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地铁偷拍女子事件:网暴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安全”

2023-06-15 15:57 作者:心理咨询师蓝娅  | 我要投稿

网暴是“戴着面具的人性之恶”,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安全”。

这几天,地铁偷拍女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想必大家都已听说。

事情的经过,不再赘述,简单概括:

女子看见一大叔蹲着玩手机,怀疑对方是偷拍自己,要求检查相册。在大叔同意让她检查相册并自证清白后,该女子仍在网络曝光大叔是猥琐男,称手法娴熟不是第一次作案,并表示既然没有偷拍,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发声。

出了这样事情,大家愤愤不平的点在于:

1.大叔自证清白之后,女子仍写“小作文”在网络上曝光大叔是猥琐男;

2.女子过往被扒之后,迫于压力删掉了微博,并关闭了评论,但始终没有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3.大叔儿子在网上看到父亲被拍、被造谣,决定报警时,女子才在网上发布公开道歉信。

这3件事但凡做好其中一件,都不至于令人如此愤怒。

想想当时在地铁上,她对着明明什么都没做的大叔,理直气壮地扔出一句:

“小心一点,不要乱拍别人。”

这警告一出,变相地让大叔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真的“偷拍狂”

而那个大叔力证清白的身影,刺痛了所有人的心,也足以令人痛心。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当你试图将一件事曝光,也要接受网友的质疑和审判。

这几天舆论发酵,该女子在舆论的讨伐声中被扒出更多“细节”

有人表示:“她是新闻系的高材生,本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性,为老百姓发声,可她还没毕业都能处心积虑的构陷他人,如果走上传媒岗位,不排除她会利用职业身份构陷他人。”

仔细来看,这次地铁偷拍女子事件,显然也是利用舆论煽动现代年轻人关心的社会热点以及社会心理从而引发网络暴力。

一些社会问题一旦被激发就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当事人被推上风口浪尖,部分非理性、情绪化的语言获得大量赞赏,公众将之视为民意的表达,但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非理性发泄,公众非理性的言论将对当事人造成心理负担或实在性伤害。

幸运的是这次大叔及时洗清了冤屈,但,如果这件事热度过去,还会有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吗?

因为“网暴”导致的“伤害”,其实有很多很多......

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遭网络暴力,最终跳楼去世;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因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湖北武汉“糖水爷爷”卖2元糖水走红后遭网暴放弃摆摊……

网暴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安全”!

网络群体的易感染性导致了网络暴力行为的产生。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网络群体的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网络暴力行为的模仿性。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 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

当舆论已经形成,似乎已经没有人去在意真相了,因此一定要警惕“社会从众心理”,否则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地铁偷拍女子事件:网暴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安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