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今天中午11时左右,有消息传袁隆平院士去世,我当时在微博逛了很长时间,大概二三十分钟吧,当认为消息越来越真实时,我情绪险些没绷住,然后就有了辟谣的消息。
辟谣的新闻一出,至少心是放在肚子里了,不过听闻身体状态不好时,还是有着担忧的。
以前是有这样的情况的:在知名人物住院治疗期间,且身体情况较为严重时,会有先出逝世消息-再辟谣-之后被证实的过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年2月27日,香港著名演员吴孟达先生逝世时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一波三折。
吃完午饭,休息一下,下午准备上课,在课间刷新闻关注最新情况时,悲痛地发现了逝世的消息被证实,袁隆平院士的生命被定格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个时候我的头脑是有短暂的空白的,不过因为受到上午谣传的影响,我的心情起伏倒不算特别大。直到刷到一条评论:“他在等我们安心地吃完午饭”,我的心突然不受控制抽动起来。
央视在B站对袁院士遗体的灵车护送过程进行了直播,由央视新闻主持人王宁主持,她曾多次采访袁隆平院士,并定下“三年之约”——而下一个“三年”就是2022——只有最后半年多,但他没有赴约。
在过去的采访资料中,袁隆平院士曾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的场景不可能再会出现。他还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全球种植梦。
钟南山悼念袁隆平:“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节选)
大家知道,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几乎同一时间,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而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分别于5月20日、21日逝世,使#共和国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微博相关词条占据热搜榜久久不退,令人#一刷微博就想哭#。
今天,长沙市区有雨,许多市民冒雨送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高声呼喊“袁隆平,一路走好”,场面震撼人心,久久无法忘怀。
应家属要求,灵车专程绕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最后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水稻”。
有人说:袁老是当代神农。我个人觉得,这话是没错的。有了袁隆平院士,“中国人的饭碗就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了”。
国士无双。袁老千古。
“霍金去世了,但我不懂时空,金庸去世了,但我不看武侠,可是我知道,再笨的人,也要吃饭。”
“'你要在众人的簇拥下死去''不了,孩子们正吃饭呢'”——转自B站评论