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茶道——源流及其初步建立

2020-03-20 15:54 作者:落棠庵主-蘅芜  | 我要投稿

所谓茶道,在日本指的便是“茶汤之道”的简称,而它的原型是一种从中国宋代传过去的饮茶方式。这种饮茶方式在日本的镰仓时期由南浦昭明引回日本,并逐渐融合了本土化了的宗教、哲学和美学等等,形成了一种名为“茶汤”的日式风雅。一直到了日本的室町时代中期,在田村珠光的努力下,“茶汤”进一步变得更加技艺化,并最终形成了日本茶道。

而在日本茶道的发展过程里,南浦昭明、荣西禅师、田村珠光、千利休、“三千家”、小崛远洲等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的明治时期之后,日本茶道界也开始了自身的逐渐近代化的进程。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关注度日益增多,以各家家主为中心的茶会活动也日渐的兴盛起来了。

电影《日日是好日》


日本茶道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段历史时期:建立时期、集大成时期、发展时期、普及时期、规范化时期以及近现代时期。

一、建立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能阿弥和田村珠光。

说起能阿弥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是喜欢建盏的人大多看过或者听过这段记述:“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这段对于建盏的记载是出自《君台观左右帐记》,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能阿弥。

能阿弥的本名叫做中尾真能。他最初是日本越前国守护大名的家臣,剃度出家以后,才改称为能阿弥。他先追随了日本的六代将军足利义教,后来又侍奉了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他不仅擅长茶道,还精通文学、连歌、绘画、立花,并且喜好唐物。他也不仅是日本的“连歌七贤”之一,曾经还接替了当时的日本连歌大师宗彻,成为了北野会所的“奉行”。并且通过最初临摹中国宋元时期画家的杰出画作,到后来自己进行了创作,成立了阿弥派。

说起能阿弥对于日本茶道的贡献,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将书院式建筑风格的茶室作为行茶时的“道场”,并且编制了书院式建筑和台子点茶的装饰规则;其二,是在侍奉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时候,制定了“东山御物”。

书院式建筑,其实就是禅宗僧侣兼作起居室和客厅的书房。因为在此之前,斗茶是在一种叫做“饮茶亭”的中式建筑里进行的。后来斗茶逐渐变得本土化以后,就转移到了这种具有书院式建筑风格的地方里了。故而,书院装饰规则就产生了。同样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符合将军阶层的身份,能阿弥建立了“三种极真”的台子装饰。并对台子点茶的礼仪、服饰、走路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完善。

东山御物则是能阿弥在与其子艺阿弥、其孙相阿弥,以及将军足利义政的共同努力下,对于足利将军家里收藏的唐物名器分为三个等级,选出其中的上等品和中等品里的上等器而命名的。

“东山御物”——宋末元初 玉涧 《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图》


传说田村珠光曾经是奈良寺的小和尚,后来因为怠慢寺里的杂役被逐出了寺院。此后曾在京都建了一座小庵,在这里教授茶汤。跟随过能阿弥学习立花和鉴别唐物的方法,也跟随过一休和尚学禅并得到了作为“毕业证书”的圆悟禅师的墨宝。此后,这幅墨宝就被挂于他自己的草庵茶室的壁龛之上。

随着珠光的茶汤逐渐完善,在日语中被叫做“数寄屋”的草庵茶室渐渐确立。同时,珠光也建立了草庵茶室的装饰规则。而珠光的茶汤更算是精神上的茶,与能阿弥的严肃且趋于形式的茶汤的不同之处在于:珠光的茶汤更加注重人的内心。

随着珠光与能阿弥在立花和鉴别唐物上的交流的日渐深入,自然二人在茶汤上也有交流。能阿弥推荐珠光成为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甚至在足利将军面前让他坐上座,而自己做下座。再后来在京都六条珠光建立了新的茶室,晚年的时候回到奈良建立了“独炉庵”茶室。

珠光对于茶道的贡献,除了建立数寄屋茶室及其装饰规则之外。还改良了茶器,提出了“平等”、“主客诚心”等等一些要求。当然,这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所有茶人都在说的“一期一会”。应该将茶会作为一生唯一一次的聚会,带着一生仅此一次的心情参加。如果觉得还有下次,那么就会懈怠,就不会再尊敬主人。(原句是:“即使寻常之茶,自入茶院起至出茶院,皆如一期一会,敬畏亭主。”《山上宗二记》)

日本茶道——源流及其初步建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