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子女个个成才:梁启超家庭教育的秘诀是什么?
梁启超有9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还有3名院士。
- 梁思顺,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成,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 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 梁思忠,三子,曾任国名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逝。
- 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 梁思达,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 梁思懿,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 梁思宁,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 梁思礼,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普通人和梁启超的教育差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现代家庭教育传奇人物的故事。
梁启超,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他不仅自己成就非凡,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学术大师,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子女培养得非常出色。
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 他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子女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曾经对思顺说:“汝读书不可只求知识,而要求思想。”
- 他不是一刀切地要求子女遵循自己的意愿,而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他曾经对思成说:“我并不希望你做什么样的人,只希望你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 他不是一味地赞扬或批评子女,而是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建议。
他曾经对思永说:“汝之进步甚快,吾甚欣慰。但勿因此而自满,以为已尽善尽美。”
- 他不是一味地控制或放任子女,而是给予适当的关怀和自由。
他曾经对思顺说:“我虽然爱你如命根,却从来没有干涉过你的生活方式。”
- 他不是一味地教导子女,而是与他们交流和分享。
他曾经对思顺说:“我每天都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感受,我想把它们都告诉你。”
- 他不是一味地要求子女服从自己,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尊重。
他曾经对思成说:“我相信你的判断力和能力,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 他不是一味地强调子女的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他曾经对思庄说:“汝之学习虽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了身体、情感、社交等方面。”
- 他不是一味地保护子女免受困难,而是让他们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他曾经对思礼说:“汝遇到的困难并非无法克服,只要有勇气、智慧和毅力。”
- 他不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而是激发子女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他曾经对思顺说:“汝读书不可只求知道,而要求知为何故。”
- 他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与子女平等对话和讨论。
他曾经对思成说:“我并不想强迫你接受我的观点,我只想听听你的看法和理由。”
- 他不是一味地指责或纵容子女的错误,而是给予适当的批评和鼓励。
他曾经对思永说:“汝之错误虽然严重,但并非无可挽回。只要汝能认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吾必原谅汝,并支持汝。”
- 他不是一味地孤芳自赏或自卑自怜,而是与子女共享喜悦和忧愁。
他曾经对思顺说:“我最近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消息,我想第一个告诉你。”
- 他不是一味地孤立或依赖子女,而是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友谊。
他曾经对思顺说:“我把你当作我的女儿,也当作我的朋友。”
- 他不是一味地追求或放弃子女的成功,而是关注他们的幸福和满足。
他曾经对思成说:“我并不在乎你是否出名或富有,我只在乎你是否快乐或满意。”
- 他不是一味地教育或被教育,而是与子女共同学习和成长。
他曾经对思永说:“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你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 他不是一味地遵守或反抗传统,而是与子女探索和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
他曾经对思礼说:“我尊重你的选择和判断,我也希望你能尊重自己的内心和理想。”
当然梁启超先生在教育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比如:
他的家庭经常分隔两地,他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主要依靠书信,这可能影响了他对子女的了解和关怀,也可能造成了一些误解和矛盾。
他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被迫流亡日本,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女也曾经遭到过暴力袭击和绑架。
他的家庭教育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保守与进步等多重文化冲突和选择。
他曾经劝说思顺放弃旧式婚姻,接受自由恋爱,但也曾经反对思成与美国女孩结婚。
他的家庭教育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和期待,他希望子女能够为国为民作出贡献,但也要考虑子女的个人幸福和满足。
他曾经鼓励思成回国参与建设北京大学校园,但也曾经支持思永留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
他也会面对自己的一些错误和后悔,比如:
对子女的学业和事业有过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导致子女感到不自由或不快乐。
他曾经对思成说:“我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
对子女的婚姻和感情有过过多的干涉和影响,导致子女感到不尊重或不理解。
他曾经对思顺说:“我并不反对你与那个日本人交往,但你必须考虑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对子女的生活和兴趣有过过少的关注和参与,导致子女感到不亲近或不开心。
他曾经对思庄说:“我知道你喜欢画画,但你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学习。”
对子女的错误和缺点有过过于严厉或宽容的态度,导致子女感到不信任或不改进。
他曾经对思永说:“你这次考试成绩很差,你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复习?”
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有一些普遍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尊重子女的个性和选择、鼓励子女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友谊等。
这些都是当代社会也需要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但是,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有一些特定的背景和条件,比如他自己是一个博学多才、风云人物、学术大师,他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他与子女之间有很强的感情纽带和信任基础,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变革、民族危亡、爱国奋斗的时代等。
这些都可能影响他教育方式方法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或否定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方式方法,而应该根据自己和子女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适合自己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