 600;另一方面,这款大耳的审美取向,也就是调音风格,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被一代又一代烧友所认可的——这就对工程师的音乐审美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很多新入圈的烧友喜欢玩“老东西”,就是因为高级的审美不会被时代淘汰,经典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被大家所欣赏和喜爱。


06

问:你们在研发大耳、音箱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又是如何去克服的?


Joseph:SP3和FT3基本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的,从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模具投入到声音调试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

相对来说,SP3的开发难度对我们而言会低一些,因为我们的创始团队本来就是做功放、音箱系统出身的,我们对这个品类并不陌生。SP3的主要开发难点在于,如何利用极其有限的体积去把声音做好。高频部分我们采用的是1英寸的丝膜高频单元,这是同级产品中尺寸比较大,解析力比较强的高频单元。低频方面,我们将它的功放输出功率做到了最大单边30W,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小尺寸单元在承载大功率输入时尽量降低失真,达到更低的低频下潜。最终,在经过反复调试,并和不少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测试之后,我们认为SP3的低频下潜在类似定位的产品里是名列前茅的。

头戴式HiFi耳机,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领域,积累的经验比较少。从单元的选择,到头梁、耳罩、腔体设计、阻尼网布、材质取舍、重量等等,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对耳机的声音表现和佩戴体验产生影响,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头梁的加持力在不同的力度之下,声音也会完全不同;而加持力作用的角度又会影响耳机在人脸上的受力分布,让佩戴体验发生变化。对于这些复杂要素之间的关联,我们没有太多经验。为了把舒适度做好,我们参考了很多现有的经典产品,测试并搜集大量的数据,再一遍一遍地在真人身上进行试验,最终获得可用的经验。


FT3采用的是我们全新研发的60mm大尺寸单元,阻抗虽然达到了350欧,但它同时又有着不错的搭配性和较低的驱动门槛。其中,光是音圈阻抗这个材料我们就研究了好几个版本,从32欧、120欧、240欧到350欧,从2扎圈数到4扎、6扎,我们全都尝试过。而这并不只是单纯的阻抗变化,还牵扯到材料、工艺的变动。比如说,32欧阻抗的版本,只需要用到直径为0.08mm的铜包铝线圈,生产难度比较低;而350欧阻抗的版本,28mm直径的音圈,需要用到直径只有0.035mm的铜包铝线圈,材料比头发丝还细,生产难度成倍增长,良品率只有60%。但我们在反复测试中发现,在350欧的阻抗下,耳机的控制力好,背景黑,解析力也更出色。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我们最终选择了这个成本较高的方案。


07

问: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用户对你们推出的“桌搭”概念还是颇为期待的,甚至已经有人在催“飞傲全家桶”了。接下来,你们对于桌面设备还有没有更进一步的产品规划呢?


Joseph:在音箱这块,除了SP3之外,我们还有一款更大尺寸的SP5正在研发中,有望在今年推出。同时,我们还设想了一些更有意思的、概念性的产品,希望把我们在播放器、耳放领域擅长的软件、硬件能力用到我们的音箱产品上,比如去开发具有流媒体功能的音箱等等。当然,最终能否上市还得看公司进一步的规划。

对于头戴耳机,我们也在规划一系列的产品。其中,平板大耳已经在研发了,今年有机会面世,静电头戴我们目前也在研究。在我们看来,平板、静电这类相对比较小众,发展得没有那么成熟的产品,恰恰代表着更大的可能性、更广阔的前景。在大耳开发这块,国内品牌确实比国外的大厂落后了很长时间,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此外,还有不少用户问我们会不会再做一些外设之类的产品,彻底“制霸”桌面,这个也已经在计划内,大家或许可以期待一下飞傲的HiFi键盘了~~(笑)


08

问:对于“桌搭”这一概念和相关产品线的前景,你们有多大信心?


Allen:这么说可能有点王婆卖瓜的嫌疑,但飞傲对于自己的每一款产品,应该说都是信心十足的,我们也相信它们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我们可能还需要三五年的积累,每个品类也需要经历两到三个产品的沉淀,才能大致判断出HiFi桌搭这条路到底可不可行,什么样的产品才是这个市场所真正需要的。第一代的产品如果能够成功,那我们可能会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开发更高端的、更具有拓展性的产品;如果它们的市场表现不佳,那我们就要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准新的着力点,并持续投入。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目前对于桌面设备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无论第一波产品的反响如何,这条路都会继续走下去。


在这篇文章发出之际,飞傲的桌搭系统也已经正式开售,不但成为了烧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在不少城市还处于“一货难求”的状态。在今年接踵而来的一场又一场展会上,这套设备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它们的出现,让小小的一方桌面,似乎也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始终代表着国内HiFi行业前沿导向的飞傲而言,“跟着用户走”这几个字,似乎正是他们每一款产品的底气与信心之源。


想了解飞傲R7台式一体机、FT3头戴式耳机详情,请点击:



另外,我们将在近期送上关于SP3音箱的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耳边谈丨探秘】飞傲Allen:对于桌面系统,我们信心十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