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问号的故事

2019-10-26 21:40 作者:莎雅晴Sascha  | 我要投稿

       最近大家聊天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奇特而又魔性的标点符号“¿”开始流行开来,它既与问号开口朝向相反,又正好和问号掉了一个头。有些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它也是问号的一种。那么你是否又曾想到,问号本身也是一个古老而又庞大的家族呢?我们先从问号的起源开始说起吧。

       关于问号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种,最主流的说法是,问号本身起源于拉丁语的单词quæstio,意思就是“问题”。既然有了问题,那么肯定得有个什么标志把问句和一般句子区分开来。于是乎人们将quæstio首尾的q和o拿出来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符号,它就是问号的雏形。

问号的诞生

       在那之后,问号便成为了许多欧洲语言的标配。到了1754年,西班牙皇家学会认为,人们在阅读较长的问句时,可能会对句子本身产生误会,因此他们觉得得应该有个标志,在疑问句开始之前就能够提醒读者这是一个疑问句。于是上面所说的“¿”,也就是倒问号出现了。倒问号一般是和问号一起出现的,一个在句首一个在句尾,承担普通问号职责的同时也强调着问句的身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它也不再拘泥于句子长度。比如:¿Qué hora es?(现在几点了?)¿Qué edad tienes?(你今年多大了?)等等。在西班牙语里,类似的符号还有倒叹号(¡)。有意思的是,倒叹号也可以与普通问号一起使用,就像其他语言里的“?!”一样。比如:¡Quién te has creído que eres? (你觉得你算老几?!)当然,¡¿与?!也是可以连用的。不过在网络逐渐发达的当代,这种倒问号的使用也在逐渐被省略。

       在其他国家,“?!”这个组合的应用也十分广泛。1962年,美国人Martin K. Speckter认为“?!”如果能够设计成一个全新的单独符号,会更好看一些。于是他就把“?!”整合成了一个“疑问感叹号(Interrobang)”。遗憾的是,他的符号最终并没有流行开来,而且现代电脑里大多数的字体对它的支持度也不高,不过怎么说也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Speckter发明的疑问感叹号

      那么,在使用非拉丁文字的语言中,问号的生存形态又是什么样的呢?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西方推起的近代化浪潮中,选择了大体上一样的标点符号,不过也有那么几种语言保留着他们独特的问号。

       在阿拉伯语国家,人们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因此他们的问号也和普通问号相反,于是就变成了"؟"。不过同样是从右到左,隔壁的希伯来语问号就是一般的"?"。

       希腊语也可以说是元老级的语言了。他们的疑问符号颇有特色——问号是";"。可千万别把它和分号搞混了。

      亚美尼亚语也是独树一帜,他们的文字体系自成一派,字母多达36个。亚美尼亚文的问号是漂浮在句子右上方的一个小圆圈——「՞」。

       总之,尽管不同语言中的问号多种多样,但人类的情感是相同的,这并没有什么差异,而标点符号,就是情感的最好表达。


问号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