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要辩证处理好五种关系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要辩证处理好五种关系
郑岳峰
说明:应大家要求,我把本人在B站的同主题视频,整理成文字稿,希望能够启发更多的理性讨论。
4月2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在民营企业被网络舆论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的时刻,由最高层发出的声音可谓正当其时;在舆论被一些自媒体和大众心理投机者带偏节奏的背景下,这对于坚定“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保持社会的理性思辨能力有着非常的意义。
首先,明确一个基本前提,“资本”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是一个中性词,而不是一个贬义词。去年国家及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实施了多起反垄断监管行为,高层部门多次澄清,反垄断针对的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针对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而非特定主体,更不是针对民营企业。我们来看一下,像微软、谷歌等著名企业都在北美和欧盟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同样遭遇过反垄断诉讼,反垄断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激发更多中小企业活力,不涉及根本制度问题,更不涉及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争论,反垄断就是一个法治问题、一个市场监管问题、一个中立的技术性问题,可是愣生生被一些人给曲解成了打击资本的问题。
很遗憾,一些人要么是因为传统思维的傲慢偏见;要么是故意迎合无理性的大众情绪,煽动民粹主义心理,以吸引粉丝流量;要么是真诚地看到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问题,但是又缺乏逻辑思辨能力的善良者,借着国家反垄断的“东风”,将企业家及民营资本妖魔化,将民营企业和那些当年的创业英雄置于一种谁人都可以朝其吐口水的境地,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企业发展中必然有各种问题,正如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也会出现问题,所以法治才显得必要,难道我们会因为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而将人类妖魔化吗?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跨国企业一样,自然有它的问题,但只需通过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解决,如果企业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价格串通行为,这个有《反垄断法》;企业有失信行为,有《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有对劳动者的不公正欺压,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企业内部治理不健全,有《公司法》。人们有监督企业不法行为的权利,人们有权利理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正如公民有监督政府部门权力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以理性思考为基础,不能成为仇富、嫉妒、“打土豪分田地”等无理性情绪发泄的出口。
我们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精神,而不是手持大棒子,上纲上线、断章取义,煽动情绪,动不动就瞄准一些企业,这不仅无助于理性分析问题,也不利于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如何吃透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的中央精神?我们需要辩证处理好资本健康发展中的五种关系。
一.辩证处理好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当中,资本和土地、劳动力、技术、大数据等一样,只是若干生产要素当中的一种,在诸多生产要素中,资本往往能够起到纽带作用,将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资源串联成一个整体企业;资本是其他生产要素的催化剂和导火索,肥沃的土地、丰富而又多种多样的劳动力资源、能够重构商业逻辑、改进生产效率的新技术、能够发现消费者喜好习惯的大数据等,这些生产要素都需要一个东西去引爆它、点燃它、催发它、串联它,这个东西就是资本。
二、辩证处理好资本与法治的关系。接着上一点,资本只是若干中生产要素当中的一种,它不崇高但也不卑鄙,它是一个中性化的词语和技术性的工具,如果发展过程中,它有问题,那就交给法律和监管,而不是道德审判。如果运用资本的企业家有罪,请按法律严办他;如果这家企业的产品不符合你的喜好,请消费者用你的手或脚投票,卸载他家的APP,不买他家的产品。如果他无罪或者只是有每一人都难以避免的行为瑕疵,请法律严惩那些刻意制造对立,撩拨人性弱点、煽动乌合之众情绪,破坏社会彼此信任的舆论投机者、哗众取宠者。中央强调,规范资本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做法,市场经济和资本越发展,越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和监管,维护市场机制有效运转。在此基础上我做一个补充说明,无论怎么规范资本发展,它更多是一个法律问题、监管问题和技术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语境下,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根本制度问题,人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对“资本”二字进行居高临下的审视。回到最高领导人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认为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各类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辩证处理好规范引导资本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共同富裕需要依靠市场经济环境下,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而不是等靠要、而不是由国家去养懒汉。共同奋斗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资本的健康发展,激发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创造力,以先富带动共富,而善于运用资本力量的企业家往往是能够带动共同富裕的先富者,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扮演好政策鼓励者、衔接对接者、规范监管者、基础设施建设者服务者的角色,只要政府的角色拿捏到位,先富和共富、企业和劳动者是一个良性共同体,相互依存,而不是矛盾独立关系。,
共同富裕,尽管需要政府采取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调节差距,这个叫二次分配;需要社会慈善和道德力量作为补充,这个叫三次分配;但是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依然是一次分配,根据市场竞争能力、机会把握能力、自然资源条件、生产资料占有、勤奋吃苦程度等作为依据,鼓励自由竞争精神,以此作为财富分配的基础。但是在第一次分配过程中,政府要确保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以确保每一个人起点公平;政府要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确保竞争公平、机会均等;国家要加大权力滥用、干部腐败的监管力度,斩断资本和权力的勾连,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以确保制度公平;国家要完善法治和司法的公平性,任何游戏规则一旦建立,要一视同仁,以确保规则平等。那么在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制度公平、规则平等、竞争公平的前提下,我输了,我心服口服,愿赌服输,别人富了,我不嫉妒不眼红不仇富,我承认是我技不如人,是我吃苦耐劳的韧性不如别人;由于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制度公平、规则平等、竞争公平,一些不学无术者、好逸恶劳者、偷懒耍滑者,想赚钱却吃不了苦者,他再也不能把资本和市场经济作为他掩盖自己懒惰放纵、缺乏奋斗精神的借口和遮羞布,社会上的仇富心理自然会淡化。
四、辩证处理好规范资本健康发展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关系。什么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简称为两个毫不动摇原则,而市场和政府则是实施这一原则的两只手,分别称作市场的无形之手,政府的有形之手。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市场监管总局等权威机构多次发文或发声,指出,针对资本无序扩张、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出台监管举措,这些举措,针对的是“无序”,强调的是“规范”,是推动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务实行动、必要之举,不针对特定所有制企业,更不是针对特定所有制的特定企业。其实,大家注意到没有,依法整顿市场秩序,反对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也是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常做法,将为所有市场主体创造更公平、更优化的发展环境,到了咱们这里,怎么就被误解成了打压民营企业了呢?怎么就对资本喊打喊杀了呢?将监管部门规范行业发展的监管举措视为“打压民营经济”的观点,这种曲解和杂音是毫无根据的。银保监会专门发文,“反垄断不是针对民企,也不是针对某一企业”,只是基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及公众的资金安全。“至于个别银行对有关领域民营企业的惜贷断贷问题,确有个别情况,这是不符合‘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精神,应当予以纠正”。
那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是为了其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它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当前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不是打压资本,而是为了激发更多的市场活力,通过规范引导,营造更为公平、开放的创业环境、营商环境。比如最高层强调,我们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克服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是为了重点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泡沫风险等。
五、辩证处理好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的关系。我们一提到资本,很容易单纯和民营企业、私人资本挂钩,而忽略了资本其实包含了国有资本、混合资本等多种形态。资本主体的多元化,正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之一。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之后,5月1号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传达了领导人讲话中的一段,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区分,在定位上要明确,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我来举例说明一下,国有资本应该更多集中于国防军工、战略资源和水电暖、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及保障性住房等基础民生领域,盈利性不是它的主要使命或者唯一使命,担负公共政策性使命,满足社会公益需求才是它的主要定位;而普通工商业领域要鼓励社会民营资本多点开花,激发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法无禁止皆可为,发挥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反应灵活、运作高效、富有激励性等特点;处于普通工商业领域而又经营良好的国企,或者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公益类国企,可以通过股权多元化,以资本为纽带,吸收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入股,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普通持股,形成混合资本。
我国资本市场具有多元化特点,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资本只是一个中性化词语和技术性工具,只是一种生产要素和发展经济的方式手段。小平同志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那么,我们既要看到资本具有逐利性和野蛮性,缺乏监管规范的话,容易导致经济脱实向虚以及市场垄断,引发泡沫风险,阻碍中小企业发展,从而需要加以规范和约束;但更要警惕那种对资本充满偏见傲慢的非理性心理,尤其要防止一些舆论投机者,为了获得流量,刻意突出资本的负面性,去迎合非理性的社会情绪,挑动社会对立。我们要看到资本的正反两面,以理性的、开放的、务实的心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对于大众对资本的负面情绪,我们尊重这种情绪中所反映出来的真实问题,不断完善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平衡劳资关系和商家顾客关系;但不能放纵一些无良自媒体借机煽动民粹主义情绪,利用人性的弱点和仇富心理,人为制造社会阶层对立,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思维,去缝合各方,在各方争而不破的理性博弈下,形成彼此依存相互支撑的共同体,企业家、劳动者和资本居于这个共同体当中,政府监管部门居于其外,法律居于其上。当民营企业家被网络舆论批臭搞臭,当社会的创业创新精神大面积消退,当人们在思想价值观上认为以官僚官员的身份指挥一百个公务员远远比企业家雇佣一百个工程师销售员生产者更为高尚时,历史就在倒退,其后果就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改革开放之路将半道而废。有问题我们要重视,去解决,但请每一个负责任的人,珍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创业精神、自立精神、市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2022年5月20日改定,12日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