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材料学案例--表面吸附
我们知道,在元素种类、原子数目相同情况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通常认为总能最低的结构是最稳定的。在研究表面吸附时,体系包含原子数目不同,需要根据形成能随化学势的变化来判断。结合理想气体模型,我们可以计算不同随温度、压强下的化学势,得到稳定结构随温度、压强的演化。
(1)形成能随化学势的变化
以乙烷、乙烯、乙炔为例,我们得到的总能,并计算形成能。其中\Delta mu_H 是氢原子的化学势(相对于氢分子),这里选择在[-1.5,-0.5] eV之间。随着H化学势的增加,氢原子数目多的体系稳定性逐步增加。这里形成能有两个交点,分别在 -1.2和 -0.9 左右,当化学势低于 -1.2 eV,乙炔是比另外两个分子稳定;当化学势高于 -0.9 eV,乙烷最稳定;当化学势在 -1.2 和 -0.9 之间,乙烯最稳定。

化学势对分子相对稳定性的影响
在文献Phys. Rev. B.33.7683,1986给出的实验中,Cs在石墨表面有不同浓度的有序相,分别对应根号7x根号7,2x2,根号3x根号3(高温亚稳相)。根据实验选择对应的超胞搭建吸附结构,分别对应C14Cs,C8Cs,C6Cs,总能分别为:-130.215 eV,-74.826 eV,-56.047 eV.

其中E_0是这三个吸附的总能,n_Cs和n_C分别为Cs和C原子数目,E_Cs是Cs孤立原子的能量(-0.174 eV),E_C是石墨烯中C原子的平均能量(-18.449/2 eV),\Delta mu_Cs 是Cs原子的化学势(相对于Cs的孤立原子),这里选择在[-1.2,0] eV之间。
需要注意,形成能小于零才有利于吸附。定性的结论:化学势大于-0.9 eV(附近)后,根号7x根号7的相将开始形成,超过-0.8 eV(附近)后,2x2的相变得更稳定,而根号3x根号3的形成能一直比另外两个相高,在基态相图上是不稳定的,和实验结果符合。这里的蓝色虚线对应的是Cs体结构的化学势(-0.678 eV),当化学势高于该数值,吸附结构也不稳定,Cs倾向于在石墨表面形成体结构。
(2)吸附有序相随温度、压强的演化
在综述文献Surface Science Reports 23,43 (1996) 中,提到了K在Ir(001)表面吸附不同覆盖度的的实验,对应文献Surf. Sci. 152/153 (1985) 303,在不同条件下得到覆盖度从1/6到1/2的有序结构。我们选择了包含4层Ir原子的(001)表面结构,根据实验文献给出的超胞构造吸附结构,包含Ir4(无吸附),Ir32K,Ir20K,Ir16K,Ir24K2,Ir8K,分别对应总能为:-32.751 eV, -264.931 eV, -166.551 eV, -133.670 eV, -201.339 eV,-67.595 eV。

K在Ir(001)表面吸附的有序结构
其中E_0是这三个吸附的总能,n_K和n_Ir分别为K和Ir原子数目,E_K是K原子在BCC结构中的平均能量(-1.04 eV),E_Ir是(001)表面上Ir原子的平均能量(-8.187 eV),\Delta mu_K 是K原子的化学势(相对于K的体结构),这里选择在[-2,0] eV之间。可以看到,随着化学势的增加,稳定吸附结构对应的覆盖度从0到1/6,1/5,1/4,1/3,1/2,和实验结果符合。
在文献PRL 99, 066101 (2007)中,考虑O在金属表面的吸附,通过形成能确定稳定结构,进一步通过化学势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得到吸附相图。在文献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169, 20 (2005)中,K的化学势由理想气体模型得到(如下图左所示)。

根据计算的覆盖度和化学势的关系,可以得到有序相随温度、压强的演化。温度越高,压强越低,覆盖度越低;反之,覆盖度越高。温度相图,覆盖度随压强增加而增大;压强相同,覆盖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高通量计算方法对吸附体系的系统研究
在文献Surface Science 171, L379 (1986)中,实验给出了H在Pd(111)表面的吸附有序相,在文献PhysRevB.58.10890(1998)通过第一原理对相应结构进行了计算。
对于一般的吸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超胞,从覆盖度为1的结构出发,通过删除不同数目的吸附原子,得到可能的候选结构。我们选择包含4层Pd原子的(111)表面,采用12倍面积的超胞(这样可以包含2,3,4,6等有序相)。

这里可以看成是H和空位的二元合金,从覆盖度为1的结构出发,选择加入空位,删除的是H原子,原子数目缺省(对应产生从0-12个空位的所有结构),可以得到105个不等价结构。

公式中的x是H数目除以12(最多是12个H),E(PdH)是表面上12个H的体系总能,E(Pd)是表面上没有H的体系总能。下图右边是形成能随覆盖度的变化,蓝色的点对应105个结构的形成能和浓度的关系。红色的凸包络给出了可能稳定的结构。查看凸点对应的结构,和实验中看到的高覆盖度有序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