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七夕,以茶为媒!茶能见证爱情!你信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

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相传在这一天,会有无数喜鹊搭桥,让牛郎织女跨过星河,在桥上相会。在这一天,人们会向自己心仪的人表达爱意,传递情感。所以,七夕成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人节”。

在专属中国人的浪漫节日,也少不了出现象征“忠贞爱情”、“喜结良缘”的信物角色——“茶”。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着以茶作为嫁妆、聘礼的习俗,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叫作“下茶”、“茶礼”,女方受聘称为“受茶”,吃了男方的茶,就表示已定亲。

茶成为定情之物
在古代,由于茶树种植技术的限制,茶树通过移植很难存活,只能通过茶籽的播种才能存活。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就提到过“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意思种茶的技术不精,茶树成活了也很难茂盛。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记载曰:“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
由此可见,在古代因为“茶”移植难以成活,成了爱情忠贞、从一而终的象征。男方下聘礼又可以称为“下茶”,女方受聘则称为“受茶”。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时,王熙凤也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印证古代那浓厚的“无茶不成礼”、“以茶为媒”的社会文化风俗氛围。在男女相恋约会或喜结良缘也少不了以茶为媒、以茶传情。

三茶六礼的习俗
正所谓,无茶不成礼,茶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缺失的角色。古代很多社交活动,都需要茶。
如开茶宴、茶会,主客一起喝茶,都要遵守喝茶的礼仪。想要拜师,拜师宴需要给师父奉上茶,,结婚时也需要一套“三茶六礼”的程序。

所谓“三茶”是指:
定婚时的“下茶”,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结婚时的“定茶”,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同房时的“合茶”,是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共苦。

“六礼”是指: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结婚的六个步骤。

茶能成“媒人”
宋朝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记载道:“辰、沅、靖各州之蛮,男女未嫁娶时,相聚踏唱,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郑板桥在《竹枝词》写道:“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这些文献说明了古代男女交往,往往都会以“茶”为媒介,约心上人出来一起喝茶或邀请对方去自家吃茶,借着“喝茶”的名义,表明心意。
由此可见,茶不但是“国饮”,也是“国媒”。七夕还没有对象的人,听原祖山的话,赶紧约心怡的暗恋对象,出去喝茶吧。“七”待已久,“夕”望是你。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