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梁习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今商丘柘城)人,出生年月没有明确的记载。起初他在陈郡任官吏,根据记载,他在地方上德行优秀,时常受到表率。实时汉室已经衰亡,随机就是诸侯割据中原大地;这个时期作为地方小官吏的梁习也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确定他应该仍在地方上从事一定职位(或者处于时间不长的在野状态),因为《三国志》记载他在曹操任司空被委任为,漳县长,后来历任乘氏、海西和下邳县令,他在各个官职上都卓有政绩,在各地的政治名望都很高。也因为他的能力和名望后,来迁任丞相西曹令史和西曹属。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击败了归降未久而又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彻底占据了并州,此时梁习被命令以别部司马暂领并州刺史。作为刚被征服的土地,并州不算是个好差事:根据记载,战乱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名为胡狄的游牧民族在州界横行跋扈,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吏都有不少叛逃归降胡狄部落。而在内部,世家豪族的势力没有受到大的削弱,有豪族拥兵自重,不断侵袭地方,大有想做要割据一方的“诸侯”目的。梁习到任以后,先是对豪族展现出怀柔的态度,下政策博取豪族信任,对他们非常恭敬,并不断提出要推举他们到府中任实职的想法,以此欺骗了很多豪族离开他们势力强大的地方,转而到地方官府任职。之后又以抵抗外族的战争理由,下令在各家征收壮丁,大大削弱了地方豪族的私人武装,为官方军队增添了一批劳动力。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梁习开始软硬皆施地迁移各家豪族家室到邺城(作人质)。对于一部分反抗不服从调遣的人,梁习采用铁腕手段镇压,斩首千余级。从此地方豪族势力大大减弱,地方百姓与人才对官府的信心也大增。
对外,梁习不断对周边的游牧势力进行剿灭,最终迫使匈奴单于和各部诸王降伏,将他们都编入户籍,在州内供职(削减他们的威信和势力)。在安定州内秩序和边界安全后,梁习实施了一系列成功的政策,据说当时百姓能偶安心于勤劝农桑,颁布法令都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另外,梁习又向朝廷举荐了在并州避难的隐居名士,如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和王凌等人,并且都被授予了官职,成就了史书有载的一批名士。据说连当地乡间的长老都认为梁习是历任最优秀的刺史。梁习对于并州的成功治理无疑为曹操的稳固统治和扩张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支持,因而曹操对他赞誉有,之后正式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
《三国志》对这段时间的梁习有这样的记载。当时鲜卑部落首领育延经常在并州边境骚扰劫掠,一次他竟然率领部落五千余骑进入并州境内,使人面见梁习,希望双方能够在边境互市交易,气焰非常嚣张。梁习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如果不听从其言,则会招来其怨恨;若听任其到州内交易,又恐鲜卑骑兵会掠夺百姓。于是梁习一方面示弱,承诺跟育延在一座空城中交易,另一方面却敕令各郡县做好防务工作,然后自己与州治中等官吏率领军队前往交易。市易还没有完成,负责市易的官吏突然将一个部族士兵抓了起来。育延大惊,命令鲜卑骑兵搭箭弯弓,将梁习等人团团包围,当场的吏民一时惶怖不知所措。梁习从容不迫,缓缓地呼叫负责市易的官吏,问其先前为何要抓这个胡人,官吏禀报该胡人强行侵犯百姓。借此优势,梁习于是呼唤育延出来谈判,育延到后,梁习当场责骂道:“你们胡人自己先犯法,官吏却不曾侵犯你们,你怎么敢命令骑兵来恐吓我方?”或许是育延被梁习的奋勇吓到,竟然被当场砍杀,其余部族士兵也没一个敢发动攻击,之后四散撤退,再也没有敢入侵并州。这段故事在各类史书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但能够做到如此从容不迫,当机立断,可见梁习不只是一个做门面的书生之流,《三国志》赞赏:后来单于入朝侍奉,西北没有战事忧患,都是梁习的功绩。。
建安十八年(213年),因为并州被并入冀州,梁习转任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直属于冀州牧曹操,仍然统领原来的军队。梁习后来上表增置屯田都尉二人,亲自带领带领六百个民夫在路旁种植作物让人们和牲口取用,稳定了转任时期可能出现的突发要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攻取汉中后回师长安,留下骑兵都督太原乌桓王鲁昔,让他率军屯池阳,在卢水做好防备工作。鲁昔有爱妻住在晋阳,他十分想念妻子而又恐日后无法回去见面,竟然率领部属五百骑兵反叛回军并州。到达并州后,鲁昔留下骑兵藏于山谷间,自己单骑独入晋阳,偷偷地带其妻出城。州郡官吏发觉这股反派,却因惧怕鲁昔身为游牧民族的骑射技能,不敢追击。梁习知道后命令州从事张景召募鲜卑骑士使追逐鲁昔。鲁昔的坐骑因为负两人而速度减慢,未来得及与其部众会合,就被张手下的鲜卑骑士赶上射死,一场可能引发大叛乱的苗头就被掐灭。曹操先前听闻鲁昔反叛,十分担心他日后会成为北边的匪患;后听说梁习已派人将其斩杀,曹操大喜,叠加梁习前后的功劳,封其为关内侯。
曹丕称帝后,再次将并州划出,再次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并晋封为申门亭侯。
黄初六年(225年),当时鲜卑首领轲比能凭借部族内的公平分配和对曹魏的假意归顺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并发起了反叛。梁习率军出讨轲比能,大破敌军。
太和二年(228年),梁习入朝任大司农。
梁习在并州任职二十多年,政绩常为天下第一,唐代文学家——李翰在收集古今各类的典故而编纂《蒙求》时,因此而特意收录了“梁习治最”的这一典故,可见其名望之高。但身居如此高职,梁习家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住所也没有什么名贵物品。后魏明帝曹睿得知此事,非常惊讶,于是对他大加赏赐,很是敬重。
梁习于太和四年(230年)逝世。
闲言:三国时期有许多英雄豪杰,但是像梁习这样的能力高潮的传统官吏也是很多,当时文武分工并不强烈。梁习算是文武双全的典型,作为后勤和地方管理者,演义之流是不会将他们作为题材的,但我因此非常敬重这些人。梁习算是当时官吏典范,得出“治最”这个结论,恐怕不是徒有虚名。他也有幸在司马氏篡权前离世,好少受一段身心上的波折。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