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女博士给颜真卿《祭侄文稿》挑错字,结果好尴尬......

2021-05-13 09:29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博士、中央美院书法专业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鹤在央视网书画频道给颜真卿《祭侄文稿》挑错字的视频火了。她在节目中表示“颜真卿将‘刺(cì)’字写成‘刾(jiā)’,本身就是个错字,但是颜真卿自己也不知道。”
这,孙博士说错了,或许孙博士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刾是刺的异体字,读音是cì,书法史上这么写的多了。


 比如东汉《石门颂》里有一句“刺过拾遗”,就是帮人指出错误、改正错误的意思,里面的“刺”也写作“刾”。😱


还有北魏的《张猛龙碑》写到“凉州刺史”用的也是这个“刾”。
《石门颂》和《张猛龙碑》都是书法史上的名篇,所以这不算冷僻的知识。当然,虽然这错误有点低级,但书法文化博大精深,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不出错。😹


比如我们老板大老师,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张教授的优秀校友,就在直播中犯过一个更愚蠢的错误。当时,她要给大家讲轴线,说要拿王羲之的“羲”字举例,结果在那比划了半天“義(义的繁体字)”。


好了,我们也不要停留在吐槽,不妨趁此机会再看一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认认字。


首先是开头“维乾元元年”的“乾”,这个“乹”也是常见的异体字。类似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在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里看到。




往下还有“赞善大夫”的“赞”,“赞善大夫”是个官职,“賛”是“赞”的异体。
这种写法也很常见,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为证。


舋,这个字也很难认,但它不算异体字,算古今字,这个字等同于后来的“衅”。


舋这个字本义是玉的裂缝,后引申作缝隙、争端,《皇甫诞碑》里写到“衅起萧墙”也是这个“舋”。🙊

 最后再讲一个显眼的字,在有些书里,《祭侄文稿》写作《祭姪文稿》,颜真卿在文章里写的也是“亡姪”。但我们知道,颜真卿祭奠的是他的侄子,又不是侄女,为什么这里是个女字旁?
原来,侄的本义和侄子无关,是坚固的意思。🗿姪的本义倒是侄子,但只用于姑姪关系,只有姑姑才可以管兄弟的孩子(不论男女)叫姪。
到了晋朝,姪的意义扩大了,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还特地在《颜氏家训》里写过这事: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 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姪。案:《尔雅》、《丧服经》、《左传》,姪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 始呼叔姪,今呼为姪,于理为胜也。
至于我们今天习惯用的“侄”字,一开始是民间的混用,在唐以后,逐渐取代“姪”字,成为正字。


所以今天,我们习惯写作“祭侄文稿”,但尊重古人,写作“祭姪文稿”也是可以的。

文字 | 咸鱼癸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4娃(sally68379)

女博士给颜真卿《祭侄文稿》挑错字,结果好尴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