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错题重做!难倒了70%淀粉的每日一题~

嗨咯~各位淀粉们大家中午好呀!在上期【每日一题重灾区】的文章发表后,(没有看过的淀粉,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哦)小历都感受到了大家热情!
这棵小树苗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努力长大,陪伴大家~这次小历花费了将近30天的时间,在b站每日一题中统计了错误率最高的三道题,(本期小历新增添了对应题目的具体日期,这样大家就可以找到具体的投票,看看自己选择了哪一个选项)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拓展,这些题的错误率都接近或超过七成,难度逐题下降(排名具有主观性),希望淀粉们可以按照这个流程:“做题→看解析→提出疑问”来阅读本篇干货,小历相信这篇干货可以大部分解决你心中迷迷糊糊的知识点~
小历温馨提示:本篇干货较长,做对的题可以酌情跳过。
题目1
(时间:2021-12-02,难度:★★★★★正确率33%,A选择迷惑性较高)
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599票32%)
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607票33%)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189票10%)
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454票25%)

|干货补充1——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萌发: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干货补充2——概念阐释——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干货补充3——概念阐释——士绅
士绅,指绅士。如:县里的士绅们。“士绅”一词出现较晚,但内涵较宽,主要是指士族和乡绅的结合体。
士绅包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富商等,也即地方上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主要由以下人物构成:
①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
②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
③宗族元老富商财阀等
|干货补充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重大事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重大事件: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1-1964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至90年代(结束于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结束于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其中1898年是戊戌变法也称之为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武昌起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溥仪退位,清政府垮台;之后,孙中山卸任,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
1914年一战开始,中国加入协约国。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9年,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三大主张,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共同掀起国民大革命。其高潮就是北伐战争。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先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1931.1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逐步改变方针政策,最终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民族抗战方针。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积极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战初期最终形成。
1937——1945抗日战争
1945——1946年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6年国民党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三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1948年底至1949年春,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工作中心是尽快地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1949年4月,渡江战役。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比较繁琐,时间比较紧迫的淀粉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记忆,会更加高效哦。

题目2
( 时间:2022-02-10,难度:★★★★正确率35%,涉及课内基础知识较多)
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584票35%)
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1011票58%)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22票2%)
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92票5%)

|干货补充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5)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6)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
|干货补充2——概念阐释——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出现在河北,而河北割据又集中在三镇。
|干货补充3——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历程
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
(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的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到元朝时,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
(8)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题目3
(时间:2022-09-20,难度:★★★正确率35%,B选项迷惑性大)
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601票35%)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590票35%)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382票23%)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101票7%)

|干货补充1——卢梭的思想主张
①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②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③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干货补充2——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孟德斯鸠主要思想主张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替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著作被传到中、日等国,促进了其思想解放。起到防止专制,保障自由的作用。其理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现代化,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干货补充3——法国共和制发展历程

|干货补充4——概念辨析——私有财产权VS私有制
私有财产权,它是一种获得后的占有权利。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权,保障集体内的自由与民主;自由捍卫的是思想、民主保障的就是人身权利与私有财产权。
私有制是一种分配制度,它对应的是一种排他的独占制度。它分化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再通过私有化非劳动所得的资源与财富,将阶级固化。
|干货补充5——概念阐释——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是指从1516年提出社会主义思想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过程,深刻影响了世界大变局的演进过程,引领世界不断朝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
有没有三道题都做全对的淀粉宝宝呢,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身影吧!如果你希望这棵小树它可以继续存在的话,那就给本篇干货一个免费的分享与点赞吧,我们会跟据大家对本篇文章的反应来决定什么时候再更新下一期哒。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想要什么干货,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如果觉得这份干货非常有用,那就快快转发给身边的同学吧!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