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篇!揭露地理核心素养!高考提高20分!

第五节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高频)
·此处“环境”指自然环境(地、气、水、土、生、资)
·环境问题来源:不合理的农业、工业、交通建设,人口过多
·环境问题即人文元素对自然元素的打击
1.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类型
【冷冷公式-环境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2)环境污染原因(宏观角度):污染源(生产、生活、能源结构:清洁能源&化石燃料、产业结构:一、二转三、高新)+不利于净化、扩散的条件(大气污染:逆温、地形封闭(洼地、盆地、谷地);水污染:水域封闭、水量少)
(3)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对策针对原因和比例影响)
·减少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废弃物要净化处理后在排放;使用清洁的原料和燃料;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治理类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人工湿地→净化水质、人工林→吸烟那陈,减小大气污染)
·意识类措施: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健全法制法规,建立污染惩治措施;加强污染监测和预警
2.生态破坏
(1)生态破坏类型
【冷冷公式-生态破坏类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全球变暖(全球性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性问题)+全球雨林破坏(全球性问题)
(2)生态破坏原因
自然原因(各个要素分析)+人文原因(三过不合理+工矿+交通):过度开垦(农业)、过度放牧(畜牧业)、过度樵采(林业),以及不合理的人类行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不合理+交通布局不合理)
(3)生态破坏治理措施
停止三过不合理+恢复:
·停止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防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意识类措施
3.资源短缺
(1)资源短缺类型
【冷冷公式-资源短缺类型】=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矿产)短缺
(2)资源短缺原因
供给<需求+浪费(供需不平衡)
(3)资源短缺治理措施(短缺类治理措施:开源+节流+储备)
·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储量勘探、资源跨区域调配、向国外买等
·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4.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了解)
(1)城乡尺度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尺度
·发展中国家: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为主),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
境污染
·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
(3)全球尺度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全球雨林破坏
*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①酸雨(过度排放硫氧化物)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渝地区
②★全球变暖(过度排放温室气体)
③臭氧层破坏(过度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地区:南北极+青藏高原
④全球雨林破坏(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一定要答一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
二、可持续发展(高频)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如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掌握)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例如:养牲畜不超过承载力,属于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整体协调
例如:多个国家一起签约,属于共同性原则
*注:这部分考题经常给你一些你没听过的原则,上来直接排除
4.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表现(掌握)(背一下)
(1)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综合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益
(2)生态可持续发展:
·减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大废弃物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治理:治理污染
·意识:生态立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适度:保护性开发、建立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等)
(3)社会可持续发展:
·就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
·生活质量:提高福利、提高生活质量
三、循环经济关联图(高频)
·彼之弃物,我之原料。


四、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建设主体功能区
(1)概念: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规划主体功能区的作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考虑因素(开发强度、环境承载力、开发潜力)
(4)因素评价:①适宜开发的土地少;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丰度、可利用数量、利用潜力);③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地荒漠、土壤盐渍、水土流失);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主体功能区类型

(6)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4.维护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